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將使用哪些西方地空導彈抗擊俄羅斯? 遠望智庫開源情報中心 侯 兵 編譯 由于處境艱難,烏克蘭奢望西方伙伴能夠提供先進的防空系統扭轉局勢,讓奪取制空權的斗爭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近日,烏方彈冠相慶,美國“雷聲技術”公司向烏軍提供了NASAMS地空導彈系統。對烏克蘭來說,這是好消息吧?如果從全球范圍看,是的。但如果看數量,烏克蘭人卻高興不起來了,因為僅僅收到了2部。 只有2部NASAMS地空導彈系統,盡管是最新一代的。為了掩護某一個重要目標,這足夠了。但如果想對局勢產生重大影響,顯然做不到。 美國許諾在“近幾周內”再提供2部NASAMS地空導彈系統。這一速度說明,大部分配件已經制造完畢,只需組裝了。 至于其他系統,倉庫中并沒有配件,時間會更長一些。烏克蘭可以指望,“近幾個月”將再獲得6部NASAMS地空導彈系統。 應該強調,“幾個月”可能是2個月,也可能是8個月——看上去并不是很樂觀。因為應該高興的并不是西方的所作所為和提供援助,而是要切實增強烏軍。10部地空導彈系統拖延一年才能供應到位,這完全是裝腔作勢。 是的,對俄方有利??梢韵胍?,組裝地空導彈系統的“金剛石-安泰”公司將是何種速度。 德國盟友在這方面也表現良好,為加強烏克蘭的防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提供了1部IRIS-T地空導彈系統。許諾一段時間后再提供3部。 IRIS-T是十分先進的地空導彈系統,介于俄羅斯的“山毛櫸-M3”和“道爾-M2”之間。IRIS-T可以毀傷目標的距離為1-40千米,高度20千米,即比“道爾”遠,比“山毛櫸”近。如果根據生產廠家“迪爾防務”提供的數字判斷,系統很優異。 烏軍總共將獲得10部NASAMS和4部IRIS-T。 多嗎?太少了。鑒于今天烏軍防空所處的狀態,不得不使用服役期老舊的導彈,誰也不知道它們能飛到哪,這14套系統不會顯著改善局勢。 當然,“雷聲技術”和“迪爾防務”寄希望于成功將自己的裝備用于烏克蘭,這樣可以獲得其他國家對自己產品的訂貨。當然是為了錢。 而且,“雷聲技術”與我們熟知的挪威康斯伯格防空&航空航天公司聯合研制了先進的制導指揮車,可用于挪威的NASAMS地空導彈系統。 美國想向烏克蘭提供“霍克”地空導彈。 實際上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指的并不是“霍克”MIM-23,而是其改進型“霍克-21”。 這是一種更先進、緊湊的型號,而且系統進行了多次升級?!盎艨恕鄙墳椤盎艨?21”的過程中,先進的“哨兵”三坐標雷達取代了老舊的PAR、CWAR航空空間搜索雷達。 導彈也進行了升級。大大改進、加強了殺爆戰斗部,“霍克”殺傷目標的半徑比之前增大了。 新型MPQ-61 HIPIR雷達保障“霍克-21”對目標進行環形防御,包括抵御低空的空襲兵器,不間斷照射MIM-23K導彈。 這一系統已經超過60年,但無關緊要。問題是,如何進行認真的升級。俄羅斯的S-300服役期也很長了,從1975年開始列裝,但目前仍具備現實的戰斗力。 “霍克”同樣如此,只是看你怎么使用了。 還有一個細節:多年來生產了大量系統,“霍克”導彈的數量超過4萬枚。 這說明什么?有利于補充烏克蘭的空缺。斯洛伐克和馬其頓等國家希望以向他們提供更先進的IRIS-T為條件向烏克蘭轉交自己的“霍克”。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意大利、荷蘭也可以提供。 美國海軍陸戰隊不久前放棄了“霍克”,也許并未銷毀。主要是導彈、系統很多。 我認為,會提供給烏克蘭。 另一個問題:對烏克蘭的防空戰斗潛力有多大的提升?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也許,許多人樂見我的觀點,影響不大。這里解釋一下原因。 問題在于,地空導彈系統不是能夠獨立開展工作的“海馬斯”:抵達、輸入坐標,發射火箭彈,撤離。地空導彈系統要復雜得多。 現在的地空導彈系統比二戰期間的馬克西姆四聯裝機槍復雜多了。這一機槍可以設置在被保衛目標的頂部,戰勤班擊退空襲。 現在的地空導彈不可能這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山毛櫸”可以,但談不上效能。 俄羅斯的地空導彈營和北約的地空導彈連,是十分復雜的機構,稱為戰術火力分隊,包括:
以上是能夠有效實施作戰的最低構成。某些地空導彈系統,如上面提到的S-300是以團為戰斗單元。還包括補充偵察裝備,如低空搜索雷達或全高度搜索雷達。 烏克蘭獲得幾十部NASAMS、IRIS-TSLM,未來還有“霍克”,當然可以增強某一方向防空體系的能力。 但想強調的是,這些地空導彈不得不以分散指揮狀態展開行動,即實際上是自主狀態。 至少關心這一問題的人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不可能將蘇聯研制的系統加入進口地空導彈系統的自動化指揮、目標指示回路。這就像R-37不可能掛載到F-16上,任何前蘇聯的指揮系統(烏克蘭沒有別的系統)不可能與美國或德國/挪威的地空導彈系統兼容。 前蘇聯研制防空系統時,與西方裝備系統的原則有所不同。蘇聯防空兵團指揮所的自動化設備能夠指揮15個地空導彈團,5個防空航空兵團和12個電子偵察、電子對抗營。處理大量的目標數據,保證為火力毀傷裝備提供無需搜索的目標指示。 美國、德國的地空導彈系統如何納入烏克蘭的前蘇聯防空體系?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不掌握這些系統的具體工作流程。但顯然不太可能實現。 即使進口的地空導彈系統性能比烏軍現有的防空裝備更先進,卻無法納入烏軍現在的防空目標指示體系,這就是說,只能起到局部防空裝備的作用。 舉個例子:NASAMS,非常優異的地空導彈系統,但在戰場上只能發揮“箭-10”的作用。 我已經說了,當前情況下一個NASAMS連,作為最小的戰術火力分隊,包括12部發射裝置,各6枚AIM-120 AMRAAM導彈,8部AN/MPQ-64F1改進型“哨兵”型雷達,1輛FDC指揮車,一部光電搜索車(MSP500)和一輛戰術回路汽車。 這將展開工作,控制空間扇區,殲滅高度范圍內的所有空中目標。 一部裝置能做什么?無能為力。是的,可以作為訓練器材,培訓干部。理論上如此。 而實踐中很難實現挪威和德國防空系統的潛力,因為需要相應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哪怕是在導彈連的層次。 需要更新雷達,離開它不行。而且應該達到北約的標準。 是的,烏克蘭有自己生產的雷達,前蘇聯時期烏克蘭制造了很優異的雷達,但是……現在誰需要它們? 問題在于,烏克蘭無法獨立為防空系統生產導彈。蘇聯的儲備幾乎已經打光,今天使用的是啟封的導彈,對發射人員同樣十分危險。卻沒有其他的用途。 是的,北約有導彈。但需要雷達,這方面同樣存在問題。烏克蘭是否能為北約國家的地空導彈啟動雷達,令人置疑,這是交易。挪威、德國和美國樂于為了錢提供援助,把導彈和其余裝備一同出售。 生產烏克蘭雷達的軍工廠可以保持沉默。甚至俄羅斯不需要消耗導彈,工廠就會滅亡,因為烏克蘭沒有自己的地空導彈。 但烏克蘭沒有其他的出路?;蛘邲]有任何防空系統,或者采用西方的系統。蘇聯導彈的儲備即將耗盡,系統也被俄方殲滅,不管愿不愿意,出路只有一條:采購西方的系統。 烏方會說:“請無償給我們”,但無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無論如何,北約國家提供幾套系統不可能讓烏克蘭變天。烏軍不得不轉入北約標準,別無選擇,否則只能承認失敗,投降。 然而,上述系統很貴。即使古老的“霍克”(改進型),18枚導彈也價值約2億美元。而且絕不只需要一枚。地空導彈不僅需要操作員,還需要維修、維護工程師、技師。 價格將達到數十億美元。其他國家換裝需要十余年,在烏克蘭戰爭的條件下可能會快一些。 盡管更快并不意味著,北約在西方的援助下不能換裝北約的系統,只是需要伙伴同樣相向而行。拒絕提供坦克和飛機,下一步也可能拒絕提供地空導彈。因為耗資巨大。 因此,烏軍的防空是否能過渡到北約標準,前景很渺茫。 很快就會真相大白。屆時烏克蘭最后的蘇聯導彈儲備也會打光。 |
|
來自: 小飛俠cawdbof0 > 《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