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失眠,多半是肝血不足!四味藥,讓你睡得又甜又香 失眠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夜里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第二天醒來又渾渾噩噩、心煩意亂、頭痛無神仿佛丟了魂……人參養榮丸用于由素體虛弱,飲食所傷,脾胃虛弱所致的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少納呆,大便稀溏,舌淡,脈細弱。現代藥理學證實,人參養榮丸具有提高學習記憶能力作用。 七葉神安片主要成分為三七葉總皂苷,具有益氣安神,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因心氣不足,瘀血阻滯而致的入睡困難,多夢易醒,胸痛胸悶,倦怠乏力,舌質淡或淡黯,或有瘀斑,瘀點,脈弱,神經衰弱見上述證候者;由心氣不足,瘀血阻滯而致的心胸隱痛,甚或刺痛,胸部憋悶,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倦怠懶言,舌質淡或淡黯,或有瘀斑,瘀點,脈虛澀或結或代,冠心病見上述證侯者。現代藥理學證實,七葉神安片具有鎮靜作用。 健腦補腎丸組方為紅參、鹿茸、杜仲炭、金牛草、狗鞭、川牛膝、山藥、茯苓、炒白術、肉桂、桂枝、炒酸棗仁、制遠志、龍骨(煅)、牡蠣(煅)、金櫻子、砂仁、豆蔻、當歸、酒白芍、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炒)、蟬蛻、甘草。方中人參、鹿茸補氣健脾,補腎填精,健腦益智,為君藥。杜仲、金牛草、狗鞭、川牛膝溫補肝腎、強健筋骨;山藥、茯苓、白術益氣健脾,共為臣藥。肉桂、桂枝助陽散寒,溫通經脈;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龍骨、牡蠣安神定志,澀精止遺;金櫻子澀精止遺;砂仁、豆蔻行氣健脾,使補而不滯;當歸、白芍補血養血;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蟬蛻藥性寒涼,清透燥熱,可制全方溫燥之性,共為佐藥。甘草調合諸藥,為使藥。全方溫而不燥,補中有疏。全方健腦補腎,益氣健脾,安神定志。 健腦補腎丸用于多由脾腎兩虛、心腦失養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遺精,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沉細,神經衰弱見上述證候者;由脾腎兩虛、腦髓失養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酸,氣短,懶言,食少納呆,舌淡苔薄,脈沉細,高血壓、貧血見上述證候者。因脾腎兩虛、耳竅失養所致的耳鳴,頭暈,腰酸,體倦神疲,舌淡苔薄,脈沉細,神經性耳聾見上述證候者;由于脾腎兩虛、精血虧虛所致的遺精,早泄、性欲減退、腰酸、頭暈、疲倦乏力、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性功能障礙見上述證候者。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健腦補腎丸具有鎮靜、提高學習記憶、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朱砂安神片組方為朱砂、黃連、地黃、當歸、甘草。方中朱砂甘寒質重,入心經,可重鎮安神,清瀉心火,切中病機,為君藥。黃連苦寒,清心瀉火以除煩,為臣藥。地黃甘苦寒,滋陰清熱,當歸辛甘溫,補血養心。炙甘草調和諸藥,防朱砂、黃連苦寒重鎮礙胃。全方清心養血,鎮靜安神。 朱砂安神片用于因心陰(血)不足,心火偏亢,心神不斂所致的不易入睡或多夢易醒,心煩神亂,或胸中懊憹心悸,舌紅,脈細數,神經衰弱見上達證候者;因心陰(血)不足,心火偏亢所致的心悸怔忡,煩躁,健忘,頭目眩暈,舌紅,脈細數者。 解郁安神顆粒組方為柴胡、郁金、龍齒、炒酸棗仁、制遠志、百合、炒白術、茯苓、炒梔子、石菖蒲、膽南星、姜半夏、當歸、炙甘草、大棗、浮小麥。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氣,清心解郁,調暢情志,共為君藥。龍齒鎮心安神;酸棗仁養血安神;遠志交通心腎;百合清心安神;白術健脾燥濕,以資化源;茯苓健脾,寧心安神,共為臣藥。梔子瀉火除煩,涼血安神;菖蒲化濁開竅,醒神健腦;膽南星、半夏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當歸調暢氣血;大棗、浮小麥和中緩急,養心安神,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解郁安神顆粒用于因情志不舒、肝郁氣滯而致的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或醒后難以再入睡、胸悶、脅痛、心煩易怒、焦慮、健忘;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現代藥理證實,解郁安神顆粒具有抗抑郁作用。 