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抗大總校到華北 1937年7月7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在這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于7月8日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國團結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9日,紅軍通電請紉開赴華北抗日。7月15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交給蔣介石,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召開了擴大會議。洛川會議決定:中國工農紅軍發表宜言,立即出兵,向日寇的側后進軍,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變敵后為前線,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 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任弼時為政治部主任,鄧小平為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下轄第115,第120,第129三個師,每師下屬兩個旅,每個旅兩個團以及若干師屬單位。部隊改編后,在陜西三原、富平地區舉行了莊嚴的抗日誓師大會,旋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正當我軍誓師出征前線的時候,華北戰場上形勢異常危急國民黨守軍未能阻止日軍的進攻,正在節節敗退。9月25日,八路軍115師首戰平型關告捷。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的第一個勝利,也是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它打擊了日寇進攻的兇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勝利信心,擴大了共產黨、八路軍在全國人民中的政治影響. 1937年11月7日,黨中央決定在晉察冀地區成立晉察冀軍區,任命聶榮臻為司令員兼政洽委員,唐延杰為參謀長,舒同為政治部主任。11月18日,軍區領導機關從山西省的五臺縣移到河北省的阜平縣 晉察冀軍區、軍分區的成立和冀中平原及平西地區的開辟,標志著晉察冀根據地已初步建立起來。這就使我黨我軍在華北敵后堅持抗戰,展開廣泛的人民戰爭,有了可靠的依托。 1939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抗大總校由延安挺進華北敵后辦學,同時在各抗日根據地組建分校。校總部挺進敵后,與八路軍、新四軍緊密配合和聯系,使干部培訓與補充方便及時。1939年7月初,毛主席在延安禮堂為抗大總部送別時講話,以“三個法寶”作為臨別贈言。我記得大意是,第一句話,堅持統一戰線,開展游擊戰爭,鞏固內部團結,這是同志們上前線去的總方針,是拯救中華民族、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法寶.要堅持統一戰線,鞏固統一戰線,爭取革命勝利;第二句話,革命勝利要動口和動手結合起來,既要動口,也要動手;第三句話,革命內部團結對爭取革命勝利非常重要。 黃河之濱, 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人類解放, 救國的責任, 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 這激動人心的校歌,鼓舞著我們無比高昂的學習熱情和戰斗勇氣。 7月,抗大總校由延安出發東進,到達黃河岸邊。我們一路上高唱:“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 河的對岸就是抗日前線,我們歷盡艱辛,萬里長征北上,就是為了與日本侵略者面對面地拼殺,把鬼子趕出中國去。黃河河寬浪急,上船后要把船向上游拉行幾百米才拔錨向東岸渡。船到河中被浪沖擊向下約300米才能靠到對岸。