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至ART 1、問:什么是整脊醫學? 答:整脊醫學,盛行歐美。它的開山祖師,是美國的帕馬醫生(d.d.patmer)。他在1895年,依據人體脊椎骨和神經體系的原理,悟出一種與我國陳舊的“按摩術”和“跌打損傷”相若的整脊療法。其法是依據人體脊椎偏移的狀況,選用不同的坐、臥姿,經過各種方法的運用,在數分鐘內能達成止痛和醫治作用。也便是使用自然痊愈的辦法,糾正脊椎,使神經不再遭到壓迫,而康復原有功用,是用最溫和最有用的辦法從根本上醫治疾病。 丹尼爾 ? 大衛 ?帕默,美式整脊醫學創始人 2、問:骨盆移位能引起哪些疾病? 答:由骨盆移位所構成的的病癥,其臨床體現是多種多樣的。依據日本學者研討以為。 (1)右側骨盆移位型(右髖關節嚴峻型) 體現為副交感神經嚴峻,肝臟、胃腸功用低下,消瘦,腹瀉,患婦科疾病等. (2)左面骨盆移位型(左髖關節嚴峻型) 體現為交感神經嚴峻,心臟、肺功用低下澳門半血管病變醫治,肥壯,便秘,易患感冒等。 (3)混合型(右側骨盆移位伴左或右髖關節嚴峻,左面骨盆移位伴右或左髖關節嚴峻) 體現為偏食,體重改動大,便秘和腹瀉替換出現,并伴有前兩型的全身癥狀。 3、問:骨盆移位是何時發作的? 答: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是胎兒經過患有骨盆移位的母親的產道時構成的.當然后天的原因如負荷過重女性懷孕高處墜地沖撞及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問:兒童脊椎反常普遍嗎? 答:依據國內專家對某市五所小學共兩千余名學生的脊椎健康普查中發現脊椎反常份額高達49%至68.8%,其中15%以上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脊椎側彎,嚴重的側彎到達45°,狀況堪憂。引起兒童脊椎反常的原因有很多種,首要從嬰兒的出世來看,較典型的接生辦法是,一旦頭部出現后,醫生將頭部轉90°,然后在身體的合作下漸漸而繼續的將嬰兒的身澳門半血管病變體拉出,其拉力能夠到達55公斤,因而對嬰兒脊椎(頸部為主)的危害就時有發作。在兒童的發育進程中,因為不妥的鍛煉及運動危害,不正常的姿態和習氣,也極簡單構成脊椎的半脫位。脊椎側彎是一種對學生健康危害較大的疾患,嚴峻地影響兒童正常發育,而12歲以下則是兒童糾正的最佳年紀。 5、問:頸部、背部或更多關節會有爆裂的聲響,是怎樣回事? 答:一般是因為你的脊椎關節被鎖住或卡住,患長短腿骨盆錯位的人更簡單出現。 6、問:我的身體平時沒有癥狀脊椎需求糾正嗎? 答:在中國有一個杰出的一個盲點是:“但凡沒有癥狀的脊椎,就不需求糾正醫治“。這種觀點是過錯的,脊椎不僅有了癥狀應得到正確的糾正醫治,沒有癥狀也應該得到糾正、調整。青少年時期,因為生長快而又極為活躍,最簡單對脊椎構成危害。因為青少年脊椎的柔韌性適當高,這種危害極具有隱蔽性。進入成年后,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的、不適當的體育運動也是構成脊椎危害、退化的重要因素。假如年幼時已有必定的危害,一般在中年時期開端有較明顯的癥狀。晚年今后,癥狀會越來越明顯。所以最為抱負的脊椎保健應該是像許多美國家庭那樣,從小就應該置脊椎于脊椎糾正專家的查看監督、輔導與糾正醫治之下,讓脊椎在最佳的條件與狀況下生長。 7、問:脊椎側彎必定要手術嗎?整脊能夠醫治脊椎側彎嗎? 答:脊椎糾正能夠醫治脊椎側彎,一般來說,整脊醫治兒童脊椎側彎癥患兒,多數孩子的脊椎側彎得到了操控。一般年紀小,20度以內側彎的孩子,康復到正常的可能性較大。25度至35度的側彎一般能夠得到3度至10度的好轉,而加劇的狀況很少。