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寶成 ![]() 要為節約每一噸水泥、鋼材而奮斗施工建造大會堂之前遇到的首要問題便是拆遷工作。僅大會堂一項工程就占地達13?郾73公頃,拆遷機關單位67處,房屋1823間;移民684戶,拆房2170間,共需拆遷房屋3993間。雖然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但由于人民群眾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極高,大會堂地基上的房屋拆遷工作到1958年10月10日已基本結束。10月17日,施工建筑組繪制出柱網尺寸圖,并把建筑位置放線圖提交給施工單位;25日,又向施工單位發出基礎刨槽圖;28日,又發出全部基礎圖。由此可見,大會堂的工期雖然緊迫,但各項準備工作還是有條不紊的。 10月28日,天還沒有亮,工地便出現了一片熱烈沸騰的場面,大會堂施工正式拉開了大幕。29日,大會堂工程主要材料已經初步算出并送交國慶工程辦公室。國慶工程辦公室接到報表后發現,所需材料的數量出乎意料的大。為此,國慶工程設計領導小組在31日專門召開會議討論材料問題。同時將這一情況上報萬里。 萬里要求各國慶工程設計組對設計需要進行一次復查和討論,不要好高好大,脫離實際,必須十分注意節約材料和控制造價,要為節約每一噸水泥、鋼材而奮斗。根據這一指示,設計組又重新對自己的設計方案做了調整,降低了原設計的鋼性基礎地梁厚度的1/3,基礎墊層厚度也從40厘米改為25厘米;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鋼筋混凝土基礎從原來的6萬立方米減為4.5萬立方米。僅此一項就節約混凝土1.5萬立方米,同時還使全部基礎施工提前了10天,節省了6萬個工日。 另外,浩大的大會堂工程,共需挖掘土方43萬多立方米,澆鑄鋼筋混凝土12.7多萬立方米,鋼結構使用型鋼3600多噸,大理石、花崗巖、水磨石和剁斧石17萬多平方米,琉璃瓦2.3萬多平方米,通風管道26公里,動力電纜和電線45公里,照明電纜和電線670多公里。對于如此大的重點工程,設計院的專家們將辦公室搬到了施工現場,邊干邊解決問題。然而,在施工過程中還是不斷地有各地的建筑工作者提出各種不同改進意見。 為了統一思想,合理施工,指揮部于12月6日召開了第一次座談會。會議上,工程辦對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見做了認真的答復,并進行了科學改進。1959年1月6日,工程辦又召開了第二次座談會。在這次會議中,大家普遍反映的意見有三個:一是面積太大,但大而無當。原設計要求是7萬平方米,現已經擴展到17萬平方米,因此有人建議,在不改變原結構的前提下,挖掉一些面積,使中間成為露天的院子,可使附近的廳室自然采光;二是建筑物總的體積雖然很大,但在視覺上卻感不到高大,原因是建筑物的中部不夠突出,建議兩側壓低一些;三是認為柱子多達180根,無用而擋光。但在是否取消柱子還是把柱子改為附墻方柱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這次座談后,工程辦考慮到人大常委會曾提出除萬人大會堂外,還需要有個容納1000多人的小禮堂以及各省、市需有一兩個大會議室和相應附屬用房的要求,經與設計院同志共同研究,做出了結合使用要求變大而無當為大而有當的決定。此后,又經反復研究,在上層中央大廳的前邊,把原來的空廊部分做了一個有1000座位的小禮堂,可作文藝演出和放映電影之用。還在大禮堂的西側,增辟了8個大的會議室等。同時,為了施工方便,把面西的南北兩段空廊和圓柱取消,圖紙做了很大修改。 在設計廚房位置時,也征求了大家的意見,把廚房改在宴會廳同一層兩側。但考慮到廚房與宴會廳同層,廚房的氣味透進宴會廳會使宴會大煞風景,又提出了仍將廚房改到上層去,將餐廳改為貴賓廳的意見。后經和北京飯店、防疫站等有關方面研究,認為廚房安在上層無法供應五千人的中餐熱菜。一時間,廚房的位置問題無法解決。后來經與暖衛設計的同志研究,把廚房空調改為負壓回吸,這樣既方便了供餐,又使廚房氣味不會透進宴會廳。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很好。 1月20日之后,指揮部將下一步工作重心放在了討論大會的建筑形式、立面色彩、音響照明以及使用面積分配問題上。除了意見一致的外,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有:大禮堂墻面裝修用料問題、大禮堂頂棚的處理問題、正門柱頭的處理問題、北門口是否要汽車坡道以及燈光布置問題等。 