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夫,中醫內科學碩士,執業中醫師。記錄我的中醫人生,臨床看病、讀書心得、所思所感,冷暖人生,不敢自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但也是進與病謀,退與心謀……堅持半日臨證半日讀書。 黃連解毒湯 【組成】黃連三兩(9g),黃芩、黃柏各二兩(6g),梔子十四枚(9g)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次服。 本方相傳為伊尹的三黃湯或倉公的火劑湯,亦可視作《傷寒論》之瀉心湯化裁,即去大黃加黃柏、梔子而成。 本方來源,歷來有不同記載。《醫方集解·瀉火之劑》謂:“相傳此方為太倉公火劑,而崔氏治劉護軍,又云其自制者”。據現有文獻記載,本方最早見于晉·葛洪《肘后備急方》卷2,但有方而無名。而有方有名的書籍記載,則以唐·王泰《外臺秘要》引《崔氏方》為最早。 考《肘后備急方》卷2載:“又方,黃連三兩,黃柏、黃芩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治煩嘔不得眠。”其中組成、主治、劑型、煎服法等均與《外臺秘要》黃連解毒湯大致相同。 黃連解毒湯之組方集大苦大寒之品,能瀉其亢盛之火,而救灼傷之陰,主治三焦實熱火毒證,為苦寒直折亢熱方劑之典范。因此,后世醫家在治療上、中、下實熱火毒以及疔毒瘡瘍等具體病證時常宗此法而加減運用。 其一,以本方加減而組成新的方劑。 本方雖有較強的瀉火解毒作用,而用于一切邪火熱毒盛于三焦者,但實際應用中,三焦熱盛證不必悉俱,同時通過適當加減可廣泛用于 上、中、下三焦火熱證候。 《痘疹心法》卷22之牛黃清心丸,實由黃連解毒湯去清下焦火之黃柏.加牛黃、郁金、朱砂三味而成,功能清熱 瀉火,開竅安抻,主治熱陷心包證; 之后,《溫病條辨》卷1之安官牛黃丸又以牛黃清心丸加味而成,內含黃連解毒湯去黃柏。 《醫宗金鑒》卷56云:“三黃湯用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大黃瀉下焦火:若夫上焦實火,則以此湯之大黃易甘草,名二黃湯。使芩、連之性,緩緩而下, 留連膈上。 《醫學正傳》卷2以“黃芩(酒制)、黃連(酒制)、甘草各等分,主治大頭天行疫病以及上焦火熱毒盛證。 《溫熱暑疫全書》卷1之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即兩者合方),主治溫毒發斑,斑色紫黑。 《片玉痘疹》卷3之黃連解毒涼隔散,即以黃連解毒湯加連翹、薄荷、 大力子和大黃等16味而成,主治痘瘡。 《幼幼集成》卷6之黃連解毒合天水散,即本方加滑石、甘草,治療麻疹自利,里急后重,欲作痢者; 其二,為后世醫家以本方加味而組成的黃連解毒湯同名方。 《萬病回春》卷 2方,即本方加柴胡、連翹,治傷寒大熱不止,煩躁干嘔,口渴喘滿,陽厥極深,蓄熱內甚; 《外科正宗》卷2方,即本方加連翹、牛蒡子、甘草,治療疔毒入心,內熱口干, 煩悶恍惚,脈實者; 《痘科類編》卷4方,即本方加生地,治痘疹熱甚,血熱氣實者; 《傷寒大白》卷2方,即本方加石膏以清里熱。治發狂之癥,外無表邪,里無痰食等。 綜上可見,同是黃連解毒湯加減衍化之清熱方劑,但其中又有上下、緩急、輕重之別;由苦寒直折之代表方又發展為清心開竅之涼開劑,方劑的加減變化蘊含著治法的分 合轉化,其中深義,實無窮盡。 【使用注意】 關于本方配伍本方證病機為實熱火毒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內外,由此引發內外科的各種病證。 組方配伍,以苦寒藥分治上、中、下三焦諸證,以黃連瀉心火,中焦火;黃芩清肺熱、上焦火;黃柏清下焦火;梔子統瀉三焦之火。 對這種解釋,不可過分拘泥,以免膠柱不變;宜領會其法度,靈活應用。 誠如張介賓《景岳全書》卷 50說:“火有陰陽,熱分上下。據古方書咸謂黃連清心,黃芩清肺,石斛、芍藥清脾, 龍膽清肝,黃柏清腎。今之用者,多守此法,是亦膠柱法也,大凡寒涼之物,皆能瀉火,豈有涼此而不涼彼者。”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里! 郭大夫會定期分享自己對中醫的看病,診病心得,失敗案例,成長感悟……點擊下方公眾號“艾草中一”,不迷路! 下方留言已開通,歡迎留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