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是我國的一位開國中將,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當中,為革命作出了突出而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一位軍事奇才,更是毛主席的軍事高參。 毛主席的一句“古有孫子,今有郭子”就足以可見此人的不凡。 ![]() (一代儒將郭化若) 郭化若出生于1904年,當時的中國,百姓民不聊生,清朝腐朽皇室又無暇自顧,可謂是一片人間煉獄。在這樣的環境下,郭化若艱難地成長了起來。 郭化若的父母都是農民,家境極為貧寒。郭化若從小就對學習有著一股深切的渴望,但他卻沒有機會長時間在學堂念書,只能幫地主老財干活。所賺到的收入微薄,幾乎無法果腹。 于是,在郭化若20歲的時候,他抓住了機會,加入了國民黨軍,成為了一名革命者。當時國共兩黨正處在第一次合作的期間,大家共同的敵人正是那些地主老財。郭化若希望加入軍隊就可以為和自己一樣的人討回公道。 郭化若從小就十分聰明,在加入軍隊之后,他終于有機會去考學了。僅僅一年之后,郭化若就考入了黃埔軍校四期,在這里學習先進的軍事理論知識。 ![]() (黃埔軍校四期部分軍官合影) 在學習的過程中,郭化若接觸到了一個全新的黨派——“共產黨”,相較于他自己所處的國民黨,共產黨似乎才真正把重心放在像他這樣的貧困人民身上。 由于當時的政策也允許,郭化若在1925年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秘密成為了一名雙黨派人士。 黃埔軍校里的學生都是蔣介石的寶貝疙瘩,郭化若憑借著自己總分第一名的畢業成績,成功進入了蔣介石的視野。 蔣介石盛情邀請郭化若做自己的貼身秘書,但郭化若卻說:“軍人的職責應是戰死沙場。”兩次以同樣的理由回絕了蔣介石,。 ![]() (毫無民心的蔣介石)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世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害我黨人士。這一做法也讓蔣介石徹底失去了郭化若的信任。 于是,郭化若也在1927年放棄了自己國民黨人的身份,成為了一位純粹的共產黨人。 11月份,郭化若被派往蘇聯的莫斯科炮兵學校進一步深造,在這里學習更先進的軍事理論知識。在國外的日子很是拮據,住不好穿不暖,但郭化若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甚至還自學了俄語。 不過,郭化若從來沒有忘記國內的革命形勢極為艱巨。在得知毛澤東和朱德已經在井岡山會師之后,郭化若就正式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申請,他希望自己能回到祖國,幫助革命。 炮兵學校的校長面對這樣的請求簡直無話可說,郭化若的成績極為優秀,隨便退學的話,無異于自毀前程。于是他狠了狠心直接把郭化若關了禁閉,希望讓他冷靜一下,再做決定。 ![]() (莫斯科炮兵學校舊照) 但郭化若在關禁閉的時候,還是非常堅定地表示:“哪怕把我一直關著,我回國的信念也不會動搖!” 最終,郭化若于1929年回到國內,回國之后立刻奔赴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見了毛澤東,并且在日后成為了毛澤東的專屬參謀。 郭化若畢竟是在黃埔軍校和莫斯科炮兵學院學習過的人,加入毛澤東,朱德二人所領導的紅四軍之后,郭化若很快就體現出了他的價值。 郭化若出色的戰術水平和戰場調度能力被上級看在眼里,朱德和毛澤東這樣的高級領導人也對他稱贊有加,郭化若也在幾場仗打完之后就被任命為縱隊的參謀長。 毛澤東對這個年輕人十分的欣賞,他覺得郭化若的能力遠不止如此,恰好自己身邊有一個參謀處長的職位空缺。在毛澤東的建議之下,郭化若成為了紅四軍軍部的參謀處長。 ![]() (毛澤東) 這個職位極為重要,幾乎等同于毛澤東和朱德二人的私人秘書,不僅能夠獲得一手的戰略信息,甚至還要直接參與到司令部的戰術討論當中。 毛澤東讓這樣一個還不到30歲的人擔任如此工作,足以可見他對郭化若的信任與欣賞。當然,郭化若也沒有辜負毛澤東,在自己的崗位上出色地完成著工作。 1929年12月,郭化若剛剛成為參謀處長不久,毛澤東就為他安排了一次大工作。當時,黨內要召開九大,毛澤東的意思是讓郭化若分析一下目前革命隊伍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郭化若雖然是參謀處長,但這職位其實也不是很高,換作一般人,肯定不敢隨便說話。但郭化若認為毛澤東能把這個任務交給自己,就是想讓他暢所欲言。 ![]() 30年代的延安紅軍 于是,郭化若熬了幾個大夜,寫了足足幾萬字的材料。材料非常犀利地指出了目前軍隊中存在的各種不良思想,可謂是字字誅心。 不少人都以為毛澤東看到這樣的材料會生氣,沒想到毛澤東卻十分滿意,他太需要這種敢說實話的參謀長了。毛澤東在看完材料之后,直接表示:以郭化若的才能,當個師長完全是沒問題的。 