又:今天就從中醫的角度,來跟大家分析下造成失眠的原因。 失眠是怎么回事? 《黃帝內經》里把失眠定義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等。 人身之血,化生于脾,貯藏于肝,運行于心。若肝不藏血,則心血虧虛,心血虛則神不守舍,就會出現不容易入睡,或入睡后易驚醒、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悸,面色晄白無光澤,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兩目干澀昏花、視物模糊等癥狀。 若是肝血不足,則肝不能正常疏泄氣血,氣血失調,肝陰與肝陽強弱不一。血不能養肝、肝氣升發太過,肝的火氣也會上炎,從而導致心神不安,引發失眠。 另外,睡眠有一定生物節律性。肝血充足,才能調節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流量及其功能,從而保證睡眠質量;五志受損、勞逸失調等均會導致肝血不足,從而打破人的生物節律性,導致失眠。 總之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失眠,都跟“肝血不足”脫不了關系,故 調理入睡困難、半夜易醒、失眠多夢癥狀,都離不開調理肝血。 中醫養肝血第一方——四物湯 四物湯出自晚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方如其名,僅有四味中藥: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所治諸證,皆由肝藏不足、營血虛滯所致。 方中熟地為君藥,性溫味甘,為養陰補血、益腎填精首選之品,精血同源,精能化血,血能生精, 精血互生,故亦能大補肝血。 當歸為臣藥,當歸補血,補的還是心肝之血,且當歸集通補于一身,血虛可生新血,血瘀則化淤血,補而不滯、通而不傷,且有潤燥滑腸之功。 白芍為佐藥,斂陰和肝,固陰止汗,能瀉肝之急,柔肝之剛,舒攣止痛,為柔肝要藥,能讓肝平和下來,且還能補肝血。白芍能收能補,既能把血補足,還能把離經之血收起來。 川芎為使藥,上行頭目能散風通竅,下行血海能活血祛瘀,中行肝氣能開郁散結,為血中第一氣藥,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效。 四藥相配,以當歸補血入心、肝、脾之經,熟地補血養精,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氣,使氣血和順;芍藥養血柔肝,斂陰調沖。地、芍之滋補,能得歸、芎之辛行,則速生營血而無膩滯之弊;歸、芎之辛行,能得地、芍之滋潤,則活血行滯而無化燥之憂。四藥為伍,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破血,補中有散,散中有收,補行并用,可使肝有所藏、營血和調,則入睡困難、半夜易醒、失眠多夢等癥悉除。 有以下癥狀的失眠患者適用此方 肝血不足,不能上榮于頭面,故會面色蒼白萎黃、氣色黯淡發青、記憶力差、精神恍惚。 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養,則肌肉活動遲鈍,肢體麻木、震顫、拘攣、容易扭傷等;爪甲為筋之余,肝血不足,則爪甲不榮,指甲上會出現粗糙的紋理或白點,指甲無光澤。 ![]() 肝開竅于目,目失所養,故會出現兩目干澀、視物模糊、目光無神、眼睛干澀、視力下降、迎風流淚等;肝之液為淚,肝血不足會使淚液分泌減少。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促進精血津液輸布、控制脾胃之氣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排泄、調節情志等作用。肝血不足,則會出現情緒急躁、頭痛易怒、心神不安、夜間多夢易驚醒、心悸頭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部脹滿、腹瀉、口干口苦等癥狀。 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血不足,血海空虛,故月經量少、色淡,甚至淋漓不盡及出現閉經等情況。 臨床活用 臨證運用本方,可根據具體病情靈活化裁,如血虛為主,熟地、白芍、當歸用量宜大,川芎則可少用或不用;血滯為主,則重用當歸、熟地、白芍用量酌減;兼有瘀血者,以赤芍易白芍,再加桃仁、紅花;出血不止者,艾葉、阿膠;血虛有寒者,加炮姜、肉桂;血虛有熱者,加黃芩、丹皮;兼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兼氣滯者,加香附、延胡。 ![]() 四物湯的治療范圍 四物湯不僅是調理失眠常用方,也是通治各種血病的基本方劑,故臨床中我亦常它加減化裁,來治療女月不調、痛經、黃體功能、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癥,還用來治療神經性頭痛、肩周炎、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療效都不錯。 四物湯 女性養顏補血第一方女性養顏要以血為本。中醫經典認為,“婦人以血為本”。血是女性的根本,指的就是經、帶、胎、產和哺乳,這些都離不開“血”。不過這個“血”與平時我們割破手指見到的血,概念上要更寬泛些。 中醫認為,血是構成并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血生于脾,藏于肝,主于心,內營臟腑,外養肌膚。血是由氣推動運行的。氣有化血、行血、統血、攝血、載血的功能,氣虛則血虧,氣滯則血瘀,氣亂則血崩,氣逆則血拂,氣陷則血脫。所以,氣血的活動正常,女性就能保持健康美麗。 中藥里面,養顏的方子不少,但沒有一個處方能超過四物湯。四物湯因此有女性“補血第一方”、“補血圣方”、“補血祖方”等等美譽。 四物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由漢代張仲景的處方演變而來的,應用歷史超過2000年。方子里面的熟地,性甘、溫,入肝、腎、心經,功用滋陰養血,補腎填精;當歸性甘、辛、溫,入心、肝、脾經,功用為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川芎性辛、溫,入肝、膽經,功用為行氣開郁,驅風燥濕,活血止痛;白芍性苦、酸、涼,入肝、脾經,功用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全方合用補中有通,補而不滯,使營血恢復,周而無阻,確實是補血養血的圣方。 四物湯由熟地、川芎、白芍、當歸四味藥構成,這四味藥可分為兩組相對獨立的藥對:熟地和白芍為一對;當歸和川芎為另一對。其中熟地、白芍為血中陰藥,長處是滋陰補血,但不免滋膩呆胃;當歸、川芎為血中陽藥,功效是養血活血,但又不免傷血動血。把兩組藥對組合使用,就可以避免兩者之短,發揮兩者之長,所謂“地、芍得芎、歸則補血不膩血;芎、歸得地、芍則活血不傷血。這正是四物湯這張補血古方所以能歷久彌新的根本原因。 四物湯不僅適合血虛之人,也適合正常人補血防衰老之用。對一些工作節奏快、壓力大、腦力勞動為主、平時缺少鍛煉的知識女性來說,也是一張好方,它可以防治過度用腦所致的心力交瘁,陰血暗耗,大便不通等。 中醫認為,四物湯主要調理肝血,而女性血虛,應該注重調肝,因為肝和血密切相關: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就像一個人體“血庫”一樣,當人體因為疾病或者生理活動,需血量增加時,這時肝臟就把貯藏的血液排出來,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如果肝臟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于“血庫”枯竭了一樣,根本不能滿足人體的各項功能,比如,不能滋養眼睛,則兩目昏花、干澀、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則婦女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庫”漏水一樣,則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變,如衄血、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 四物湯用于肝血虛證。肝為木,腎為水,水能生木;且精血同源。經云:虛則補其母,故用熟地滋陰補血填精為君;脾為氣血生化之原,當歸入脾,補血調經,助君藥為臣,增強君藥補血之力;肝為剛臟,藏血而主筋,血虛則肝無所藏,不能充養筋脈故筋急,是而用白芍柔肝緩急,為佐入之藥;肝主疏泄,調暢氣血,血虛則疏泄失職,氣血失調,故用熟地當歸補血之后,再用川芎調氣血。 四物湯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隨著4味藥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湯可以發揮廣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當歸,輕用川芎,則是一個補血良方;當歸、川芎輕用或不用時,可以幫助孕婦保胎;重用當歸、川芎,輕用白芍則能治療月經量少、血淤型閉經等等。 