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間挹香 摘要:梳理社會學結構概念七種模式,檢視其各自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重構生存費用、有限人和協同個人主義三個基本假設,提出社會盤局概念,揭示盤局力勢場、權力場、行動場、話語場四個基本特征,為社會學理論分析提供新的分析框架。 關鍵詞:社會結構、盤局、力勢、生態位、具身資本、游戲 2、四個核心概念。盤局結構模式有四個重要概念,在此予以定義和說明: (1)“盤局”。“盤局”一詞目前僅用于股市,形容股票的橫盤走勢。我取兩字棋盤、棋局的整體、動態含義,將其引申為對一種運行狀態中社會“關系組織形式”的描述。我們常用上下一盤棋、經濟大盤和時局、大變局、國際國內局勢等詞來描述和形容相關事物,“盤局”的含義與這種引申意義完全相同。與棋類比賽類似,任何盤局都有組織者和參與者,有關于每個棋子角色、身份、地位的設定,有如何走棋的規則要求,有輸贏結局或相應獎罰。參與者在棋局競賽中相互結合、組織起來,共同從事下棋的對弈活動。從靜態方面看,一組棋局對弈即為一個集體行動系統,主要由組織者和參與者、棋盤和棋子(相當于資源和權力)、走棋規則等要素組成;從動態上看,一次對弈活動即為一個事件,主要由事先配置參與者資源(即給予各方棋盤和各色棋子)、賦予相應權力(即劃定各自地盤并規定怎樣走棋)、參與者根據局勢擇機出招、按結局確定輸贏等相應步奏。所不同的是,社會“棋局”中的參與者本身就是社會棋盤的“棋子”,其地位、身份、角色的設定以及如何行動(走棋)等,都是針對盤局參與者而言的。我們將“盤局”定義為,特定人群按照特定目的和規則、以特定地位和身份組織在一起的特定“結構形式”和活動方式。與組織結構一樣,每一個具體的社會盤局結構,都是由其需要實現的戰略目標決定的。比如要達到國民教育目的,就必須設立各種學校和教育體制;要進行工業化生產任務,就必須布局各門類工廠項目、建立工業體系;要治病救人,必須成立醫療機構;要治理國家,就必須設置各級地方政府并建立國家管理體系等等。與吉登斯以規則+資源重構社會結構概念有所不同,我們用“盤局”概念定義社會結構,就是用之專指主體特定的“組織關系”和活動形式,描述行動者特定的關系特征及其運轉的具體“場景”、“場所”。相關主體內嵌于盤局之中,他們之間的關系連接和活動組織形式構成盤局結構;盤局不僅有相對固定的形式,而且是一個有組織的集體行動系統(由人財物所組成的動態系統)。盤局中有權力和資源配置,有組織和協調關系,每個相關主體具有相應的地位、角色和權力。盤局因此成為一個權力場、能量場和行動場,不僅有權責利制約關系,而且賦予每個主體相應的行動能力。盤局結構模式最關鍵之處,在于強調了社會結構不是外在的自然之物,而是猶如排兵布陣或兵力部署,盤局運作猶如“調兵遣將”,完全是組織者為了特定目的建構而成的。最小的盤局如棋局、飯局、家庭、會議等,大的則如行政機關、國際地區聯盟等。與場域概念不同,盤局內主體之間絕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也不僅只有統治與被統治關系,更不是靜止的“框框”。盤局有內、外之別,局內、局外主體在資格和權責利等方面有著顯著不同。盤局結構觀點認為,社會就是由大小不同的盤局組成的,人人都是局中人,盤局構成了人們的“家園”、“居所”、“地盤”、生存空間和行動領域。組織把人們“關”在了盤局之中,人們都是“盤局之客”,游走于不同盤局之中,既享盤局之利,又受盤局之困。 (2)“力勢”。這是一個表示主體能量的新詞,目的在于克服主體單一特征概念模式。主體在盤局中擁有組織分配的位置、權力、資源,個人也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能力。這些多重力量體現在主體身上,綜合表現為活動能量,使主體在盤局中具有相應的“力勢”。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政府等主體,身上都有多重力量,各自追求的也都是多重目標價值,所以絕不能以單一價值最大化來形容它,必須使用“力勢”這一綜合指標來描述。我們平時就經常用“權勢”、“聲勢”、“優勢”和形勢來表述相關事物,講的就是一種綜合能量,與“力勢”概念含義相同。對于單一主體來說,其“力勢”=地位+權力+資源+聲譽+“具身資本”。不僅微觀主體有“力勢”,組織不同層級、部門、機構等也各具有自身的“力勢”。