郭化若就這樣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和膽識,收獲了毛澤東的信任與贊賞。而他在材料中不僅說明了問題,還提出了解決方案: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大面積辦理思想培訓班,同時嚴格化管理軍事訓練。 這些舉措在后來也被毛澤東一一實施,郭化若就這樣一舉成名,成為了毛澤東的“高參”。 ![]() (主席的心腹高參) 郭化若與毛澤東的關系,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逐漸升華。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軍事視野,讓郭化若尤為震撼,他把毛澤東當做是自己終身的偶像,經常捧著書本向毛澤東請教關于革命的問題和看法。 毛澤東對于這樣好學的年輕人,自然也是傾囊相授,自己提出什么理論之后,就一定要和郭化若進行一番探討。因此,郭化若也是世界上首個研究了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人。 在毛澤東提出軍事辯證法之后,郭化若就在各大演講場合發表了有關辯證法的演講,把深奧的理論進行簡單化的闡述,讓黨內更多的同事能夠理解毛澤東的思想。 ![]() 同時他還注重發布文章,撰寫了多篇軍事辯證法的文章,發布在各路雜志上。幫助大家更快更全面地認識這一嶄新的思想理論。 郭化若不僅是歷史上首個研究了軍事辯證法的人,他也很有可能是首個將軍事辯證法運用到自己軍事觀點上的人。 郭化若在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捧著《孫子兵法》進行研讀,在了解了毛澤東提出的軍事辯證法之后,郭化若經常思考二者之間的聯系。終于在1939年寫出了4萬字的《孫子兵法初探》。 ![]() (孫子兵法) 在這本書中,郭化若巧妙地將軍事辯證法和《孫子兵法》中的理論結合。認為古代兵書中的內容完全可以用軍事辯證法來解釋,以此來側面印證了軍事辯證法的正確性。 毛澤東在聽聞這件事之后,也找來了一本《孫子兵法初探》來閱讀。讀過之后甚是贊許,毛澤東就需要這種人才,來幫助他推廣自己的理論。可以說,郭化若已經超額完成了毛澤東給予他的任務。 郭化若還曾經被毛澤東稱之為是“軍事天才”,這是因為郭化若在與國民黨軍隊周旋期間,意識到了無線電通訊的巨大戰局影響力,為了保證己方無線電不泄密,郭化若就制定了一套嚴格的保密舉措。這種超前的戰略眼光,當然能受到毛澤東的贊許。 ![]() 延安老照片 在隊伍中,除了擔任毛澤東的軍參,郭化若還擔任過許多其他不同的職責,他也并不是一直陪在毛澤東身邊的。 在1932年,郭化若就曾在紅軍學校當一位老師,把自己的所學向新一代的革命者傳授。 1933年,郭化若也擔任過紅軍大學的總教官,出色的教學能力,讓學生對這位年輕的總教官刮目相看。 ![]() (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照) 雖然經常變換職位,但郭化若卻沒有絲毫怨言,在他眼里,一個好的革命者應該在多個不同的崗位發光發熱。用自己的能力在多個方面發揮作用。 不管自己身處何職,郭化若都盡心盡力地完成著份內工作。在1937年,郭化若正在紅軍大學給學生上課,講著講著突然兩腿一軟,竟直挺挺地栽下了講臺。 這可把在下面聽講的學生們嚇了一跳,同學們紛紛跑上前,緊緊掐住郭化若的人中,同時讓人去找校長和政委,聯系醫師前去診治。 ![]() 延安舊照 好在郭化若沒有什么大礙,原來,郭化若之所以暈倒,是因為他常年以來在崗位忘我的工作,完全忽略了自身的休息,身體積勞成疾。 醫生對郭化若表示:你的身體已經到達了極限,雖然這次沒出什么大事,但如果再不進行調理和休息的話,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了解完情況后,郭化若思考良久,最終決定給遠在延安的毛澤東寫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批準自己回延安進行養病。 毛澤東在收到這封信之后十分重視,郭化若可是他一手培養起的人才。他當即回電報表示:同意郭化若回到延安進行修養,并且還表揚了郭化若忘我的工作精神,但毛澤東也要求郭化若減少工作量,以身體健康為第一目標。 ![]() 抗日戰爭 收到這封電報之后,郭化若潸然淚下。毛澤東和他的感情早就不是一言兩語就能概述得了…… 由于自身的身體條件實在太糟糕,抗日戰爭爆發之后,郭化若多次請示要去前線參與指揮戰斗,但都被毛澤東攔了下來。毛澤東知道郭化若的身體經受不住前線戰爭的摧殘,于是就給他安排了一些后方任務。 在接到毛澤東的指示之后,郭化若也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后方工作。在抗日戰爭初期,日本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國”。 針對這樣的聲音,郭化若寫出了《日本速勝論為什么必將失敗》等多篇文章,極大程度的鼓舞了前線戰士們的信心。 ![]() (抗戰時期的郭化若(左一)) 由于在土地革命時期積累了大量的參謀經驗,毛澤東領導中央組織開辦了“參謀訓練隊”,并且讓郭化若來講授主要的課程。郭化若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為革命隊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參謀。 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經常要向前線戰斗的指揮官們發送電報。而郭化若的任務就是把毛澤東的指示記下,再轉達給電報員。 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任務,但有一天郭化若突然想到:如果把這些電報內容統一收集起來,是不是可以形成一本十分優秀的毛澤東思想學習資料呢?而戰爭結束之后,這些電報的歷史意義也將無比深遠。 ![]() 電報 想到這一點之后,郭化若立刻向毛澤東請示,希望能夠保留電報內容,在戰爭期間供黨內同事閱讀瀏覽,在戰爭結束之后發表到外界。 這樣的想法受到了毛澤東的大力支持。隨后,郭化若就去往電報室,把這則消息傳達給了科長。 但是科長卻表示:由于電報內有一定的機密內容,所以他們已經把過往的電報定期銷毀了。 郭化若聽完也沒說什么,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更何況如今是動蕩的戰爭時期。但他還是要求電報科的人,把日后毛主席的電報內容妥善保存。郭化若堅信這些電報終有一天會派上大用場。 如果沒有郭化若的話,我們今天很有可能見不到任何戰爭年代毛澤東起草的電報內容,這對于全黨乃至全國人民來說,都是一件重大的損失。而郭化若憑借著自己超前的眼光,及時填補了漏洞。 ![]() (因郭化若留存下的主席電報) 抗日戰爭結束后,郭化若的身體恢復的也差不多了,他決定離開延安,去往解放戰爭前線進行工作。 他的這一決定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壯志滿懷的郭化若就這樣奔赴到了戰場前線,參與到了戰斗的指揮當中。 郭化若不愧是被毛澤東稱為“軍事天才”的人,剛到前線他就參與指揮了魯南戰役的殲滅戰,把國民黨的一整個縱隊殲滅殆盡。 郭化若還發動民兵,提出了“立功運動”,激勵了一大批士兵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戰斗之中,很大程度上的鼓舞了我軍內部的士氣。 ![]() (有效的立功運動) 淮海戰役剛剛開始的時候,郭化若儼然發現國民黨的俘虜平均年齡有著斷崖式的下降。曾經的老兵油子都已經不見了,現在的俘虜們大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 根據這個信息,郭化若斷定國民黨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人手不足,這些年輕人絕對是被抓進來的壯丁。 詢問之后,俘虜們也紛紛表示自己就是被抓進來的壯丁,根本不想幫國民黨打仗。 面對這樣的情況,郭化若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縮短俘虜的教育時間,讓他們能夠更快以解放軍的身份參與到戰爭之中。 ![]() 解放戰爭 起初,郭化若的決定被很多人所不理解,如果這些俘虜在戰場上反水,對于士氣來說無疑是十分重大的影響。 但郭化若卻斷定他們不會如此,因為這些被抓來的孩子們對國民黨本就有恨意,在接受了先進思想的熏陶之后,怎會不奮力殺敵呢? 事實證明,郭化若的決定是正確的。這些俘虜在學習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之后,大部分都成為了純粹的革命者,在戰場上驍勇異常,幫助我軍更快獲得戰爭的勝利。 郭化若的所作所為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看著這個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年輕人,看著郭化若從一個小參謀逐漸成長為如今能獨當一面的儒將,毛主席心里滿是欣慰。 ![]() (郭化若晚年生活照) 建國后,郭化若被授予中將軍銜,但是授銜之后,郭化若的工作熱情絲毫沒有衰減。在工作之余撰寫了大量以毛澤東思想為根基的文章。而他與毛主席也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 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時候,郭化若極度悲痛,幾度哭到暈厥…… 在郭化若眼中,毛主席不僅僅是一個上級,更是他的精神導師和信念支柱,而他也把毛澤東思想貫徹自己的一生。哪怕在退休之后,還是寫了不少有關于毛主席的軍史文章。 1995年11月26號,91歲高齡的郭化若躺在病床上,逐漸失去了意識,在離世之前,郭化若手里還捧著一本《花木蘭辭》,將優雅與儒將風派貫徹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