目睹黃河滾滾波濤,我們熱血沸騰,朝氣蓬勃地過了黃河,經晉西北到達同蒲鐵路忻州以南同蒲鐵路是日軍最重視的一條封鎖線,他們怕我們破壞鐵路,怕敵后和延安來往,運送物資,在鐵路的兩側挖有4米寬,4米深的壕溝,加上鐵甲車半小時巡查一次,夜里用探照燈照射鐵路兩側,發現目標就開炮,封鎖相當嚴密,通過很難抗大學員在部隊掩護下,在炮聲轟炸下通過封鎖線,沿灘沱河走了3天,到達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河北省靈壽縣陳莊、牛莊、女莊地區,受到先期到達的抗大二分校同志們的歡迎我們在這里休息了3天,就開始了教學和學習。 到了1940年1月,總校集會慶祝新年及一、二、四大隊部分學員畢業。畢業的學員都分配到晉察冀軍區和120師部隊工作。120師的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甘灑洪主任等首長都參加了這次大會。這時我也由四大隊調總校政治部,任干部科科長1940年2月10日,抗大總校從陳莊一帶出發,頂著春夭的寒風,徒涉結著薄冰的沫沱河,越過正太鐵路封鎖線,于2月26日到達晉東南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武鄉縣蟠龍、洪水一帶。 1940年4月,抗大總校在蟠龍鎮舉行第六期學員開學典禮,朱德、彭德懷、傅鐘等領導同志參加了大會。當時敵后斗爭錯綜復雜,且處于游擊戰爭環境,部隊經常分散活動,這就要求各級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較好的軍事素養,以及正確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和斗爭策略的能力,這樣才能臨機應變,在日、偽、頑勢力的包圍中得以生存、發展,去爭取勝利。因此,培養訓練干部便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這一期開學時,總校下屬四個團,一個特科大隊和兩個直屬女生隊,學員490。多人。我在第二團,任政治處主任,團長郭林樣,政委楊光池。第一團團長蘇振華,洪學智那時在第四團當副團長.。 在開學典禮上,朱德總司令鼓勵同學們說:“你們這一期比以往任何一期都幸福,能夠直接到抗日戰爭的最前線來受教育,接觸更多的實際,希望你們繼續發揚前五期的光榮成績,努力學習,吃苦耐勞”彭德懷副總司令在大會上作了《民族危機加深與怎樣爭取時局好轉》的形勢報告。他在報告中講到:抗大這個學校就是創造鐵軍骨干的學校,沒有這樣的學校來創造鐵軍的骨干,就不能把八路軍、新四軍的游擊隊變為正規軍,就不能戰勝日寇。因此,今天六期開學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特別是你們第六期,開學是在敵后華北舉行,這更加容易使你們的學習與你們擔負的實際任務聯系起來。 1940年8月20日到12月5日,我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抗大曾派出一部分于部參加戰斗。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由于日、偽軍遭到慘重損失,于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掃蕩”.1940年1。月20日,日寇趁我主力部隊在前線作戰之時,突然從山西黎城、襄垣、武鄉一帶,糾集幾千日、偽軍襲擊我后方,進行“掃蕩”,揚言要“消滅共產主義大學”,企圖一舉消滅我出城縣西井、曹莊一帶山區的抗大總校和八路軍總部后方機關。 我抗大總校奉總部命令,組織戰斗力在洪嶺一帶阻擊由黎城向西井突襲的敵人,打擊和疲憊敵人,遲滯敵人前進,以掩護總校和總部后方機關及當地群眾轉移,爭取時間,等待主力部隊,殲滅進犯的敵人。10月20日拂曉,由抗大第2團第1營三個連隊和抗大第1團第3連(又稱青年連)、第6連、校部警衛連共五六百人組成阻擊部隊,由郭林祥同志和我指揮,掩護總校轉移。 我們接受任務后立即做了研究。為爭取時間,決定由第1營派出一個連的戰斗隊,在黎城敵人前進的道路上根據地形選擇進退方便的阻擊陣地,以班、排兵力設伏,遲滯敵人的前進。待敵人到了第二個設伏點,以同樣的手段打擊。這樣就使敵人不能順利前進,從而消耗敵人,達到爭取時間的目的。敵人打打走走,從當夜走到第二天11時,才走出十幾里地,到了西莊頭。 我們利用西莊頭、馬家光山地阻擊敵人。戰斗到12時,郭林祥團長身體不好,先帶團部和兩個女生隊轉移了。敵人用炮向西莊頭猛烈轟擊為了減少傷亡,天黃昏時我命令部隊主動撤出西莊頭山地一線陣地,轉移到馬家光一線。撤下之前,我命令3營營長率兩個連在馬家光村和西莊頭之間山地阻擊,掩護團主力撤出戰斗。 敵人占領西莊頭后便停止了前進。這時我們團主力在馬家光做飯.飯做好后天已黑了,派了兩個班給前沿的兩個連送飯。天黑得什么都看不見,送飯的同志出村不遠就和敵人碰了頭。我們的戰士先開火打死兩名日軍,繳下槍飛快跑回村內。