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權威參照 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一對跨國夫妻結婚不久,就因為疫情天各一方,長達3年。3年后他們終于見面,但在見面當天,妻子就突發疾病,最終不治。 11月16日和17日,30歲的俄羅斯女子妮卡離世后,她捐出的肝臟、雙腎為4名廣西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據極目新聞報道,今年10月30日,妮卡乘坐飛機抵達南寧,隨后,男方歐陽先生開車帶著妮卡回老家貴港桂平,還約了家人和朋友下午6點鐘一起吃飯,結果才到貴港高速服務區,妮卡就出現癥狀,當時她呼吸困難,臉色發紫,眼睛上翻,此后被轉至貴港市人民醫院。醫生認為妮卡已幾乎沒有救治希望,歐陽仍不愿意放棄,又將妮卡轉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治療。但從始至終,妮卡都是昏迷狀態,什么話也沒有留下。 妮卡最終被判定為腦死亡。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接診記錄顯示,妮卡因大面積肺栓塞造成心跳呼吸停止,雖經心肺復蘇搶救回來,但已造成了不可逆性的腦損傷。 專家說法 這個患者,就是新聞中這位俄羅斯女士,她所患疾病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后導致的肺栓塞。這種病其實還有一個通俗易懂的別名:經濟艙綜合癥。 什么意思?由于長時間乘坐飛機,尤其是在經濟艙狹小空間內久坐,極易誘發下肢深靜脈的血栓,血栓脫了以后,引起肺栓塞進而導致患者死亡。 血栓的形成跟三方面的因素有關。其一,是血液呈高凝狀態;其二,是血液流速緩慢;其三,是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話,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 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會導致血液出現高凝狀態?比如口服一些避孕藥,還有腫瘤患者,還有一些肥胖、超重的,嚴重脫水的,應激狀態下的,都容易導致血液出現高凝。在飛機上,則往往是由于喝水少導致的血液濃縮,再加上如果他偏肥胖,抑或伴隨高脂血癥,就容易導致血液呈高凝狀態。 血流緩慢,往往是由于久坐不動,或者躺著不動導致的。所以說中風患者,手術以后臥床的患者容易出現血流緩慢。乘坐飛機的時候,我們長時間坐著不動,血流也會緩慢,所以也容易得血栓。 血管內皮受損,則往往是由于一些手術因素,或者穿刺插管等導致的。如果靜脈里的血淤積不動的,養分就會耗光,缺氧的靜脈血會導致內皮細胞受損。所以久坐不動,其實對內皮細胞有損傷的,就容易形成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一旦形成,患者往往會突然出現腿腫,疼痛,但是有些患者的血栓可能剛剛形成,還來不及堵住血管,腿還沒有腫,然后他一站起來活動,這個血栓就容易跑,跟隨血流跑到肺動脈里面,一旦肺動脈被大塊兒的血栓堵住,那么患者就會心跳驟停,進而導致猝死。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你殺過雞的,或者殺過鴨子的,或者看到豬血的那個所謂血凝塊,就是那個平時大家看到的一塊塊像豆腐一樣,那種紅色的暗紅色的血凝塊,你想這個血栓如果跑到肺臟里面,把肺血管堵住,那是不是非常可怕? 其實這種悲劇已經多次出現。像以前報道過的骨折病人,骨折被治好了,結果因為術后臥床形成血栓發生猝死;還有胃癌術后都準備出院了,下床一活動竟然倒地猝死。類似的事件時有發生,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對血栓的危害和預防的認知不足。 早在2015年,本公號就推送過一篇《長途飛行,當心“經濟艙綜合癥”來奪命》,詳細科普過這個問題。 回到本文開頭,坐長途飛機的時候應該如何去預防血栓?首先就是經常要活動活動腿,即便你一直坐那兒,也要像踩縫紉機一樣經常活動一下腿腳;當然最好是經常站起來走動一下。至于那些平時就得過血栓的人,最好要穿穿彈力襪。醫用彈力襪,醫用的預防血栓的彈力襪,而不是一般性的什么運動型的彈力襪。 還有一點就是在飛機上要多喝水,讓血液不至于濃縮,因為飛機上的空氣相對來講是干燥的。 最后還是提醒朋友們平時要注意對血栓的預防,我們真的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 【本文作者為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版權相關事宜,請聯系刀先生】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