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札記》試讀:第一個"歷史決議"通過之后 1941年9月,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會議起草了一個《關于四中全會以來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結論草案》,還在封皮上題寫了"歷史草案"四字,初衷顯然是要對黨的歷史,特別是對1931年1月六屆四中全會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占據統治地位的情況做一個清理和總結。但是,由于當時黨內的思想認識還不統一,條件不夠成熟,毛澤東起草的這個"草案"事實上被擱置起來。
經過將近三年的整風學習,到1944年5月,中央書記處成立以任弼時為召集人的"黨的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才又把這項工作提上日程。"歷史決議"稿出來后,張聞天改了一道,出席六屆七中全會的各代表團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修改,還幾次征求了王明的意見。毛澤東自始至終領導決議的起草工作,并親自修改了至少七稿。這樣,到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最后一次會議才原則通過了《關于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從這個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充分發揚了民主,集中反映了中央領導層的共識和全黨在當時所能達到的認識水平。即使這樣,也還只是"原則通過"。也就是說,以后還有作個別修改的余地。
"原則通過"這個調子,是毛澤東定下來的。
在通過那天,毛澤東發表了一篇不算短的講話。其中說道:"決議現在還有缺點,還需要修改。所以今天也只要求基本通過。我想,決議的基本思想是不錯的,……至于各個歷史問題的敘述是否完全正確,那就不一定了。我們現在只能準備在二三十年后來看,這個決議還是功大過小,那就很好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再次談到這個"歷史決議"。他說:"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經過三番四復的研究,現在還是基本通過,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之后,再拿去精雕細刻。但這樣是不是還會有漏洞呢?還可能有。經過十年八年之后,修中共黨史的時候可以看出來,如果有漏洞,就是有漏洞。就說'這一條歷史過去搞掉了,不對,要重新添上'。這沒有什么,比如積薪,后來居上。我們對前人也是這樣。有漏洞就改,原則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兩次所談,一個意思:這個決議在目前看不出漏洞,但不能保證將來也看不出漏洞。中央決議的嚴肅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國共產黨做第一個歷史決議的現實針對性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當時達到的認識高度,也顯而易見,那么,毛澤東為什么還要反復表達他留有余地的謹慎態度呢?
搞歷史決議,目的無非是澄清是非,治病救人,總結經驗,統一認識。為此,毛澤東在領導起草和修改第一個歷史決議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個著名口號,叫作"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兩句話在緊隨其后召開的七大上,很醒目地懸掛在會場兩側,可見其當時的影響。對這兩句話,毛澤東1945年2月15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有過這樣的解釋:所謂真理就是符合客觀事實的東西,它符合人民的要求。認識了真理就要堅持,如果不堅持會怎么樣呢?那就不得了了。把真理打爛,就是把中國人民打爛,把中國共產黨打爛。還有一個東西叫錯誤,在實際工作中行不通的,話講錯了,事做錯了,決議案寫錯了,就應該修正。如決議案有十條,有九條不錯,一條錯了,那錯的一條就要修改,堅持真理是公道,修正錯誤也是公道。
拿"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來看第一個"歷史決議",實際上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指決議本身的內容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對此比較好理解。但其中兩個含義值得一說。一是做歷史決議,要堅持黨的歷史上曾經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甚至受到過批判,但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東西;修正黨的歷史上曾經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后來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東西。