35度以上的側彎糾正醫治難度增大。很少數患者才需求手術醫治。 8、問:整脊術僅僅針對脊椎本身反常疾病的醫治嗎? 答:整脊醫治不光能夠醫治脊椎側彎、脊椎錯位、頸椎病等脊椎反常疾病,更重要的是經過脊椎的調整,能夠醫治腸胃病頭痛失眠心律失常等脊椎相關性疾病,一個老練的醫生,不僅要懂得怎樣去除患者的脖子痛、腰痛,去除因為壓榨神經而引起的手腳麻痹、頭暈頭痛,更要懂得醫治各式各樣的脊椎相關性疾病。 9、問:整脊術與一般的中醫按摩按摩相同嗎? 答:整骨整脊術與中醫按摩不能混為一談,但兩者確有許多相同之處,要害差異在于理論根底的不同。一般來說,整脊術的理論根底是西方醫學理論,如解剖學、生物力學、“x”線學等。而中醫按摩以經絡學為理論根底。 10、問:何謂陰陽腳,長短腿? 答:當人體出現骨盆錯位時,會出現一邊大腿向外打開、視點增大,比照另一只腿的長度略長,稱之為「腿的假性延長」;而另一邊大腿向內收、視點削減,比照長度略短。此種狀況便是陰陽腳,長短腿。 11、問:整脊醫學是怎樣開展的? 答:整脊療法在美國傳開的開頭數十年,也曾遭到西醫公會的歧視、排擠和反抗;發作過許多醫生在不適應的法律規則下為人們進行脊椎醫治而被送進監獄的事件,經過整脊專科醫生半個世紀的盡力和奮斗,更重要的仍是歸功于他們的醫治作用被民眾所肯定,終于在1980年7月22日全美西醫學會在芝加哥舉辦的隆重年會中,被揭露承認其醫療價值和合法方位。 至今,全美有18所學校,8萬多合法的整脊醫生,在50個州都設有甚具規劃的整脊醫院,為全美醫療界創始了新象。據新聞報道,整脊醫生的年收入,已列為美國某個年度前十大收入排行榜。整脊療法在美國的開展,不光使美國人受益,還將這一套理論、療法和經驗傳達世界各先進國家。至今已有英、加、德、法、荷、瑞士、瑞典、俄國,以及東方的日本、新加坡等24個國家公以為有用的醫療技能,其學術方位也已獲得肯定。 12、問:怎樣預防脊椎病? 答:脊椎病尤其是頸椎病,發病率和復發率非常高。若患者合作醫生做好預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脊椎病的發病率和復發率: 1.使用適宜的頸椎保健枕頭。人的終身有1/3時間在睡眠中度過,若枕頭使用不妥如過高過低、質地過軟過硬,就會很簡單危害頸椎而發作小關節錯位。必定要挑選合適自己體形的枕頭。一般抱負的頸椎保健枕頭的特點是:仰臥位為自己的一個拳頭高,側臥位一個半拳頭高,質地軟硬適中。 2.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氣。 3.選用質地較硬的床墊。 4.留意搬抬重物的姿態。 5.常常做頸腰保健操。 6.做適量的運動如游水、打太極拳、吊單杠、倒后走等。 7.定時找專業的整脊醫生查看或進行保健醫治。 13、整脊的療程時怎樣的? 14、問:何謂長杠桿和短杠桿? 答:所謂長杠桿和短杠桿,是指引起脊柱病變節段發作整復運動所施加的方法力距長短。許多傳統的脊柱方法往往需求經過一個較長的力距來發作整復動力,如整復頸椎時在頭顱發力,在整復胸腰椎時在肩部和骨盆處發力,稱之為長杠桿方法。如方法直接在病變節段的棘突、橫突上發力,則力矩相對較短,稱之為短杠桿方法。 15、問:何謂脊椎調整? 答:是指在必定規模內,按摩者使用短杠桿(一般是棘突或橫突),以一快速、強力的推扳方法,直接作用于關節的特殊按摩方法。 16、問:何謂脊椎剖析? 答:整脊醫學所指的剖析是按脊師對患者半脫位脊椎進行調查、判別和調整的進程,以清晰引起半脫位的病因。包含有:觸診、神經定位、脊柱x線片、癥狀學、運動學以及丈量脊神經分配區域的皮溫差等。 17問:何謂脊椎半脫位? 