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一般練功進階步驟是先練明勁,次練暗勁,后練化勁,對應的是易骨、易筋、洗髓的身體內部變化。尚派形意拳不像其它支派形意拳那樣把明暗化三勁分階段訓練,而特別崇尚明勁,即動作的整勁、實勁,以及動作“形”的正確性訓練。 各派武術的區別不在外表形式之異,而在各自獨具特色的步法和勁力上。尚派形意拳特別重視“手打三”的鉆翻勁和“腳打七”的槐蟲步趟勁。 尚派形意拳站樁之后,首練的第一趟拳,起鉆是拳、落翻變成俯掌、形成三體式的這趟拳,人們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鷹捉”。它是練習和掌握形意拳鉆翻勁和槐蟲步最有效的一趟拳,也是練習“手打三、腳打七”以及以小勝大、以若勝強的最好的一套拳。 1.4 崩拳體現尚派綜合勁力 各門武術都有體現自己綜合勁力的拳式,尚派形意體現綜合勁力的拳式是最簡單的崩拳。該崩拳已經不能用通俗眼光看待,尚派形意的丹田力、三催勁、二爭勁、八面螺旋勁、穿透力、爆炸勁、趟勁、大桿勁、六合勁等均體現在簡簡單單的崩拳一式上。 (1)入門基本功有無極樁、有極樁、兩儀樁、混元樁、三體式、鷹捉等。它派形意基本是從三體式開始練功,極少數也有從混元樁入手,但是都沒有鷹捉。 (2)尚派五行拳法的練功順序是:按五行相生即劈、鉆、崩、炮、橫的順序到五行合一處,尚派的劈拳是前手握拳以小臂為斧刃完成下劈發勁動作。它派形意的練功順序多是練完劈拳接練崩拳,違反五行相生順序;其劈拳的著力點是前手的掌根或小指下部的掌外緣,與尚派鷹捉和劈拳發勁著力點有本質區別。 (3)尚云祥先生留傳下來的十二形練法,動作簡單、內涵豐富。 尚派形意器械的理論與拳理一致,認為器械是手臂的延長。“拳無成,兵器找”,當拳法練功進階到一定層次不易上功時,加練器械,即豐富了練功內容,又能增長自身的功力和對技藝的理解。尚派形意流傳下來的器械較多,但是器械練法與拳法相同,都是三催勁和具有腳打七的槐蟲步,如果尚派拳法練成,在“明”師指點下對器械稍加訓練即可應用,反過來不同的器械又能幫你理解不同拳法的技藝。拳械一體、相輔相成是尚派形意拳的又一大特點。 拳經云:崩拳之形似箭。說明它的勁不但直而快,而且是八面螺旋勁,即打中有顧,直出直入,又是足踏中門,趟勁得發。“半步崩拳”在實戰中不管重擊還是輕放都很好用,所以“半步崩拳”之技成為形意拳之特技之一。 “半步崩拳”前腳上步比傳統武術所用任何步法的步距都要遠。雖然是前腳向前趟進,但其步距比傳統武術上步即遠又活得多,況且尚派形意要求門人上步都要練出“后蹬前趟,去意好似卷地風,腳打七分手打三,以及'掙崩摘豆角’'犁稠五趾頂’”的威力來。這些要求不但上步快而遠,而且前腳(腿)觸及敵方如鐵犁翻地(直中有橫),把敵方拔根拋出的絕技。 練習大桿子方法之一,以三體式左前右后為例,雙手持大桿子,前手先定把再活把;先定步再活步;后手(右)握住桿柄,兩手距離如三體式鷹捉式。周身放松,舌頂上腭,齒扣,下頜微收,沉肩墜肘,項自拔,頭自頂,目視大桿前段,兩手大桿先貼于“小腹”及“丹田”,意沉丹田,使丹田圓滿,先使丹田先右旋后左旋,先逆后順,用丹田內旋催動和拉動腰胯,使丹田之勁慣于大桿前端,可做崩、扣、扎、貫、挑、點、橫、抖等圈桿練習。 練習大桿子方法之二,以左前右后的三體式為例,要領同前。雙手也可借崩(外家叫攔)圈槍之勢將前足收回而束身,再借后蹬前趟之扣圈,繼而丹田省氣用抖擻勁將大桿子向前扎出(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其它門派練槍稱“攔、拿、扎”,而尚派形意槍稱“崩、扣、扎”)。 練習大桿子方法之三,以左前右后的三體式為例,要領同前。原地意引丹田,丹田崔拉腰胯,使雙手握大桿子貼身左崩扣扎,上挑下點,前撞、左右橫抖練習。也可借前足回撤圈桿,即崩桿,使槍身束成一力,后再借后蹬前趟之勁向前,或左右發出丹田內旋、抖腰、展身之抖擻勁。練習大桿子方法之四,以左前右后的三體式為例,要領同前。雙手持大桿子不貼身。這是在熟練掌握前三步之基礎上,練技擊有形有外的最后一步,無論是原地,還是活步,都應把自己所學拳術之技藝通過抖大桿子展示出來。以五行大桿子、五行大槍為基礎,待其熟練掌握六合大槍后,方可真正認知練好大桿子對學習和掌握形意拳整勁和爆發勁又有多重要。 尚芝蓉先生聽其父說,欲得“丹田氣打”之絕藝,必須先充實“丹田”之氣,使丹田混元之真氣,在修煉樁功和大桿子、大槍、三步功夫中,以及練拳發勁和實戰時加以運用和不斷充實的基礎上,使小腹(丹田)之真氣充盈如鼓時,再做丹田旋轉、抖彈、崩炸、搖轉、氣卷、翻浪和氣沉丹田等功法練習,待內外混元完全協調一氣時,再用拳腳擊打丹田(小腹)和胸肋,也可配合步法用小腹撞擊墻壁、木樁、重沙袋等,待日久功深,你會感到小腹丹田氣丘增大,氣滿如鼓,就像彈性極強的皮球一樣,收放(松緊)自如。此時應用于實戰不但能化解各種來擊,而且能化打合一,將其來擊反彈打出,即丹田久練成根本,五行合一顯奇能。 |
|
來自: 昵稱2049931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