此外,四物湯衍生出的無數“子方”、“孫方”在治療婦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沒。較著名的有桃紅四物湯,該方劑是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而成,專治血虛血淤導致的月經過多,還能對付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四物湯加艾葉、阿膠、甘草后取名為阿艾四物湯,用來治療月經過多,是安胎養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后,名“八珍湯”,能氣血雙補;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肉桂,則成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補湯。 四物湯 [組成] 熟地15克 當歸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 [功用] 補血和血 [主治] 營血虛滯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經量少或閉經,表現為舌淡,脈細弦或細澀。 [現代應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胎產疾病,蕁麻疹、骨傷科疾病、過敏性紫癜、神經性頭痛等屬營血虛滯者。 [方解] 營血虛滯證表示血虛以及血行艱澀、停滯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陰養血填精,白芍補血斂陰和營;當歸補血活血調經,川芎活血行氣開郁。四物相配,補中有通,滋陰不膩,溫而不燥,陰陽調和,使營血恢復。 [加減法] 1.若痛經可加香附12克 延胡索10克 2.兼有氣虛者,加入黨參18克 黃芪18克 3.若血虛有寒者,則加肉桂粉4克 炮姜4片 4.若出現崩漏,則加入茜草根8克 艾葉10克 阿膠10克 桃紅四物湯出自《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由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桃仁、紅花組成。具有養血活血祛瘀之功,被醫家推崇為調經要方,主治婦女月經不調及痛經。四物湯加桃仁9克,紅花6克。不過,由于其中含有桃仁成分,容易導致月經提前,所以吃的時候應該適量,并且各原料在食用前一定要經過炒、煮等炮制。 盡管四物湯是補血的基礎方,又是調經的基礎方,但要治病最好請中醫師把握劑量和比例。 養血安神補心益脾---歸脾湯白術(3克)當歸(3克)白茯苓(3克)黃芪炒(3克)遠志(3克)龍眼肉(3克) 酸棗仁炒 (3克)人參(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藥物組成: 白術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參1錢。 本方補不礙胃、補而不滯,配生姜、大棗以和中調藥。本方有氣血雙補,心脾同調之妙。 更年期綜合征 用本方去龍眼肉,加白芍10克,煅龍牡各15克(打碎先煎)為基本方。每日1劑,水煎服。 方中可加五味子,柏子仁,養心安神,也可以根據病情加入龍齒,龍骨,牡蠣,珍珠母以鎮靜安神。也可以在大隊的補氣養血中配伍少量肉桂,以溫宣陽氣,鼓舞氣血之生長. 心脾虛治療較慢,濕邪除去較快,逐步根據癥狀加以調理, 功效: 養血安神,補心益脾,調經。 主治: 思慮傷脾,發熱體倦,失眠少食,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吐血下血,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以及虛勞、中風、厥逆、癲狂、眩暈等見有心脾血虛者。現代臨床常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腦外傷綜合征、子宮功能性出血等屬于心脾血虛者。 人參歸脾丸:以健脾養心,養血安神為主【現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齡動物腦內功能低下的膽堿能神經作用,能改善學習和記憶能力,能增強免疫,調節中樞神經功能,增進造血功能,有強壯作用。此外,還有抗休克、鎮靜、降血壓、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對各種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療效較好;但對機體處于興奮狀態,如易急躁發怒的患者則效果不太滿意。用藥時間一般需2~4個月, 加瘦肉、加棗3枚和生姜3片 , 煲湯溫服,不拘時候。 