層級越高、配置的權力和資源越多,其“力勢”就越高、越強,這是所有等級體制設置的基本原則,這樣上下級指揮關系才能順暢。國家高于省部、省部高于市縣、市縣高于村鎮,就是典型的例證。同樣是正處級別,省府與市府就有很大不同,這是由其所處不同盤局的“力勢”決定的。古人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由此可見,“力勢”的重要性,對于把握和分析社會宏觀現象是必不可少的。“力勢”概念,不僅使我們更加注重對社會實力集團重要性的關注,并構成“盤局”結構概念模式一種新的社會學分析方法——“盤局”分析法。 (3)“生態位”。這原本是一個組織生態學的概念,可以用來描述各主體在“盤局”結構中所占據的位置。盤局中的關系鏈和大小“嵌套”結構,編織成了一個立體位置網絡,每個網格上都分布著一個主體和機構。“生態位”=地位+責權利+聲譽,構成每個主體的盤局位置,是每個主體的自主范圍和自由行動空間。與“力勢”概念一樣,還要考慮非正式組織和制度的影響。因為“盤局”成員之間的直接互動,能夠形成非正式的權力關系,或強或弱地作用于正式組織結構關系。每個網絡位置由其權力和資源提供“給養”和能量,通過左右渠道和上下指揮通道展開活動,既有設定的職責需要完成,又有晉職升級的門路。我們堅持“生態位”建構主義,不把主體看作是固定在網格上的“傀儡”,強調每個主體都可以建構自己的“生態位”,以增強自身的“力勢”。“生態位”既是每個主體在“盤局”中的具身位置和角色空間,同時又是可以不斷移動的平臺。無論在哪里,人們都力圖躍升至更高層級的“生態位”,汲取其中的權力、資源和能量。特定盤局“生態位”的目標考核與晉升機制,直接決定著不同主體的行動邏輯。 (4)“具身資本”。這是一個包含人力資本而又與之不同的新概念。“人力資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對個體而言主要指存在于人體之中的知識、技能、健康等綜合價值存量。個體的人力資本是一種無形資本,可以用來體現主體的能動作用。但人力資本主要指主體的綜合價值存量,沒有包含主體的性情、人格、勇氣和熱情等心理變量,不足以概括和描述主體在具體情景、處境中的實際表現和差異。借用后認知主義心理學“具身認知”概念,結合人力資本,提出“具身資本”概念,用于表示主體在具體處境和情景中的綜合能力素質。“具身認知”概念表明,認知是具身的,而身體又是嵌入環境的,具體情景影響身體和心理體驗,這又決定了人們怎樣認識和看待世界。“具身資本”=人力資本+具身認知+具身能力,更加關注于主體情景反應和現實能力,非常切合盤局思維和分析的特點,生動體現出主體的能動作用。同一主體,擁有同樣的人力資本,在不同單位、崗位上和場景中,常常會有不同的表現。足球世界杯提供了最生動的例證。同樣的兩支球隊,分組時面臨不同的對手,比賽中調整不同的隊員和戰術策略,結果往往大為不同。首先進球的球隊,精神狀態立馬亢奮,接下來的比賽中往往表現更好;而沒有進球的球隊,則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們趕緊改變戰術。比賽現場的具體場景和形勢,會對隊員情緒、心態和精神面貌產生直接影響,從而最終導致比賽結局的不同。這些顯然是人力資本理論解釋不了的。“具身資本”概念尤其關注主體的能動性,無論是對于個人或者組織,始終把實際能力作為關鍵因素,能力決定著對權力和資源的利用,能力形成特定的“力勢”和能量。美國管理專家錢德勒在比較研究工業企業發展時指出:“組織能力是企業和一國經濟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源和經濟持續擴張的動力,決定了企業和國家的興衰”(《戰略與結構》錢德勒P11)。“具身資本”概念,對于盤局分析有直接作用。同一社會盤局中,如果一個關鍵人物出現,或者關鍵人物態度的轉變,往往會改變整個大盤局勢。歷史和現實社會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鄧小平第三次復出與改革開放、秦皇之死與秦朝兩世而亡等。這是歷史制度主義特別重視“歷史關鍵點”分析的重要原因。有了“具身資本”概念,就為盤局分析和事件分析提供了依據、開辟了道路。 2020年12月9-15日草,16-19日修改 作者及版權所有:花間挹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