![]() 經常有人會出現關節痛,乃至小關節、踝、手指、腕等處疼痛,甚至紅腫,出現硬硬的腫塊,導致生活中的痛苦。那么這些都是什么問題呢?其實這些都由痛風造成的。 痛風是指血液或組織中的尿酸超過一定的飽和度(即>420umol/L),尿酸就會形成尿酸鈉結晶,這些結晶沉積在腎臟、軟組織或關節等部位,從而誘發局部的炎癥和組織的破壞,從而導致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病和腎結石。 痛風形成的原因是血液組織中的尿酸增多,而尿酸增多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是攝入過多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二是人體嘌呤代謝有問題。 痛風是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它的發作是由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患者包括:有著久坐、高嘌呤和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存在肥胖、代謝異常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以及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還有部分患者則是由藥物引起,如抗結核藥物。 另外,像生活在高海拔、寒冷地區的人,從事鉛等相關職業的工人,易焦慮、失眠、高嘌呤飲食(如海產品、豆制品和啤酒等)的人群,他們痛風的發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據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的總體患病率為人群中13.3%,而痛風的發病率則是1.1%,換句話說就是:100個普通人中有十多個人為高尿酸血癥,而10個高尿酸血癥的人中大約會有1人得痛風。高尿酸血癥是痛風重要的生化基礎,同時發病的另一重要條件則是自然免疫系統被激活,這樣的高尿酸血癥才會發展成痛風。 動物內臟(如肝、腎、心臟等)中嘌呤含量高于肉類; 不宜食用臘制、腌制或熏制的肉類。 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桃等水果; 相對而言,檸檬、櫻桃、橄欖等對痛風有益; 雞蛋、牛乳、海參等嘌呤含量低,可以食用。 那么有人會說,飲食已經控制得很好了,為什么尿酸仍然很高? 這個問題要歸結于自身的新陳代謝。在人體的嘌呤代謝中,外源食物的攝入只占20-30%,剩余的70-80%都來自于自身代謝。這也就是患者盡管已經嚴格戒口了,但尿酸依然很高的原因。此外,由于既往沉積在關節、皮膚,甚至腎臟的尿酸鹽結晶的存在,也會使患者尿酸數值難以下降。 關于痛風的藥物治療,一般可分成兩個方面:一是降尿酸,二是疼痛的處理。那么降尿酸的藥物到底需要服用多久? 這個問題一直很有爭議。很多病人吃藥時尿酸控制不錯,可停藥沒幾周尿酸就又升高,這是為什么呢?我們檢測的只是外周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而人體中99%的尿酸都是以晶體的形式存在。短期藥物僅僅降低了血液中的尿酸,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體內晶體尿酸稍微溶解,血尿酸就又會升很高。 所以降尿酸的過程是漫長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建議降尿酸藥物治療至少堅持1年以上。而已經有痛風的則需時間更長,至少等到痛風癥狀消失。藥物減量時,也需緩慢進行。如果減量后尿酸反彈,則說明晶體未溶解徹底,還需堅持治療。 另外有人可能要問,剛開始口服降尿酸藥物時,是否會引起痛風發作?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初期口服降尿酸藥物可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明顯波動,會引起尿酸鹽結晶的溶解,繼而血尿酸升高,從而出現疼痛發作。故有時會要求痛風急性發作癥狀完全緩解2-4周后,再進行降尿酸治療。 已經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的患者,如果停用降尿酸藥物,也會引起血液中尿酸水平的波動。所以具體服藥的情況尚需就診咨詢,按醫生意見執行。 ![]() 李海寧 連云港市中醫院 呼吸科 主任中醫師 簡介: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余年,多次至省級醫院進修內科、呼吸ICU。擅長中西醫結合診療呼吸科疾病,在慢性咳嗽、氣喘病的治療上有專長。對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臟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復雜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