方中黃芪、龍眼為君,人參、白術、當歸為臣,伏神、棗仁、遠志、木香為佐,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加姜棗調和脾胃,以資生化。 加生薑得大棗,可緩和其刺激之性,大棗得生薑,可防止氣壅致脹之偏,薑棗相配,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從而有利於以上藥物的吸收和作用的發揮。 中醫認為頭暈乏力入睡困難。主要是血不足.心主血脈,藏神,脾主運化,為生血之源。思慮過度,勞逸失調,則心脾兩傷.,榮血不足,心失所養, 則心悸健忘。陰不歛陽,神不守舍,則寐而不實. 思慮不獨耗心血脾血,且傷心氣,脾氣。由于血少不能上奉于腦,氣弱清陽不能上升,則頭暈目眩.氣血虧虛則肢倦神疲。歸脾湯方中人參、黃芪、白術、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具有健脾理氣,化濕。濕邪可化,因此頭暈如蒙可以治愈,如果如果濕邪已除如有入睡不眠去半夏,厚樸.茯苓改為茯神,方中可加五味子,柏子仁,養心安神,也可以根據病情加入龍齒,龍骨,牡蠣,珍珠母以鎮靜安神。也可以在大隊的補氣養血中配伍少量肉桂,以溫宣陽氣,鼓舞氣血之生長. 心脾虛治療較慢,濕邪除去較快,逐步根據癥狀加以調理,一至兩周濕邪可除,三到四周可以痊愈。 心悸怔忡《南雅堂醫案》:用心過度,陰血必受損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統血者脾,當握要以圖之。歸脾湯。《續名醫類案》:馬元儀治一人患心悸癥,肢體倦怠,或以陰虛治之不效。診其脈浮虛無力,蓋得之焦勞思慮傷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陽不布,故四肢無氣以動而倦怠也。法宜大補心脾,乃與歸脾湯20劑,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歸脾湯來自宋代《濟生方》,里面有人參、黃芪、白術、茯苓、龍眼肉、酸棗仁等,具有健脾、益氣、養血、養心功能,適合心慌失眠人服用。中醫論證認為,歸脾丸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有效,對于輕度失眠具有一定的療效。在臨床上面,采用歸脾丸結合進行失眠治療,對于輕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另外, 歸脾丸對于手腳心發熱的陰虛陽亢型失眠,效果就不好。所以服用前,一定要到醫院,請醫生把脈辨證。 本方是在嚴氏《濟生方》歸脾湯的基礎上加當歸、遠志而成,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證。方中以參、耆、術、甘草溫補氣健脾;當歸、龍眼肉補血養心,酸棗仁、茯苓、遠志寧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氣醒脾,以防補益氣血藥膩滯礙胃。組合成方,心脾兼顧,氣血雙補。 本方證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思慮過度,心脾氣血暗耗,脾氣虧虛則體倦、食少;心血不足則見驚悸、怔忡、健忘、不寐、盜汗;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均屬氣血不足之象。上述諸癥雖屬心脾兩虛,卻是以脾虛為核心,氣血虧虛為基礎。脾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故方中以參、芪、術、草大隊甘溫之品補脾益氣以生血,使氣旺而血生;當歸、龍眼肉甘溫補血養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大量益氣健脾藥配伍,復中焦運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氣補血藥滋膩礙胃,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用法中姜、棗調和脾胃,以資化源。全方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為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于此;二是氣血并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血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三是補氣養血藥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故張璐說:“此方滋養心脾,鼓動少火,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悶,或泄瀉,減食者,以其純陰無陽,不能輸化藥力故耳。”