剛進村,敵人的炮火就跟過來,我們放下飯碗,占領村邊圍墻一線,迎擊敵人戰斗中,我命令2營撤出村外,占領村西北的山頭,支援1營戰斗在馬家光村戰斗兩個小時,我們有10多人傷亡.天未明之前,我們撤出了馬家光村.敵人進村后,先用機槍亂掃一氣,又到處搜索,發現我部隊已撤走,敵人便停止了前進。 天亮以后,口軍用炮向西北山地轟擊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洪井看到我們的學員,問前面是哪個部隊,學員們回答說是抗大二團彭總告訴學員,快去找你們首長來見我。學員跑來向我報告說彭總在洪井,要你快去。我立即跑步到了洪井。見到彭總,他問前面的情況,我把戰斗的情況向他作了報告。彭總說你們打得好,井指示我們在洪井、北官莊再阻敵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掩護洪井以西醫院和華北局的一部分人員向太行山轉移。接受彭總指示后,我很快回到馬家光西北山陣地,已是上午10時了。 敵人又開始向前移動我把1營撤到洪井以西占領有利地形,構筑工事,準備迎接敵人的進攻。由于遭到我們的阻擊,敵人前進速度很慢。天慢慢黑下來。大約9點多鐘時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了。敵人在洪井以南一個村莊停了下來.我命令部隊在撤出戰斗時利用夜暗,向敵人進行襲擊,這樣一來敵人更不敢前進了,只是不斷地向我們進行炮擊。我們這樣與日軍對峙了一晚上。天明以后,敵人不見我們的部隊,又開始前進,日軍進到洪井以東,轉頭向北而去。 我們遵照彭總的指示,不去理睬敵人。在洪井以西堅守了一天,看敵人沒有向西的跡象,便向太行山西部尋找總校歸建。到了總校后.我們向何長工教育長匯報了情況,何教育長對戰斗團完成阻擊任務很滿意,告訴我戰斗團暫時不撤,先原地休息。休息了兩天,何長工教育長來二團告訴我們,總部通報,武鄉、遼縣的敵人開始向東進,要總校向槳水轉移。郭林祥團長身體不好,帶女生隊和團部跟總校向槳水轉移,由我率兩個營立即出發,到剛剛戰斗過的洪井以南向黎城之敵警戒,掩護總校向東轉移待總校向東去了兩天之后,我們按校首長的指示,沿著總校的行進路線行進,走了5天到達漿水地區。校部駐漿水鎮。我向校首長匯報情況以后,校首長說現在敵人都已退回原來據點,情況穩定。n月初,敵人“掃蕩”宣告破產。戰斗團一團的學生歸建,開課學習。在慶祝反“掃蕩”勝利的大會上,滕代遠副校長表揚了抗二團、抗一團的阻擊部隊。1940年12月,這期學員在漿水地區學習結業.分赴抗日根據地.朱德總司令特為結業學員親筆題詞:“努力工作,造就鐵的千部,準備反攻”。 這時敵人又有“掃蕩”的征候,中央決定總校大部分干部加強各抗大分校,部分干部隨總校回延安。我和一部分千部到二分校。我就是在這時候和黎虹舉行了匆匆的婚禮。 黎虹是1938年到延安的.她是河南信陽市人1937年抗戰開始,她跟叔叔、姑姑一家四個人從河南到西安她最小,有個叔叔在國民黨部隊,和共產黨地下組織有聯系。這個叔叔寫信讓他們到西安找八路軍辦事處。到了西安,也是一片混亂。青年軍到處拉人。 他們拿兩封信,一封公開信介紹上學,一封找共產黨。大約過了一個月,她叔叔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于是趕快搬到了那里。那里全國各地青年很多,大家編隊走到延安黎虹叔姑四人被編到陜北公學分校,學軍事、政洽,學站崗、放哨,一直學到1938年底1939年初,黎虹到衛生學校學護理,隨后分到八路軍總后醫院。當時總衛生部就在延安寶塔山下。那時抗大需要人,黎虹被分配到了抗大衛生處。 黎虹隨著抗大總校過了黃河,到了忻縣,因身體不好,又吃不慣山藥蛋,老是發燒,于是讓她留隊。但她說死也要看看鐵路是什么樣,不能留下,幾個人只好夾著她過了封鋇線.過封鎖線一跑,她的病倒好了到了太行山上,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艱苦,但精神很愉快。1939年快人冬時.她到了晉東南抗大總校。 黎虹在抗大總校衛生處工作了一段時間,因大隊需要人,她就到大隊去工作。這時我已當干部科長。組織干事是個女同志,有意給我們做媒,就給我談了這件事一天早上,她把黎虹叫了去,一本正經地對她說給你介紹個對象,是個非常好的同志,我代表組織為你們作媒。她當時的想法,在家聽父母,出門聽組織。經組織介紹,我們就認識了。 認識以后,平常也不在一起。有時見面也多說不了幾句話。那時候也不會談戀愛,各自又忙于自己的工作。這時抗大總校分開,我要去二分校,如果不結婚,黎虹就不能到前方去就這樣,臨走之前,我們在組織的催促下,結婚了。婚禮只請諳幾位領導吃了個便飯,喝了杯喜酒。在晉東南農村,兩床被子往一塊一抱,就算結婚了。我們是結婚后才懂得了戀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