答:所謂半脫位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與脊椎關節結構相關的生理、解剖和動力學以及生物力學性質發作了改動;二是相鄰脊椎的排列次序發作了細小改動,有時這種改動可擠壓脊神經,影響精力沖動的傳遞。按脊療法的創始人d. d . palmer 以及正宗學派的按脊師堅持以為脊神經遭到擠壓時所構成的的精力沖動反常必定伴有脊柱力學結構的失調。這種狀況被按脊療法稱之為“半脫位”。 18、問:構成脊椎錯位(半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答:正常曲折時的脊椎賦有彈性。在人的終身中,會遇到各種危害脊椎構成脊椎錯位(半脫位)的狀況。嬰兒出世時,如醫生用過大的力將嬰兒從母親體中拽出時,對嬰兒頸椎極易構成危害。幼兒生長進程中的不良姿態和不適當的運動,也會對脊椎構成危害。 青少年時期,因為生長快而又極為活躍,最簡單對脊椎構成危害。因為青少年脊椎的柔韌性適當高,這種危害極具有隱蔽性。進入成年后,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的、不適當的體育運動也是構成脊椎危害、退化的重要因素。假如年幼時已有必定的危害,一般在中年時期開端有較明顯的癥狀。晚年以后,癥狀會越來越明顯。 19、問:什么是腰—盆—髖 全體學說? 答:骨盆由骶骨和雙側髂、坐、恥骨銜接而成是一個堅固的全體,為軀干的座基,軀干的分量由第五腰椎經骶髂關節面、髖關節傳至下肢。骶髂關節面一般在垂直面上非常貼合,周圍有滿足的韌帶來維系,構成了一個“自鎖體系”。急、緩慢危害可經過各種軸向沖擊破壞這個“自鎖體系”而使之發作各種移位,出現相應力學改動,稱為“骨盆紊亂”。 首要體現是身體重力線移位,骨盆側傾,脊柱腰段弧度改動和側彎,胸段后突增加,頸胸接壤出現水平歪斜并與骨盆水平相反,以求到達軀干穩定,此種頸胸段的代償,因為肌力較弱,簡單使頸、胸椎體發作錯動,然后發作一系列相對應雜亂的臨床病癥。所以,此學說被稱作是整脊學說的理論核心之一。 20、問:什么是骶—蝶—枕共扼體系學說? 答:該學說以為,骶骨在呼吸運動時協調搖擺,即骶骨在呼氣與吸氣時有節律的“點頭,仰頭”搖擺,可使呼吸的生理節奏恒定,身體內環境含氧氣足,保持健康狀況。此外,還以為腦脊液流量與此體系功用密切相關,故骶骨失穩,除影響呼吸節奏恒定發作雜亂的生理病變外,還可影響腦部生理,而導致身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機制紊亂,然后發作一系列雜亂臨床病癥。確診、醫治方法與“骨盆紊亂”相同。 21、問:怎樣判別區別整脊師與一般的按摩按摩師? 答:除了兩者輔導理論根底上的不同外,圣手以為,判別是不是一個整脊師的規范有以下幾點: 1、整脊師施行方法之前一般有一個判別剖析脊柱病變節段的進程,包含觸診、x線剖析、神經定位等等; 2、施行方法之后會有一個對脊柱病變節段的再評價,如痛點是否消失或減輕、痙攣物是否放松等等。確認是否取得作用; 3、是否運用長短杠桿施行方法而不是單純的軟安排或穴位放松方法; 4、是否運用腰—盆—髖 全體學說來輔導整脊方法的施行。 22、問:什么是兄弟椎現象? 答:兄弟椎在臨床上的功效是有彼得。李頓(peter teightond。c)所發起的,首要意圖是在告知大家,脊椎兩頭存在互動的聯系,比方醫治頸椎榜首椎時,如能在腰椎第五椎一起糾正,其作用更好。因為這種糾正法會發作一種催化作用,廣為整脊醫生所選用,稱之謂“勒維提兄弟體系”.糾正時同側兄弟椎同方向糾正,而對側兄弟椎反方向糾正。 23、問:怎樣知道自己的脊椎是否健康? 答:下面的15種狀況闡明你的脊椎處于非抱負狀況: 1、假如你的腳后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一般是因為雙腿長度的不平等或沿著脊柱長軸壓力的不均衡構成的。 