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剩下的將領中,毛主席更看重的是林彪、彭德懷、粟裕三人。林彪自從進入東北開始,將原來二十萬的部隊發展到百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東北,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 隨后更是揮師南下,參加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南線追擊,橫掃大江南北,將紅旗插到了海南島上。 而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則是作為華東野戰軍的實際最高指揮官,指揮六十萬解放軍一舉殲滅八十萬國民黨部隊,氣吞萬里如虎,取得了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毛主席更是盛贊粟裕“尤其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并準備讓他擔任解放臺灣的指揮官。 但可惜的是,當時林彪抱病在身,不能出國領兵,粟裕的身體情況也不好,深受高血壓、腸胃病、美尼爾癥的折磨,嚴重到眼睛不能左右環視,吃飯時飯菜都要擺在一條直線上。 盡管如此,粟裕還是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投入到入朝作戰的準備中,他找來從朝鮮回來的同志,詳細詢問美軍的飛機戰斗能力如何、地面火炮的戰斗能力如何、士兵的單兵素質和協同作戰能力如何。 而東北邊防軍司令員一職,也因粟裕的病情空懸三個月之久,可見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對于粟裕的重視。 但是,粟裕的病情卻遲遲得不到好轉,粟裕的心情十分焦急,一邊輾轉至青島療養,以期盡快康復,一邊托羅瑞卿帶信給毛主席,表達自己的病情和焦急的心情。 收到來信后的毛主席不斷寬慰粟裕,表示目前的的情況還不緊急,要他安心養病。 看到自己的老戰友因病無法為國效忠的焦慮心情,陳毅坐不住了,他立即寫信給中央,表示自己十分贊同出兵朝鮮,并且愿意代替粟裕同志,領兵出征。 雖然毛主席深知陳粟之間的革命友誼,但是當時陳毅已經擔任上海市市長,職務十分重要,不可輕易調動,而且,陳毅在解放戰爭時期主要負責的是統戰工作,更適合做一個政治家,而非大兵團作戰的指揮官。 因此,毛主席回信婉言謝絕了陳毅的請求。 隨著美軍越過三八線,并派出飛機轟炸我國丹東地區,朝鮮局勢已經迅速惡化,中國的領土安全也經受到了嚴重威脅。等不到粟裕病愈的中央軍委,只好派上了另一員虎將,彭德懷擔任志愿軍的司令員。 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志愿軍戰士英勇搏殺,用五次戰役將美國人打回了談判桌,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也打醒了世人,宣告了新中國和中華民族從此真正的站起來了! 回顧歷史長河,人民解放軍將星如云。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每一個名字拿出來,都是世界級的軍事指揮藝術家,他們的名字猶如長空中耀眼的恒星,照亮了新中國前進的道路,也照亮了中華民族的未來。 |
|
來自: 新用戶1950iCbf > 《關于《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