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將軍在所有開國將領中,絕對算得上是“異類”。這倒不僅僅因為許世友將軍的武僧出身,更是因為他的作戰風格。而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鄧小平面對比許世友戰功更高的劉伯承、粟裕,卻果斷決定,必須由許世友將軍親自掛帥出征。又為什么鄧公兩次為許世友破例,究竟許世友有什么經歷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少林將軍”。 ![]() 許世友將軍 放棄劉粟,堅持許世友 許世友之所以被稱為“少林將軍”,就是因為他早年在少林寺的習武經歷。不過雖然他是武僧出身,但是食量巨大,很愛吃肉也很愛喝酒,所以后來毛主席還開玩笑說他是“花和尚”。除了這些之外,許世友將軍最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高超的武藝和豪邁不羈的性格。 可能是因為自身有很高的武藝,許世友雖然是一名指揮員,但經常打著打著就忍不住拿著大刀,沖入敵陣和敵人拼殺。 ![]() 許世友將軍示范武術 這種豪邁的性格體現到指揮作戰上,就是那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彪悍風格。就是這樣一位豪氣沖天的將軍,被眼光獨到的鄧小平看中,舍棄了劉伯承元帥和粟裕大將,一定要讓許世友掛帥出征。 其實論名氣,論戰功,鄧公也知道許世友不如劉伯承和粟裕,但當時確實是許世友最適合出戰。首先劉伯承元帥雖然身經百戰,但是當時已經87歲高齡,并且因為之前在戰斗中眼部受傷,加上常年操勞,眼疾越發嚴重。所以按照當時劉帥的身體情況,很難再次征戰。 ![]() 劉伯承元帥 而粟裕大將雖然比許世友還要年輕,更是有著“中共戰神”的稱號,想必指揮對越戰斗,必然是手到擒來。但是熟悉粟裕大將的朋友都知道,粟裕大將在戰斗中頭部中彈,多年以來一直被頭疼病困擾,所以就連抗美援朝都沒有參加。 而當時已經72歲的粟裕,身體條件也很難再次掛帥,平定邊疆。 ![]() 粟裕大將 地理位置優勢 雖然說這兩位是因為身體原因,才不能掛帥出征,但實際上當時還有幾位合適的人選,比如說徐向前元帥,黃克誠大將。但是鄧公在認真考量之后得出結論,這場仗許世友去打最合適。 首先就是這個地理位置的原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是在云南邊境地帶,而許世友將軍一直在廣州軍區擔任司令員,在這里群眾基礎非常牢固。換個人來,可能將帥之間還需要磨合,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新的變數。 ![]() 許世友將軍一直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 而且越南戰場的地理環境和天氣環境,和廣州軍區類似,所以許世友帶兵出戰,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戰場環境,必然事半功倍。 而另一個鄧小平考慮的重要原因,就是這場仗要怎么打。越南之前接受過我國很多幫助,當時新中國才剛剛建立,我們完全是自顧不暇的狀態,但仍舊給予越南很多支持,越南也因此才能從越南戰爭中徹底解放,建立新的政權。 ![]() 越南戰爭地理位置 但是越南在建立政權之后不知感恩,反倒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農夫與蛇”,公然進行反華行動,并在邊境地區對我國主權完整進行挑釁。 所以鄧公認為這場仗必須打出國威,打出氣勢。而這樣的作戰風格,完全符合許世友將軍的一貫作風。當許世友將軍帶領部隊進入越南的時候,就馬上宣布了一個十殺令。 畏縮不前者,殺! 臨陣脫逃者,殺! 見死不救者,殺! 貪生怕死者,殺! 投敵叛變者,殺! 延誤戰機者,殺! 違抗軍令者,殺! 泄露軍機者,殺! 謊報軍情者,殺! 動搖軍心者,殺! 戰場作風硬朗 這十殺令一出,不僅讓我軍士氣大漲,也讓越南軍隊聞之色變。畢竟曾經就是許世友將軍,親自掛帥收復了西沙,如今再次出戰捍衛祖國主權的戰爭,確定了主帥,可以說是已經贏下了一半。而在戰場之上,許世友將軍的硬朗作風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 許世友將軍在越南戰場 戰爭打響之后已經臨近春節,越軍囂張地說要直接打到南寧,許世友將軍這暴脾氣怎么可能忍得了。嘴里大罵著恩將仇報,派出炮兵打出了不計其數的火箭炮,當時許世友將軍給的命令就是不計成本,將越軍打回老家。 最終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敵四萬多人,全線推進100公里,占領越南20多座城鎮。 ![]() 順利攻占越南多座城鎮 但我國的立場始終堅定,我們是反擊戰,不是侵略戰,所以在占據越南城鎮之后,中央馬上下令撤軍,不然以許世友將軍的性格和當時的戰況,他沒準真能直接打到越南首都去。 在這場戰爭發生的時候,我國的軍事力量還并不強大,但許世友將軍的出色指揮,和解放軍的英勇奮戰,再一次維護了我國的主權領土完整。鄧公在看到這樣的戰果時說道,“還是那個讓人熟悉的英雄部隊”。 ![]() 鄧公對結果十分滿意 鄧公和許世友將軍友誼 其實除了這些,鄧小平選擇許世友將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之間的了解和友情。鄧公做事十分細致,但是對于許世友將軍,卻兩次破例。 早在1938年的時候,許世友擔任旅長,就已經在鄧小平麾下,鄧小平也在戰斗中對許世友將軍越發了解,也對他的高超武藝和指揮才能越發信任。 ![]() 鄧公與許世友將軍合影 兩次為許世友將軍破例 但畢竟人無完人,許世友將軍就是有著一個愛喝酒的習慣,曾經還因為酒不夠喝,找周總理抱怨。所以后來部隊禁止飲酒,哪怕是鄧小平自己也是嚴格遵守,但他知道許世友將軍不能沒有酒,于是就破例讓他適量飲酒,當然許世友將軍也從未因酒誤事。 ![]() 許世友將軍在喝酒 這第二次破例,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后,掛帥出征時,許世友將軍已經75歲高齡。在戰爭結束五年之后,也就是1985年時,許世友將軍因病離世,享年80歲。 這第二次破例,就是在許世友將軍的葬禮上。早在剛剛建國之初,毛主席就號召推行火葬,所以很多國家領導人,都帶頭在火葬《倡議書》上簽字,但是許世友將軍并沒有簽字。 ![]() 許世友將軍因病離世 許世友將軍找到毛主席說,自己死后想埋在老家,陪伴父母。活著的時候常年在外征戰,很少有機會陪伴父母,那就活著報效祖國,死后孝敬父母。因此直到離世之前,許世友將軍還專門寫報告給中央,希望能批準他葬在自己的家鄉,陪伴自己的父母。 鄧小平經過多番思考,才最終艱難地做了決定,“照此辦理,下不為例”,可見鄧公也是因為許世友將軍特殊的經歷,才艱難同意的。 ![]() 許世友將軍墓 回顧許世友將軍的一生,兩次對外作戰,兩次打出解放軍的威名。當然前提也少不了,鄧公在選將時的精準眼光,和對待局勢的精準判斷,可以說鄧公成就了許世友將軍的戰功,許世友將軍反過來又證明了鄧公的眼光,這樣的結果也十分符合他們二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可以說如今的太平盛世,完全是由鄧公和許世友將軍這樣的革命先烈,用盡一生心血換來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緬懷曾經浴血奮戰的先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