(《古今名醫方論》) 如有脾氣壞,容易暴怒的早上逍遙散,晚上歸脾湯就最好了。 “逍遙散”,中醫名方,疏肝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意思是吃了藥,肝氣活潑暢通,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煩惱拋諸腦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 【組成】柴胡(15克)、 當歸(15克)、白芍(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 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方論】君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氣條達;當歸甘苦溫養血和血、白芍養血柔肝,共為臣藥;木郁不達致脾虛不運,故以白術、甘草、茯苓健脾益氣,既能實土以御木侮,又能使營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煨生姜溫胃和中,且能辛香達郁,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氣血兼顧的效果。凡屬肝郁血虛,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應用。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營。 【主治】 肝郁血虛脾弱證。致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人參健脾丸和人參歸脾丸,都可健脾補虛,區別在哪里?人參健脾丸與人參歸脾丸,都是非處方中成藥,都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在現實中很多人去藥店購買的時候都分不清該買哪一個。甚至有藥店人員稱買哪個都可以,其實,這兩種藥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不能混用,不能互相代替! 人參健脾丸,來源于明代著名醫學典籍《證治準繩》,經稍微調整而成配方。 組成:人參、麩炒白術、茯苓、山藥、炙黃芪、當歸、炒酸棗仁、制遠志、陳皮、木香、砂仁。方中君藥是人參,健脾,補中益氣;臣藥是山藥、白術、茯苓健脾燥濕;佐藥是陳皮、砂仁理氣和胃;當歸養血,陳皮、砂仁、木香還有開胃消食的作用;算做人、遠志,還有安神的作用。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胃中不適,惡心嘔吐,腹痛大便不成型,身體疲勞倦怠等的調治。 使用注意:人參健脾丸在感冒發熱時不能服用,不要在服藥同時吃油膩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人參歸脾丸的處方,源自于南宋時期醫籍《濟生方》中的歸脾湯,經過加減而成。 組成:人參、麩炒白術、茯苓、炙甘草、炙黃芪、當歸、木箱、制遠志、龍眼肉、炒酸棗仁。與人參健脾丸相比,沒有了砂仁、陳皮等健脾開胃消食的成分,添加了龍眼肉、炙甘草等益氣養血,安神助眠的成分。 其中,人參、黃芪、甘草可視為君藥,以補氣健脾;輔以當歸、龍眼肉補心養血,安神益脾,配合主藥以益氣養血;白術、木香理氣和胃,使補而不滯,佐以茯苓、酸棗仁、遠志養陰血,益心安神。 功效:具有益氣養血,健脾養心安神的作用,適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心悸,神疲食少、面色萎黃以及婦女氣血不足導致的月經量少,色淡等的調治。 使用注意:感冒時期不要服用,不要同時喝茶、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不要和含有藜蘆、五靈脂、皂莢成分的藥物同時服用。對于體內有熱邪、痰濕,或者陰虛內熱的人來說,不適宜服用。 所以可以看出,兩藥雖一字之差,但功效側重不同。 簡單地說,人參歸脾丸對于氣血兩虛引起的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心慌乏力,還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崩漏、便血等),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心脾兩虛,人財兩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是心脾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的話題,從財富二字說起。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是什么?