2、你不能完結非常舒適的深遠呼吸。呼吸、健康、脊椎的健康和活力相互緊密聯系。 3、你的下頜運動時會發出“咔嗒”的聲響。多是因為頸部或許髖關節半脫位引起的。 4、你的頸部、背部或更多關節會發出爆裂的聲響。一般是因為你的脊椎關節被鎖住或卡住。 5、你的頭或髖部不能向兩邊輕松地扭動或許旋轉相同的視點。運動的規模正逐漸縮小。 6、你常常感到疲勞。不平衡的脊柱耗盡你的能量。 7、你的精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因為脊椎半脫位會影響大腦健康。 8、你對疾病的反抗力較弱。脊椎半脫位能夠影響你的神經內分泌體系。而神經內分泌體系在反抗疾病和防止傳染方面扮演著重要的人物。 9、你的腳在行走的時分腳尖向外展開。只要你不有意改動的話,這種檢測試驗很簡單完結。在你走路的時分,留意看你的腳。它們兩者都指向前方嗎?或許有一側腳已向內或向外展開?或許雙側?腳外展也許是下部脊椎或髖骨的問題,或頭頸部、顱骨基底部的壓力不均衡的信號。 10、出現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不脫鞋,躺下,讓一個人在你后邊站著,把你的腳后跟沿著身體的方向悄悄拉直,調查你的腳。比腳后跟的方位,一側腿會出現比另一側短0.5-2cm。(丈量短的腿,記錄它的長短,給你的脊椎糾正醫生看。) 11、你有不良姿態。兩腳分隔,與肩同寬戰立,體重應該相等地分配在兩個腳掌。假如不是,這便是你的脊椎或頭、臀部不在身體中心線上的最好證明。 12、你有頭痛或頸、腰、背部的痛苦及肌肉或關節的軟安排痛苦。一般是具有脊椎半脫位的信號。 13、你有一種繼續的嚴峻皺縮感和壓力感,尤其是在肌肉和關節中有發緊的感覺。一般是肌肉手脊椎半脫位的影響。 14、你感到背和頸部僵硬不適。僵硬不適也許是脊椎半脫位的信號。 15、你僅僅感到輕微的不舒服,但你的健康狀況并不好。脊椎半脫位能影響你的全面健康。 24、問:什么是脊柱穿插理論? 答:脊柱是一個三維空間的生物力學環境,經過圣手多年的整脊經驗調查總結,以為脊柱運動力學有以下的規則: 1、脊柱的運動軌道是呈螺旋型的。 2、人體是一個四方體柱形,其穿插的對角的運動軌道是相反的。 3、穿插對角運動軌道相反在人體是一個普遍規則,在一個關節、部分、部位或人體的全體都存在這種現象。 25、什么叫脊柱相關疾病? 答:脊柱相關疾病(脊源性疾病)是指頸、胸、腰、骶椎的骨、關節、椎間盤遭受損害或退行性病變后,在必定的誘因條件下,發作脊柱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直接或間接地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和交感神經等發作影響或壓榨,使相應的安排或器官出現功用性或器質性改動,出現各種不同臨床綜合征,稱脊柱相關疾病。 目前一些內臟功用紊亂性疾病,只查看內臟器官,而忽略對脊椎關節查看,使許多疾病無法到達徹底醫治。在脊柱相關疾病中,有一部分患者脊柱區域無明顯癥狀,但不能排除與脊柱危害無關。 26、常見的脊柱相關疾病有哪些? 答:經研討,許多常見病和一些所謂的疑問病,如偏頭痛、后枕痛、耳鳴、眼脹、視力下降、腦供血缺乏、記憶力減退、乏力、失眠、面色不好、三叉神經痛、常常胸悶氣短、哮喘、胸背痛、血壓動搖、緩慢胃炎、久治不愈的胃潰瘍、糖尿病、不明原因腹痛、腹瀉、多汗、月經失調、性功用障礙、下肢沉重等大約70多種病征的發病,與脊柱應力反常受損有關。 27、脊柱相關疾病是怎樣引起的? 答:脊柱病的構成絕大部分是患者自已一手構成的,是自已不懂得呵護脊柱引起的,是人們對脊柱的保健知識太無知而釀的苦果。如隨意的坐臥,特別是躺在沙發上或床上看電視、看書,不良的姿態習氣,長期偏一側睡覺,喜歡蹺二郎腿,久坐工作或玩電腦,缺少運動等,這些因素都會使脊柱遭到危害。