23日,建筑審查組正式向周恩來寫出報告,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如下解決:一是外墻一律用淡米黃色的假石墻面,東門外廊柱柱身用艾葉青大理石,柱座用東北紅大理石,東立面兩側廊柱用假石,南、北、西三面廊柱先用假石,以后換大理石;二是大禮堂的墻面用料和色彩;三是東門外廊柱的柱間距離及大門形狀;四是西面南北兩排雙柱廊和基座全部取消;五是大禮堂天花板向臺口傾斜,與舞臺做成“水天一色”;六是柱頭多做幾種模型以便進一步研究;七是大禮堂和宴會廳的燈光照明度要盡量高一點,最低要70個勒克斯;八是建議成立舞臺設計小組;九是大禮堂電聲系統要達到報告時分散聲音、演出時集中聲音的要求。 在大會堂用電系統設計方面,設計人員發揮出了較高的設計水平。從設計大會堂方案開始,負責各設備系統設計的人都要求自己負責的方面趕超國際水平,特別突出的是在用電方面。對于大會堂用電量的估計,從開始時爭論就比較大。按正規設計程序,應首先定出所用電器設備,然后才能估算出總的用電量。可是在這種邊設計、邊施工、邊研究使用的情況下,不僅各個用電點的用電量估算不出來,而且對如何選用照明度標準也爭論不休。按設計組最初計算,大會堂的用電量應當在1.3萬千瓦。最后,經過大家集思廣益,決定設計兩個變電站,各設四臺1000KVA變壓器。最后試驗的結果表明,大會堂全部照明和動力的全負荷運轉完全可以滿足大會堂的用電需要,且可以保證用電安全。 進入6月份,大會堂工程已基本完成,余下的大量工作是裝修。大會堂的廳室很多,家具陳設數量也不少。如完全統一安排或加工定貨,則必困難重重。經大家研究并請示上級決定,每個省市分一到兩個廳室,該廳室的內部如燈具、家具及各種陳設的供應和布置工作等,均由本省市負責。同時,這個廳室并將作為人大在開會時該省、市的小組會議室。這樣即調動了各省市的積極性,也促進各廳室創造出各自的不同特色。對于主廳室的裝修,如宴會廳前正對迎賓大樓梯的大幅國畫,是經周恩來確定選用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為主題,由當時著名國畫家傅抱石和關山月負責繪制而成的。 毛澤東命名“人民大會堂”7月25日,大會堂驗收委員會成立,隨即對大會堂的各個部位進行了嚴格檢查和驗收,以確保安全投入使用。9月9日凌晨2時30分,毛澤東來到大會堂工地視察。萬里等人陪他首先看了大禮堂部分。毛澤東走到大禮堂的二層挑臺上問道:“這個挑臺安全嗎?”又到宴會廳看了一下,還走上宴會廳的主席臺站了一會兒。然后,他到北京廳坐下,詢問了諸如有多少人參加了施工工作,如何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個工程等問題。萬里等一一作了回答。 之后,毛澤東給工程建設者以很高的評價:“這些同志不為名,不為利,卻這樣努力工作,應該給他們立一個紀念碑。但是人數太多,碑上也寫不下這么多的名字。我們應該提倡這種不為名,不為利的共產主義精神。”此時,萬里提出:“這座建筑到現在還沒有命名。過去周總理曾講過,需要請毛主席命名。”毛澤東問:“你們現在怎么叫這座建筑?”萬里回答說:“我們一般叫'大會堂’或'人大會堂’。”毛澤東說:“那就叫'人民大會堂’吧!”3時30分,毛澤東又回到了宴會廳的前邊,走下樓梯,從北門離開了人民大會堂工地。從此,這一偉大的工程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 1959年9月10日,人民大會堂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從1958年10月28日正式動工,歷時10個月零13天。在此期間,全國人民給予了巨大支援,先后有18個省、市、自治區選派了7000多名優秀工人和技術人員來京直接參加了工程建設;有23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家工廠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完成了定貨,為大會堂趕制出了5000多項建設配件和設備。與此同時,其他多項國慶工程項目也陸續建成。經過幾經研究變更,最后確定的十大國慶工程項目是: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農業展覽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迎賓館、工人體育廠、北京火車站、民族飯店和華僑大廈。而人民大會堂正如毛澤東所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座由人民設計、人民建造、造福于人民的議政大廳。 全文完 責編:張欣羽 編審:鄭國偉 制作:王喻 本文為《黨史博覽》原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