有人說是子女,有人說是親情,有人說是愛情和友情。當然,現實一點的,則認為是車子、房子和銀行里的票子。 其實,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是你的心脾。 心與脾,人人都有。為什么說它們是財富? 試問:沒有子女,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沒有寬敞的房子和便捷的車子,人頂多孤獨拮據、生活乏味。可是,人的心脾出了毛病,誰能受得了? 心脾出了問題,我們會怎樣?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失眠。失眠——人過了35歲,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心脾和失眠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要知道,脾運化水谷精微,上輸心肺而成血液。心血充足、心陰不乏,則心神得養。心神安好,我們才會睡好。當然,心脾兩虛所出現的問題,不止這些。血不養心,除了失眠,還會讓我們心慌心悸。頭面沒有的血液供養,我們就會眩暈。看臉色,發黃。脾虛,我們就腹脹、吃東西沒食欲。由于脾主統血,所以我們血不歸經,這就造成身體特別容易出血,表現為月經量提前、便血等等。另外,像神疲乏力、容易感冒等等,也和這個問題有關系。 總之,我們的脾,是化生氣血的加工廠。它不好,全身別想好。我們的心,主我們的神志、思維、睡眠和情緒,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一搖,五臟六腑都晃三晃。別的不說,單單這失眠一件事,誰能受得了? 誰也受不了。所以說,心脾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心脾兩虛,生命的根基動搖,無異于人財兩空。 那么,我們該如何呵護我們的這筆財富呢? 現在,我們就為您解析一張中醫學里面的傳統方劑。這就是源于《仁齋直指方論》里面的養心湯。《仁齋直指方論》最初刊行于宋代。不過隨著戰亂頻仍,原本早已經亡佚了。現在得以流傳的《仁齋直指方論》,主要源于明代刊本,以及日本的手抄本。 養心湯面貌幾何?君請看—— 黃芪、白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15克,遠志、肉桂、柏子仁、酸棗仁、北五味子、人參各8克,甘草12克,加上生姜5片、大棗2枚,水煎服即可。此等用法用量,由我們刊載自《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方劑學》一書。 現在,就讓我們好好說一說,這養心湯的妙處吧。 它是管什么的呢?專門管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神思恍惚、心驚肉跳之癥。簡單說,典型表現就是心血虧虛而睡不好覺。看脈象,這類人細弱;看舌象,則舌淡苔白。這里面,我們首先看黃芪、人參、半夏曲。其中,黃芪和人參,我們都知道是健脾益氣的。半夏曲,則是和胃消食的。三味藥在一起,主要作用在于健脾益氣。為什么要健脾呢?方才咱們說過,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心血少,先補脾。這是固本的做法。 接下來,看當歸、川芎、遠志、酸棗仁、北五味和柏子仁。這幾味藥,就是專門來養血養心了。你看當歸,入心肝二經,養血活血。遠志寧心,酸棗仁補心肝之血,五味子安養五臟,補益心血,柏子仁養心。為了防止這些補益的藥物過于壅滯,怎么辦?用川芎來行氣活血,使得補而不滯。 氣,補好了。血,補齊了。接下來,我們的心神應該安生了吧?心神一安,我們就睡著了。可是,就像賭氣的媳婦離家出走一般,你要是給勸回來,不但要解決矛盾,還要好言相勸,給個臺階下。那么,請心神回到心中,誰去勸解一番呢?我們派茯苓和茯神。這兩味藥,可以養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同時,茯苓健脾利水,可以配合黃芪、人參、半夏曲來健養中州。 ![]() 到這里,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可是,偏偏有一味肉桂,怎么解釋呢?看官要知道,這肉桂是辛溫大熱的。它在這里的作用,是補陽以壯氣血。你不要是補養氣血嗎?那怎么少得了陽氣做后盾?有肉桂在這里補陽,能幫助我們更充分、快捷地生養氣血。當然,這只是理解之一。還有一些典籍認為,肉桂的加入,主要在于引諸藥入心經,乃是一味典型的引經藥。但無論怎么說,這肉桂在這里,能讓全方事半功倍。 至于大棗和生姜,看官們應該都知道了。它們健養脾胃,固護中焦,增進氣血生化之源。由此可見,此方氣血雙補,心脾同調,重在養心。 就這樣,心脾這筆最大的財富,我們算是留在身邊了。 這個方子,作為古方,看官應用起來務必要經中醫師辯證指導。