久之軟安排對脊柱維護能力削弱,然后引起頸、胸、腰椎病(脊柱病)。別的圣手覺得地心引力的作用也是脊柱病的構成的一個原因,地球上的萬物都遭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所以這個致病因素是無法防止的. 28、哪些人群是脊柱相關疾病的更簡單患病? 答:調查發現,從事財政、機關工作人員、教師、學生、司機等工作和缺乏運動的人群,是脊柱病多發人群。 29、問:哪些運動比較合適脊柱病患者? 答:一般來說,脊柱病患者患者比較合適操練對稱性的運動,比方蛙泳廣播體操太極拳雙手投籃瑜伽等等,而一些單向改動脊柱的動作要盡量防止或盡量選用順逆時針替換操練. 30、問:什么是脊柱的“扭毛巾效應”? 答:把整條脊柱包含骨盆、頭顱比喻為一條毛巾,好象扭毛巾的時分,毛巾的頭尾兩頭會出現相反的運動軌道,骨盆和頭顱的運動軌道也類似這種效應。如骨盆出現順時針旋轉運動趨勢,頭顱必然是逆時針旋轉運動趨勢。此謂脊柱的“扭毛巾效應”。如右第五腰椎出現向前下右運動趨勢,則左榜首頸椎出現向后上左運動趨勢。在脊椎調整的時分,必定要調查脊柱的“扭毛巾效應”包含脊柱錯位的“扭毛巾效應”和糾正時的相反方向“扭毛巾效應”。 31、問:整脊術是怎樣施行的? 答:患者在經過x光片、整脊師觸診等科學確診后,醫生依據生物動力學及患者的實際狀況,讓患者在特定的姿態下使其被糾正的某一節脊椎處在最靈活的方位,之后用特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方向及用力點上,經過一個很輕的瞬間爆發力將方位反常的脊椎推回到正常方位上。 32、問:什么是脊柱的擰螺絲效應? 答:把頸椎、腰椎比作螺絲釘,把骨盆、頭顱比作螺絲帽,頸椎頭顱和腰椎骨盆組成螺絲釘體系,當螺絲釘體系松動的時分,需求擰緊,而螺絲釘體系緊的時分,就需求松動。 33、問:為什么脊椎病是多病之源? 答:脊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頭的支持者,又是人體軀干的中軸,有如大廈的支柱。成人的脊柱由24個獨立的椎骨、1個骶骨和1個尾骨組成。相鄰的椎體之間借助自上而下逐漸增厚的椎間軟骨、椎間盤相互銜接。彈性極強的椎間盤在椎體間起著彈性墊的作用,而這個椎間盤在人體發育到頂峰時,也正是椎間盤退變的開端,因為椎間盤的變性,椎間隙漸漸變窄,相鄰椎領會隨著人體的各種姿態不同程度地發作磨擦,椎骨邊際不斷遭到磨損影響,骨刺就開端構成,正常的脊柱結構也就開端漸漸地改動,導致脊柱的力學平衡嚴峻受損。而脊柱內有脊髓,是神經體系中的低級中樞,由脊髓宣布的周圍神經,分配全身肢體的感覺和運動功用;由脊髓宣布的植物神經分配內臟器官的功用,全身血管的舒縮,汗腺的分泌;心臟輸給腦部的血液,需經頸部上行至腦,其中兩條椎動脈和椎靜脈穿行于頸椎橫突之間,這便是頸椎病會引起頭昏眼花的主因之地點。由此可想而知,脊柱病不僅僅能導致眾所了解的頸肩腰腿痛,并且又是許多病癥的病因之一。 34、問:接受整脊醫治安全嗎?有沒有副作用? 答:脊椎糾正術在教學進程中注重解剖學和x-線學,為脊椎的方法糾正,奠定了堅實的根底,使之有用并且安全。其安全的程度,依據美國脊椎糾正協會的統計,其發作死亡和癱瘓病例的概率為四百萬分之一。別的,它屬于一種自然療法,沒有任何副作用。 35、問:整脊術僅僅一種保健醫治嗎? 答:整脊術跟一般的按摩按摩是不同的。典型脊椎病癥包含:頸椎綜合癥,體現為:頭痛、頭暈、頭部活動受限、手臂麻痹等;胸椎病癥,體現為:背酸脹痛、呼吸不暢、功用性心臟病、胃腸功用紊亂等;腰椎病癥,體現為:腰痛、椎間盤杰出、腰椎管狹窄、下肢麻痹;還有兒童脊柱側彎、雙肩不等高等。