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宣懷最早是給李鴻章當幕僚起家的】三年師爺當得可圈可點,李鴻章有意栽培,賞給他籌立“輪船招商局”的肥缺。 作為李鴻章與洋人打交道的拐杖,早在1876年,盛宣懷就協助李鴻章與洋人簽下了《中英煙臺條約》。由于跟洋人打交道日久,熟悉洋人運作的貓膩,清廷一度很看重他,就連慈禧太后也夸贊:“今日看來,盛宣懷是不可少之人。” 晚清時候,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已不滿足輸出商品賺“小錢”,資本輸出攫取暴利成了他們的滴血之謀。他們除了在中國直接開設工商業、銀行業,還著重提供財政借款、鐵路借款以及進行礦產投資。 搞這些資本掠奪,洋人是需要買辦官僚里應外合的。 盛宣懷懂得其中奧妙,于是彎腰向前,很快成了當時頂子最紅、手心甚黑的大買辦。 據統計,從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清廷向列強借款達六點二億多銀元,鐵路借款達五點五億多銀元。其中,盛宣懷一人經手或談妥的財政借款占總數的18.5%,鐵路借款占57.3%。兩者相加,盛宣懷一人辦的借款就占全部借款的36.79%。 為了自己套利,盛宣懷還以本人控制的漢治萍公司作抵押,擅借外債近四千萬銀元,其中大部分借自日本。 當時就有人發議論,觀此數字可知,盛宣懷此人,乃民族罪人,也是列強資本入侵中國的帶路漢奸。1898年到1911年,西方列強在中國,除了直接經營的鐵路外,通過“借款”手段共得到七千二百零七公里鐵路的修筑和經營權,而經盛宣懷之手的,就達到了四千二百三十二公里。 盛宣懷手中最大的一塊肥肉是他直接控制的漢治萍公司。這個公司,旗下有大治鐵礦等重要礦產資源。為了自己盈利,盛宣懷與日本人勾結,十年時間,先后借日債三千零九十萬銀元,無形中使得產權日益淪入日本人之手。 盛宣懷所有企業還有一個特征,那就是大量聘用洋人,基本由買辦充當高級管理人員。揭開這些公司光鮮的表象,其實質就是殘酷壓榨民眾的血汗。 在晚清官場、商場之上,盛宣懷還有一手玩得特別“溜”,那就是把“官辦”企業逐漸變成“商辦”,變公有為私有,損公肥私,不亦樂乎。 當然,盛宣懷最大的臟手還是搶奪民有鐵路,然后出賣路權,濫借外債,從中謀權謀利。熟悉內幕的都知道,只要出賣路權的合同一簽,盛宣懷本人就可以從中得到天價的“買辦傭金”,同時可以借“政府”之名,不斷輸送利益給他本人直接控制的公司。 有人評價,盛宣懷最聰明最可惡之處,實在這里,“挾官以凌商,挾商以蒙官”。 四川保路運動、辛亥革命爆發后,立憲派高嚷要砍盛宣懷項上人頭,清廷本想將他犧牲掉。 但殺掉他是很難的,因為他的身后站著洋人。 因為有洋人的保護,犯了眾怒的盛宣懷,最終安全脫身,悄然離開了京城。 1912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洋奴”盛宣懷以金錢為誘餌,故技重施,唆使孫中山等人以中日合并漢治萍公司為條件,向日本借款五百萬日元。 消息傳出,群情激憤。 當世人得知又是盛宣懷從中起作用后,紛紛表示要殺之以謝國人。 畫皮再次被拆穿,盛宣懷為了保全巨額財產,再不敢折騰,從日本回到上海當起寓公后,他養尊處優,直到1916年4月撒手人寰。 盛宣懷死后,有人發出感慨:此人既無中興之功,又無科舉功名,竟能在朝堂上比肩晚清諸位名臣,真是豎子得道,小人成精!更可悲的是,此人死后,有人竟給他冠名,贊其是中國近代企業的開拓者、中國早期工業之父······看來金銀真是世間最大的魔道! 百年過去,今日再看,誰又是另一個盛宣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