這就需要對黨在歷史上的成功與挫折、黨內出現的分歧與斗爭有一個實事求是的"公道"分析。第二點,不能因為黨在幼年時期犯了錯誤,就把一些正確的東西一并"打爛";不能因為一些同志在歷史上犯了錯誤甚至很大的錯誤,就對他們的一些正確主張一概否定,這也是"公道"。我們知道,第一個歷史決議雖然是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其主體部分卻是分析1931年1月六屆四中全會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這四年時間里"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及其根源。但決議并沒有因為"左"傾錯誤使黨的事業遭受嚴重挫折,就把黨的這段歷史看成一團漆黑。即使對于犯了錯誤的領導人,也依然寫明:他們"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蔣戰爭等問題上的若干觀點,同主張正確路線的同志們仍然是一致的"。
第二層意思,在"歷史決議"通過之后,仍應繼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經過三番四復的研究"寫出的歷史決議的基本思想,是應該堅持的真理,毛澤東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不是就沒有一點"漏洞"了呢?當事人恐怕不好下這個斷語。任何決議,只能反映當時人們的認識和需要。有的問題,"十年八年之后"或"二三十年后"再來看,或許更清楚、更科學。因此,要有接受未來歷史檢驗的思想準備。一般說來,認識到了真理并且把它堅持下去,似乎不是太難,難的是能不能看出自己過去說的話,辦的事,甚至做的決議里面,有沒有"漏洞",有沒有需要改的地方。毛澤東在這方面提醒人們,強調"積薪成堆,后來居上",表明他對自己領導起草的歷史決議,同樣抱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和公道之心。
事實上,第一個"歷史決議"在六屆七中全會最后一次會議原則通過后,還根據七大和七屆一中全會提出的修改意見,到1945年7月又改出了一稿。再經過討論,一直到8月9日七屆一中全會的第二次會議才正式通過。所改的內容不少,這里不再列舉,可見《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一書中的有關說明。既有修改,自然就存在著毛澤東說的"漏洞"。一個決議文件,經過兩屆中央委員會來討論通過,中間還吸收全國黨代會全體代表的意見,這在黨的歷史上,恐也是絕無僅有的。
修改的事情還沒有完。
毛澤東在1945年4月20日原則通過"歷史決議"那天的講話中,還說了這樣一段話:"決議把許多好事掛在我的賬上,我不反對,但這并不否認我有缺點錯誤,只是因為考慮到黨的利益才沒有寫在上面,這是大家要認識清楚的。首先是我??追蜃悠呤鴱男乃挥饩?,我即使到七十歲相信一定也還是會逾矩的。"這段話表達的意思很可以體會。做歷史決議,強調什么,不強調什么,總要顧及現實的需要,否則,就是沒有重點。而沒有重點,也就缺少政策的導向性和對現實的指導作用。但是,在遵循這個規律的同時,心理大體也應該有數,決議上的有些內容,也是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的,決議中有意沒寫的內容,也未必不是真理。
果然,到了1950年,毛澤東在把第一個"歷史決議"作為附錄收入正在編輯的《毛澤東選集》時,又作了修改,主要是把凡有"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體系"用語的地方一律刪去了。為此,他還專門給中央政治局委員們寫了一封信,請他們審閱并提出修改意見。政治局委員們都圈閱同意。毛澤東為什么要作這些修改?主要是因為在共產國際解散后,第一個"歷史決議"和七大確立并強調"毛澤東思想",是為了樹立中國共產黨自己的理論旗幟,這正是毛澤東說的"考慮到黨的利益"。這樣做,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毛澤東思想"這個提法出來以后,蘇聯方面卻一直拒絕承認,而新中國成立后的建設事業,又需要蘇聯的支持和幫助。再加上怎樣建設新中國,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思想??紤]到這些因素,毛澤東才又刪去了"毛澤東思想"的提法。
根據目前看到的材料,毛澤東修改這個提法,是從1948年12月開始的。他在1948年12月27日和1949年1月修改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章草案時,把原稿中提及"毛澤東思想"的地方,都改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的統一的思想",或者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50年代前期,毛澤東更是屢屢在各種文件上刪去"毛澤東思想"這樣的提法,并要中央宣傳部專門發了文件,提出以后凡是需要提毛澤東思想的文字,均改為"毛澤東同志的著作"。這也是黨的八大沒有提"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可見,時代環境和奮斗目標的變化,對人們看待歷史以及有關歷史的決議問題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
|
來自: 新用戶3596Ds5V > 《歷史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