依據筆者多年的臨床經驗,許多難治、重復發作的疑問病癥,乃至一些怪病,都與脊椎錯位有關,經過脊椎的調整,能夠根治。 36、問:為什么在大醫院拍x 線片后陳述明明寫著“骨關節未見反常”,而經過整脊醫學的檢杳和看x線片后,又多了'錯位”、'偏歪”等等確診? 答:放射陳述中說到的骨關節末見反常是指所拍x線片的關節未見脫位、未見骨折、沒發現骨增生,也沒有見到骨腫瘤與骨結核,亦沒有類風濕、痛風和強直性脊椎炎的x線征.而整脊醫學說到的錯位即半脫位、偏歪是指骨與骨之間聯系的細小改動,這種改動的起伏很小,往往達不到放射學規則的規范,但在臨床上查看病者癥狀明顯,用方法復位后,病者癥狀減輕,并且復照x線片,這種輕微的方位改動會改善了,所以方法學派者習氣稱這類小關節的方位在外力作用下發作的改動為錯位,亦有稱之為“關節紊亂”例如預椎錯位,環樞關節紊亂,腰椎后關節紊亂等。
答: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學說,脊柱相關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力不平衡而導致肌張力失衡,骨關節輕度移位、壓榨、影響周圍的血管神經,然后引起相應的安排臟器病變。 38、問:正常脊椎是怎樣的? 答:首要,脊椎的正面應該是垂直無曲折的、髖骨兩邊對稱、平衡,從側面看,其頂部和腹部呈前彎狀,胸部和骶骨呈后彎狀,此為正常的生理曲折。正常曲折時的脊椎賦有彈性。在人的終身中,會遇到各種危害脊椎的狀況。 39、問:什么是圓筒紐帶學說? 答:“三圓筒四紐帶”說,即將軀體比較為由脊柱作為軸心支柱的三個圓筒,這三個圓筒別離為頭顱、胸廓和骨盆,銜接這三個圓筒的脊柱上有四個“紐帶關節”,它們是頭顱與頸椎銜接的“顱椎紐帶關節”、頸椎與胸椎相鄰的“頸胸紐帶關節”,胸椎與腰椎相鄰的“胸腰紐帶關節”,腰椎與骶椎相鄰的“腰骶紐帶關節”。 “圓筒”在脊柱運動中起到了起點和支點的作用,因為人體的脊柱運動,首要是“圓筒”在肌肉帶動下發作運動,然后經過相關的紐帶關節帶動各段椎體關節,發作脊柱的屈伸、旋轉、左右側彎的六大運動功用。整脊術運用的旋轉復位法,實質上是經過“滾圓筒”,即經過旋轉頭顱以旋轉頸椎、旋轉胸廓以旋轉胸腰椎、旋轉骨盆以旋轉腰椎到達醫治意圖的。臨床上,假如留意到紐帶關節力的作用線,科學地使用此作用線施行旋轉復位則更科學,也可防止誤傷;假如明白紐帶關節的協調和限制功用,就能進一步運用調胸整頸法、調胸整腰法進行醫治,到達更好的醫治作用。 40、問:整脊醫學怎樣解釋椎間盤杰出的病因病理? 答:脊椎的椎體是橢圓形的板塊結構,脊柱經過椎體間的三角形關節組合,完結其三維空間活動。椎間盤就像兩個椎體板塊之間的氣囊,正常狀況下可隨板塊運動而前后左右蔓延和縮小,當椎體位移超過了正常的生理限度,椎間盤就向外杰出,一旦椎體板塊的位移得到糾正,椎體的旋轉、歪斜康復,其杰出的椎間盤也就能康復到本來方位。這便是所謂的“還納”現象。椎間盤的“還納”只要在青壯年時期才發作。人到了中晚年,椎間盤退化、纖維環變性、髓核纖維軟骨化后,整個椎間盤彈性削弱乃至消失,杰出的椎間盤(有材料證明60%的人有椎間盤杰出,但沒有癥狀)不可能隨椎體滾動而彈性,也就不可能經過整脊術“還納”,一旦椎體板塊因外傷、勞損等原因發作位移,誘發椎間孔變窄,原有杰出的椎間盤因突發的椎間孔變形而影響到神經根,即引起急性腰腿痛。依據“既能動歪,就能動正”的原理,對中晚年急性腰腿痛采取俯臥位,痛肢外展牽引,后旋轉將位移的椎體板塊復位,俾“骨正筋柔”,終究“抬進來”的患者,就能“走回去”。 41、問:整脊技能原理是什么? 整脊的作用與術者「力氣」的聯系不大,重點簡直徹底在「技巧」的運用 杠桿原理:整脊是使用生物力學的杠桿原理,所以患者和術者的姿態,以及術者「切入」的;a.力學視點b.