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在喝武夷巖茶時,常常會用一個詞形容茶香:“巖韻”。 對茶不熟悉的人,聽到后往往一臉茫然:只知道有花香果香,“巖韻”是什么香? “巖韻”是什么 目前主流觀點認(rèn)為,巖韻是武夷巖茶獨有的“巖骨花香”。 香氣馥郁具幽蘭之勝,銳則濃長,清則幽遠(yuǎn),有層次變化,味濃醇厚,鮮滑回甘,有“味輕醍醐,香薄蘭芝”之譽。 清代文學(xué)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到自己品武夷巖茶的經(jīng)歷:“杯小如核桃,杯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 巖韻從何而來 巖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武夷巖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也與茶樹品種、制茶工藝有關(guān)。 地理環(huán)境 武夷山多為礫質(zhì)土壤,由火山礫巖、紅砂巖和頁巖組成,有機質(zhì)豐富,富鉀、錳等微量元素,酸度適中。 陸羽《茶經(jīng)》中記載:“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武夷巖茶的土壤環(huán)境大多為爛石礫壤,給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hǔ)。 除了土壤,氣候也影響著茶樹的品質(zhì)。 武夷山植被蔭蔽,山間常年云霧彌漫,迷霧沛雨,形成了漫射光環(huán)境,有利于茶樹的光合作用,茶葉持嫩好,品質(zhì)優(yōu)。 武夷山多有奇峰峽谷,晝夜溫差大。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下生長,茶樹有機化合物積累量多,茶多酚、茶氨酸等有效成分含量高。 茶樹品種 適宜的品種才能制出巖韻,武夷巖茶歷史悠久,許多名叢和其它茶樹品種經(jīng)過多年改良,是形成巖韻的前提。 15年以上樹齡的茶樹鮮葉制成的茶,“巖韻”更明顯。 制茶工藝 武夷巖茶制茶方法獨特,工藝精巧,過程中做青、復(fù)炒、吃火(即茶葉焙干后用文火慢燉)等工序,對巖韻的形成也起著重要影響。 巖茶烘焙特點在于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這種特有的火功是巖茶香氣來源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著焙火越重,巖韻越明顯。焙過頭了,有炭火味、煙味,反而不美。 武夷巖茶有哪些 武夷巖茶品種多,分類雜,許多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未必能理清。 一般按花色品種這樣分,用優(yōu)良茶樹單獨制成的巖茶叫做“單叢”;單叢中品質(zhì)特優(yōu)的叫“名叢”。 用菜茶或其它品種采制的稱為“武夷奇種”;用水仙品種制成的稱為“武夷水仙”。 另外還有武夷肉桂,80年代選育的品種,香氣辛銳濃長,有桂皮香。 在諸多品種中,水仙巖韻較為明顯。 武夷巖茶大多耐泡,品質(zhì)好的“七泡有余香”。 除了主流的觀點,對于巖韻還有其它的解讀。 比如,清代梁章鉅曾把巖韻歸結(jié)為四個字,即活、甘、清、香。也有人認(rèn)為巖韻是品種香、地土香、風(fēng)土香…… 巖韻是武夷巖茶審評的重要指標(biāo),不過對我們普羅大眾來說,茶葉好不好,適口最重要。 喜不喜歡武夷巖茶的巖韻,泡一杯,品一口,自然就知道了。 圖:蘇茶網(wǎng)、攝圖網(wǎng) “ 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guā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