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延安時期我黨創辦的一所培養軍政干部的專門學校。這所“窯洞大學”挺進敵后,邊戰斗邊教學,創造了世界軍事教育史上的奇跡。 1937年,抗大總校校門(原延安師范學校校址) 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會議上明確 為承擔抗日戰爭的新任務 “必須大數量地培養干部”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 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為基礎 在瓦窯堡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1937年1月,“紅大”遷到延安 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簡稱“抗大” 抗大學員以從部隊中抽調的干部為主 并招收全國各地的愛國知識青年 每期學習期限為4-8個月 學習內容重點是馬列主義基礎理論 抗日戰爭的游擊戰略和軍事常識等 毛澤東兼任抗大的教育委員會主席 講授《實踐論》《矛盾論》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課程 抗大頓時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抗戰堡壘 愛國青年、抗日志士如洪流般奔赴而來 抗大每天要接待幾十名甚至上百名新學員 抗大副校長羅瑞卿曾說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1939年7月 抗大總校與聯大以“八路軍第五縱隊”番號 踏上了由陜北轉移太行山的征程? 1940年11月 抗大總校全部到達河北邢臺漿水川一帶 在百團大戰中 抗大學員組織6個見習團參加戰斗 在各個指揮機關了解戰役進展過程 學員小組還協助 第120師、129師、晉察冀軍區司令部 專題總結淶靈戰役、榆遼戰役等經驗教訓 編撰戰例匯集作為抗大教材 抗大學員對敵戰斗更是不計其數 抗大畢業學員離別學校,開赴抗日前線。 抗大總校挺進敵后辦學 政治影響越來越大 日寇將其視為埋在心臟的一顆炸彈 岡村寧次多次叫囂 消滅了抗大就是消滅了邊區的一半 要用2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學員 用5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干部 在1942年的五一反“掃蕩”中 日軍四路合擊抗大總校 妄想用“鐵壁合圍”將抗大師生一舉消滅 為避免同敵人主力遭遇 抗大師生利用有利地形 采取敵進我進、方向相反、擦幫而過的方法 及時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敵人惱羞成怒 將目標對向地方武裝和老百姓 抗大師生配合八路軍將士 猛攻敵人空虛的老巢,大獲全勝 與敵人頑強周旋兩個多月 抗大總校邊戰斗邊教學 配合主力部隊殲敵17000余人 徹底粉碎敵人“圍剿” 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后高興地說 有了抗大,我們的腰桿子就硬了 抗大敵后辦學培養一批、輸送一批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成為抗日的一面旗幟 也成為世界軍事教育史上的奇跡 而這一奇跡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的 在抗大等院校基礎上 我黨又陸續指導、創建了 14所抗大分校、5所陸軍中學和1所附屬中學 共培養了10多萬名軍政人才 不僅為八路軍、新四軍培養和造就了 一大批急需的德才兼備的干部 也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 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