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75歲。面癱3個月。自訴3個月前,晨起即感右側面部麻木,漱口時水往右側口角漏下,鼓腮漏氣;并自感味覺減退,不能閉目,舌的右邊也感覺麻木;吃飯時,舌活動不靈活,食物留滯于右側腮部。面色暗黃,時時感覺惡寒發熱而無汗;口苦、胃部不適1個月;大便秘結,三日一行;右側乳突前下方翳風穴處脹痛,背部至陽穴處壓痛。舌紅苔黃,脈浮緊。 腹診:心下壓痛,胸脅苦滿,腹肌結實。 根據日本漢方家藤平健先生的經驗,太陽與少陽并病,一般先治療太陽病,所以給予葛根湯3劑。 2個月以后,患者帶他人來診,我發覺患者面癱已經痊愈,就詢問其服藥后的情況。患者說:“服完第一劑藥,第2天一覺醒來發現面癱已經痊愈。剩下的2劑藥我就沒服了。” 我問:“為什么不繼續服用以求鞏固?” 想不到她的回答是:“本來嘴巴向左歪,只服一劑就好了,再服的話嘴巴向右歪不就完蛋了嗎?” 真令人啼笑皆非。 這個覆杯即愈的病例為什么不用合方,必須要去研究《傷寒論》中三陰三陽的理論與“合病”“并病”“壞病”的診治規矩,其中包括研究主癥、客癥、緩急標本等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