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第一代病毒學家,曾讓天花絕跡,研究出的藥物挽救了千萬戰士的生命,研制出多種疫苗拯救了億萬家庭。然而在61歲時,卻自縊身亡。 他就是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1897年出生在湖南省沒落的書香門第之家。他是個心里有愛的孩子,看到很多貧苦人家被病痛折磨,就想要懸壺濟世。 1914年,他從工業學校退學,考取湖南湘雅醫學院,成為醫學院第一批學生。畢業后他是個香餑餑,同學們都邀請他一起行醫,他拒絕了。 他認為,醫生一輩子能救的病人有限,要是能找到預防疾病的方法,才能讓更多的人不受疾病折磨。 于是,到了北京協和醫院,學習細菌學和傳染病學。1925年,湯飛凡與國民黨的何鍵之女何璉結婚后,帶著妻子去美國深造。 在哈佛大學,湯飛凡非常努力,也有出色的成績。哈佛的老師們都希望湯飛凡留在美國,畢竟美國對他繼續學習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當他收到恩師顏福慶邀請他回國的信后,他不顧美國的高薪挽留,帶著妻兒回到祖國。 顏福慶希望湯飛凡幫助建立中國自己的醫療體系。湯飛凡在上海醫學院任副教授的職位,他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十人九沙”的沙眼病。 當時,沙眼的病原體困擾著全球的科學家。 其中一位叫野口英世的日本科學家,發表了數篇關于沙眼的論文,但湯飛凡對他的觀點提出質疑,他將病毒嫁接到兔子和猴子身上,并沒有引起沙眼癥狀。 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他甚至將病毒滴到自己的眼里,最終以親身經歷推翻野口英世的觀點,引起國際嘩然。 他本打算繼續研究沙眼病,但1937年的七七事變,讓他不得不停止研究,與妻子共赴戰場。 湯飛凡研究血清及疫苗,供給前線,減少戰士被疾病困擾。 有戰爭的地方,就有戰士受傷,像青霉素這樣救命的藥物被西方管控著,中國沒有獨立生產青霉素的能力。湯飛凡看著負傷戰士傷口感染犧牲,特別痛心。 他決定自主研發青霉素,可當時條件相當艱苦,沒有青霉素菌種,沒有資源,甚至連自來水都沒有。 于是,他號召防疫所的同事和家人:只要看到長了“綠毛”的東西,就拿到實驗室做研究。 一天,湯飛凡看到同事的鞋子上有一團綠毛,他趕緊提取分離,沒想到真的分離出青霉素菌種。 湯飛凡和同事們狂喜,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之后研究出的青霉素,全部達標。 不過,要大批量生產,需要大量經費,就在湯飛凡一愁莫展之時,突然想到他在英國進修時的朋友李約瑟。 他邀請李約瑟來他實驗室參觀,李約瑟來到防疫處,被眼前簡陋的景象震驚了:僅有一臺破舊的鍋爐,這臺鍋爐竟能做出青霉素和疫苗! 因此,面對湯飛凡懇求幫助籌備經費的請求,李約瑟立刻就答應了。 很快,188萬元經費到賬。 中國有了自己的青霉素,拯救了千萬戰士的生命,直到抗戰結束很多年青霉素都被廣泛應用。 新中國成立后,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他就研制出減毒活性疫苗,抑制了當時大肆蔓延的鼠疫。 湯飛凡繼續研究沙眼病,他冒著失明的風險,把他和張曉樓分離出來的沙眼病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 40天后,用兩只通紅的眼睛分離出沙眼病的衣原體病毒,將十眼九沙的發病率降到5%左右。 他發明的乙醚殺菌法,研究出可以殺死天花的牛痘疫苗,天花因此在中國絕跡,領先世界16年,拯救了億萬家庭。 世界首支斑疹傷寒疫苗、白喉疫苗、狂犬疫苗等等,在我們身上近一半的疫苗均出自他手。 可惜,1958年,他為了保護學生和同事,以死抗爭,享年61歲。 2003年非典,一位醫學界前輩說:“要是湯飛凡在世,何至于此。” 他是國家瑰寶,是醫學界的脊梁,是不應該被我們遺忘的科學家,我們都是被他的疫苗保護的人,他值得我們世代銘記! 作者:銘慧 編輯:楨楨 |
|
來自: 后知后覺無所謂 > 《關于歷史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