辨證要點,就是神思恍惚、心悸易驚、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而脈細弱。其病機,乃是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血虧虛。女子、老年人,中老年,以及因為思慮過多、壓力過大而導致心血虧虛者,常有用到它的機會。 看官,這就是古人給我們的保養財富之道。您是否收到了呢? 脾胃調理中成藥參苓白術散 :【組成】人參100g,茯苓100g,白術(炒)100g,山藥100g,白扁豆(炒)75g,蓮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功效】補脾胃,滲濕止瀉,益肺氣。【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脾腎陽虛的人,服用寒涼食物后,會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治療起來也是“寒者熱之”,服用散寒的藥物,比如:同仁堂參桂理中丸:人參、肉桂、干姜、附子(制)、白術(炒)、甘草。溫中散寒,祛濕定痛。用于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起的腹痛泄瀉手足厥冷,胃寒嘔吐,寒濕疝氣,婦女血寒,行經腹痛。桂附理中丸:肉桂 附片 黨參 白術 (炒) 炮姜 炙甘草。是溫補脾腎之陽、散寒止痛的名方。方中附子、肉桂溫腎陽,炮干姜、炒白術溫脾陽,黨參、炙甘草補益中氣,中陽得溫,斡旋四旁。凡脾腎陽虛見腹痛泄瀉、四肢厥冷、畏寒倦臥者,為首選之品。 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炒),干姜,甘草。具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之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腹瀉。脾虛,對脾胃虛寒,寒氣郁腹,胸腹脹氣,腹部喜暖、喜按,嘔吐泄瀉等癥有較好的療效;逍遙丸:【成 份】柴胡、當歸、白術(炒)、白芍、茯苓、甘草(蜜制)、薄荷,其功效為疏肝健脾,滲水除濕。 人參健脾丸:人參、白術(麩炒)、茯苓、炙黃芪、當歸、龍眼肉、酸棗仁(炒)、遠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 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人參歸脾丸:人參、白術(麩炒)、茯苓、炙黃芪、當歸、龍眼肉、酸棗仁(炒)、遠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等有補氣、補脾、安神、益胃、調血、安胎的功效。在治療心脾兩虛和脾不統血兩種病癥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補中益氣丸(黨參,炙黃芪,炙甘草,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黨參和炙黃芪都可益氣補中,用于氣虛乏力。當歸則可以潤腸通便、補氣血,調經止痛。炙甘草和白術都可用于脾胃虛弱,有健脾調胃、益氣復脈之效,白術還可以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柴胡可用于氣虛下陷、肝氣郁結、月經不調。從分析其成分作用,不難看出補中益氣丸功效主要是補中益氣。)。 香砂養胃丸 :黨參、白術、茯苓、蒼術、甘草、半夏曲、陳皮、砂仁、藿香、木香、香附、枳殼、厚樸、六神曲、南山楂、麥芽、萊菔子。健脾和胃,理氣化濕。 香砂六君子丸 :黨參,茯苓、白術、法半夏、陳皮、木香、砂仁、甘草。 健脾益氣,理氣和胃。 木香順氣丸 :木香、香附、陳皮、枳殼、山楂、檳榔、烏藥、萊菔子、茯苓、神曲、麥芽、青皮、甘草。順氣止痛,健胃化滯。 陳夏六君子丸 : 補脾健胃,理氣化痰。 參苓健脾丸(黨參健脾丸): 黨參50g白術(土炒)、薏苡仁(土炒)120g、白扁豆(土炮)60g、山楂(去核清炒)60g、谷芽(清炒)50g、芡實(麩炒)50g、陳皮50g、六神曲(麩炒)60g、蓮子肉(土炒)60g、麥牙(清炒)60g、茯苓60g、山藥(麩炒)60g、枳殼(麩炒)30g、砂仁40g、甘草(蜜炙)30g 作用: 健脾,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黃,脘腹脹滿,腸鳴腹瀉。 參術健脾丸 : 黨參、白術(炒)、厚樸(姜制)、陳皮、砂仁、半夏(制)、山楂(炒)、茯苓、六神曲(炒)、甘草。 作用: 健脾消食。 復方雞內金片 : 健脾開胃、消食化積,主治酒積食宿、胃反膈噎。 補脾消食片 :太子參、陳皮、山藥、炒麥芽、山楂。作用: 補脾健胃、消食化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