施力方向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速度原理:施術為求糾正作用,一般常以「施力」為重點,其實大都徒勞無功,且患者簡單受危害及痛苦;由牛頓力學公式p=mv「動量」和「速度」成正比,e=1/2mv2「動能」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速度快10倍時,將發作100倍的動能,作用將極大的發揮 重力原理:如上列公式e=1/2mv2「質量」和「動能」亦成正比,所以「術者+患者」體重的質量,做有用的使用「重力作用」,可讓術時不虛耗體力,作用反而更好。 因人而異:雖然是相同的痛苦,或乃至相同的「位移」,但因每個人的結構、安排都不同,「量身定做」不光能做出最滿意的作用,并且是最安全的。 最小振幅:整脊的首要在安全,所以「振幅」絕對必需在「人體接受的安全規模」0.5公分以內,尤其因人而異的安排,是構成危害的首要原因。 42、問:整脊術僅僅針對骨骼體系的調整嗎? 答:整脊是對脊椎骨盆的三維空間方位的調整,但嚴格來說,這種技能還包含對人體神經肌肉等軟安排的調整。因為人體一切軟綿綿的安排與器官能「掛」得起來,全靠骨骼體系的幫助,而骨骼體系的固定又靠肌肉韌帶的銜接,兩者缺一不可。 43、問:x光、ct、磁共振查看,為什么不能精確反映骨骼方位的輕微病變即半脫位呢? 答:x光ct磁共振查看出來的照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二維的、平面的,而脊柱是三維的、立體的。不能精確反映骨骼方位的輕微病變. 44、問:什么是整脊四柱理論? 答:整脊四柱理論是圣手近年來所發現創立的,整脊四柱理論包含下面的幾點: 1、脊柱是一個四條柱子(從后邊界說左后、左前、右前、右后)構成的四方體。 2、整個人體內部又可分為若干四方體,如骨盆是一個四方體,骨盆左面和右邊又別離是一個四方體。腰椎、胸廓、頸椎、頭顱、四肢可類推。 3、糾正時力的方向次序有必要是從左后-左前-右前-右后-左后。 45、問:什么是脊柱的能屈能伸準則? 答:脊柱的基本運動功用之一是伸屈,只要脊柱保持“能屈能伸”的狀況,才是比較抱負的比較完美的,脊椎才是健康的。據圣手調查有這樣的規則,一般來說,右側骨盆移位型(右髖關節嚴峻型)的人群,脊柱能伸但屈的功用欠佳,而左面骨盆移位型(左髖關節嚴峻型)人群,脊柱能屈但伸的功用欠佳。而兩種骨盆移位型都是體現為左面脊柱能屈但伸的功用欠佳,右邊脊柱能伸但屈的功用欠佳。 46、問:怎樣在脊椎調整方法中使用脊柱的能屈能伸準則? 答、依據脊柱的能屈能伸準則,在頸椎調整方法中,可先伸展左面脊柱(留意是向后偏移的節段)然后彎屈右邊脊柱行脊椎扳法或旋轉法,以到達兩邊脊柱的平衡。其它方法類推。 47、問:矯正的定位方法? 答: (1)觸診、查看確診定位法: 依據術者進行脊椎檢診成果,包含發現其橫突、棘突及關節突偏歪,椎旁壓痛,病理陽性反應物(硬結、摩擦音、彈響音、肌萎縮或代償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項試驗、神經體系查看成果結合榜首步定位確診,進行第2次定位確診,進一步確認發病的脊椎、關節及分型。 1、橫突、關節突觸診法:術者用右手拇、食指輕置患者頸椎橫突后方與關節突處(先從乳突尖處觸及榜首頸椎橫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頸椎后關節處),向上下滑動比照,觸清關節突有無拱起和橫突左右是否對稱。如有反常,應查看是否一起有壓痛和病理陽性反應物??硬結,肌痙攣的索狀物、摩擦音等,若有即為小關節錯位體征,若無則為先天性變形。(因為頸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長短懸殊,觸診簡單有誤差,以查看橫突關節突較好。) 