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大雪節氣,大雪至,寒冬始。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說,到了這個時段,降雪的概率比小雪節氣更大了,同時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圍也更廣,故名大雪。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都降到了0℃或以下,氣溫顯著下降,仲冬時節也正式開始,此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 一、起居養生 (一)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大雪節氣的特點是干燥、空氣濕度較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適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襲。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多加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 (二)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收斂神氣,特別是南方地區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二、飲食養生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大雪到了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于體內,有助于陽氣的升發,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一)常用食物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如多食用粥類,常食羊肉、狗肉、大棗、桂圓等食物,對于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尤佳。但食物不要過于滋膩,可適當地多食用富含營養和增加熱能的食物,比如富含優質蛋白質的瘦肉、雞蛋、魚類、乳類及豆類等。此外,還可多吃水果,蔬菜和水果當中富含的維生素會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 ![]() (二)常用食譜 1.百合當歸烏雞湯 原料:烏雞500克,百合、黃芪各10克,鹽少許。 做法:將烏雞剁成小塊后,用清水沖洗以去除材料的腥味和血水,然后將百合黃芪用清水浸泡并清洗干凈,放一旁備用;將百合、黃芪、烏雞一同放入湯鍋中,加人適量清水。用大火把湯燒開,然后轉小火慢燉2小時,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肺氣。 2.羊肉粥 原料:瘦羊肉250克,蘿卜1個,粳米150克。做法:羊肉洗凈,切成肉丁,蘿卜切大塊,兩者同燉,去膻味;取出蘿卜,放入梗米熬成粥。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益腎壯陽。 3.桂花枸杞子膏 原料:枸杞子、桂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桂花、大米、枸杞子洗凈一起入鍋,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沸,文火煮35分鐘,吃的時候加適量白糖。 功效:祛寒,潤燥,止咳。 (三)大雪經驗內服方 1.參芪益肺膏 組成:人參、黃芪、炙甘草、生姜、白術、五味子、法半夏、桔梗、陳皮。 主治功效:補益肺氣。主治肺氣虛,癥見咳嗽無力,少氣短息,動則益甚,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脈弱。 2.健脾強體膏 組成:山藥、黨參、白術、砂仁。 主治功效:健脾益氣,強體濟弱。用于男女老幼脾虛體弱,納谷不香,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免疫力低下。 3.益腎健腰丸 組成:當歸、桑寄生、杜仲、白芍、續斷、牛膝、雞血藤、熟地黃、紅參、紅花、三七、醋雞內金、丹參、甘草、黃芪、狗脊。 主治功效:益氣養血,補腎壯骨。用于老年氣血不足、腎虛骨弱型的退行性骨關節病變所致的腰腿疼痛等。 三、經絡養生 (一)常用穴位 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 (二)常用方法 1.灸大椎 定位:在背部,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俯臥位成坐位低頭、在第七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 操作方法:溫和:艾條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2.灸肺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方法:取正坐低頭,由第七頸椎棘突垂直往下推3個椎體突即是第三胸椎辣突。 操作方法:①溫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②溫灸盒灸:溫灸30分鐘左右,以小腹溫暖舒適為度。以上灸法建議每周2~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3.灸足三里 定位:小腿外側,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犢鼻下3寸。 取穴方法: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距股骨前緣約一橫指處,此處即是足三里。 操作方法:溫和灸:艾條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4.大雪敷貼經驗方 組成:肉桂、細辛、白芥子、巴戟天、夜交藤、酸棗仁。 功效:補腎益精,養心安神。主治心腎不足,癥見形寒肢冷,心煩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 四、運動養生 (一)運動原則 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于劇烈的運動。最好的運動時間是在每天陽光好的時候做舒展運動,一般是上午9:00~10:00或14:00~15:00,這個時間段對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為重要,可以太極拳、慢跑氣功、散步等運動為主。 (二)常用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鶴舞。本式意在手少陽三焦經,以通調三焦氣機,主要用于防治代謝紊亂相關的癥狀,如頭身浮腫、腿腳水腫、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等。 1.分解動作 動作一:開步,兩膝微屈蹲,身體微右轉,隨之兩腿直立,兩臂前后平舉,掌心向下,與肩同高;目視前方。 動作二:雙腿屈膝下蹲,兩掌隨之緩緩向下按推;兩腿再直立;目視右方。 動作三:身體繼續右轉,雙臂屈肘收掌,雙腿屈膝下蹲,兩掌緩緩向外按推,兩腿再直立;目視后方。 動作四:兩臂自然垂落于身體兩側,身體轉正;同時,雙腿屈膝下蹲;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唯方向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兩遍。 第二遍結束時,兩掌自然垂落于身體兩側;開步站立,目視前方。 2.習練要點 (1)整個動作要求舒展圓活、上下協調。 (2)按推時,意念從手指端(關沖穴)經肘外側(天井穴)至頭面部(絲竹空穴)。 湖南省腫瘤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二區主任醫師 李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