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的仆人是個黑人,他多次問富蘭克林:“主人,紳士是什么東西?” 富蘭克林有一次回答說:“這是一種生物,是一個能吃、能喝、會睡覺,可是什么也不做的有生命的東西。” 過了一會,仆人跑到富蘭克林身邊說:“主人,我現在知道紳士是什么東西了。人們在工作,馬在干活,犍牛也在勞動,唯有豬只知道吃、睡而什么都不干。毫無疑問,這豬便是紳士了。” 在這則幽默中,富蘭克林運用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的方法來回答仆人的提問,對紳士進行了諷刺和嘲笑。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也就明確了反映該事物的概念的內涵。而所謂定義,就是明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 在此,富蘭克林給“紳士”這一概念所下的定義是:這是一種生物,是一個能吃、能喝、會睡覺,可是什么也不做的有生命的東西。 ![]() 這一定義揭示了“紳士”的本質屬性,從而明確了紳士這一概念的內涵。 定義有三個組成部分:(1)被定義的概念——就是其內涵被明確的概念,一般由詞或詞組表達。如,這則幽默中的“紳士”;(2)下定義的概念——就是用來明確被定義概念內涵的概念,通常用詞組表達,也可用詞組+語句表達。如,這則幽默中的“一種生物,是一個能吃、能喝、會睡覺,可是什么也不做的有生命的東西”;(3)聯結詞——就是表明被定義概念和下定義概念之間的關系的詞。通常用“是”“就是”等語詞表達。其語言形式多樣,并且可以省略。如,這則幽默中的“這是”就是聯結詞。 如果用Ds表示被定義概念,用Dp表示下定義概念,那么,定義的一般表達形式即公式: Ds就是Dp。 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最常見的定義形式是所謂屬加種差定義。屬加種差定義的公式可表達如下: 被定義概念=種差+屬概念 給概念下這種定義的方法是:首先找到被定義概念的屬概念,然后找到被定義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與同一屬概念之下的其他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之間的屬性差別,即種差,最后,綜合起來,形成定義。 END 悅讀不孤獨,世界讀書日限時特惠 活動日期4.23-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