2、棘突觸診法:用于下位頸椎及胸椎的查看。術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攏置于棘突兩旁作上下滑動比照,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橫突觸診法鑒別是否為病現性的仍是先天性變形。 3、陽性反應物觸診法:術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橫突、關節突上下揉按觸摩,并查看與患椎相連的肌肉遠端附著點有無摩擦音、壓痛和硬結。若有,即為勞損點或危害的反應物(如無菌性炎癥或肌痙攣)。 (2)x光線頸椎照片定位確診: 調查頸椎x線片各椎間聯系的改動,脊柱軸線變異狀況,椎體后緣聯線變異狀況。環椎錯位時會出現的仰位、傾位、仰旋、傾旋和側旋等改動。各椎間關節形態或位移都屬頸椎關節錯位的體現。調查各椎間盤變性、椎間關節骨質增生,各韌帶鈣化的部位、程度等。并與榜首、二步定位確診結合剖析,作出最后定位確診成果。 48、問:什么是杠桿確診法? 答:脊柱的杠桿確診法是圣手多年的整脊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其理論要點如下: 1、銜接脊柱兩邊的陽性反應點如皮膚發涼、痣、斑點皺紋等等,其連線與脊柱的穿插點是杠桿的支點; 2、杠桿連線上的陽性反應點越多,其確診的精確性越高; 3、依據力學杠桿原理,杠桿作用線的兩頭作用力是相反的; 4、此杠桿是一個三維空間的杠桿。 49、什么是脊柱的部分反映全體和全體反映部分現象? 答:整個人體內部可分為若干四方體,如骨盆是一個四方體,骨盆左面和右邊又是一個四方體。腰椎、胸廓、頸椎、頭顱、四肢可類推。每個四方體的運動規則是相似的。比方右側骨盆移位型l2偏歪必然伴隨右側頸椎的上2/5處有偏歪,而整個身體的上2/5處也是有偏歪,在頭顱則因為脊柱的“扭毛巾效應”則呈倒立的對稱狀況,即左面下2/5處有偏歪。 50、怎樣比較長短腿? 答:一、長短腿的評估: 1.患者俯臥位中立位,不能有身體的側傾,扭轉等,患者的掌心向后,操作者將患者的的小腿向上抬至70°,然后讓患者的小腿自動下落,足踝在床的外緣此時患者的身體就不要再動了,避免神經反射。 2.操作者食指中指卡于患者的足外踝處(剪刀手),虎口撐圓,大拇指卡于患者足跟的1/2處。此時患側的雙腳足跟于腳尖與地面保持垂直,然后使其向內并攏,兩腳的足跟在同一水平面。 3.操作者用身體的力向前水平推,雙手的力要保持均勻。水平推得目的是為了保證腳于鞋之腳間沒有任何空隙(大部分人的腳都是一腳深一腳淺的),踝關節,膝關節,髖臼關節的間隙貼緊,大大降低誤差。推得過程中我們的眼要看患者的臀部有沒有收緊,不要看著患者的腳跟去推,避免視覺的誤導。此時我們保持不泄力的情況下去看我們的兩只腳的高度。高的那只腳,同側的腿就為陽性,也就是說明同側的髂骨為后傾。 二、功能性測試 俯臥位直腿抬高,雙側都需要對比 1.舉例以上評估出右側為短腿,操作者站于患者的右側,右手掌跟按在髂后上棘,固定髖關節,避免誤差。 2.囑咐患者大腿小腿伸直,向后做高抬腿。過程中膝關節不能屈,肌肉不能緊繃,髖關節不能離開床面,自然伸直向上抬腿。(測試患者需要配合,第一次測試最準確)然后再去做左側的直腿抬高,對比健側與患側。正常直腿抬高與床面的角度為45°以上。角度低的一側為陽性有問題。 三、肌力測試雙側都需要對比 使患者大腿小腿伸直,向后臺高。操作者用手按于腓腸肌的1/2處,向下按壓,囑咐患者對抗向上抬,測其肌力。健側患側都需要測試,肌力弱的為陽性有問題。 |
|
來自: ThinkfunQ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