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耀健來源:《黨員文摘》/《縱橫》發布時間:2020-11-24 08:29:12 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曾親自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隱蔽身份潛入敵人的“心臟”,用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暗下伏筆,留下防御漏洞 1949年1月,劉宗寬就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中將副參謀長、代理參謀長。公署參謀長由中華民國國防部次長蕭毅肅兼任,故實為劉宗寬主持日常工作。 一日,為調整防務,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召開重要會議。 劉宗寬曾參與調整防御區計劃,他故意未將四川第八區酉陽、秀山、黔江、彭水劃入重點防御圈,因而此方案雖然提及這個地區,卻沒有具體設防措施,部隊配置只有毫無戰斗力的保安部隊,形同虛設。 那天討論計劃,參會者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個漏洞,照例通過。 劉宗寬 劉宗寬埋下了一個伏筆。他的想法是,如果解放軍看到這個空虛之地,以此作為進軍通道,必能使國民黨軍措手不及,事半功倍。他急于將此情報送給解放軍,盼望上級派人來聯系。 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情報部根據劉伯承、鄧小平的指示,正在梳理西南地區有價值的聯系人。經過細心排查,最有價值的幾個人凸顯出來。其中就有劉宗寬。 二野情報部決定派劉宗寬的陜西同鄉房顯志去同他聯系。 房顯志與情報員黃克孝手持假身份證,謊稱是從共產黨占領區跑出來的難民,穿越國民黨軍防線,直奔重慶。到達后,劉宗寬將房顯志安排住在自己家中。 劉宗寬把陸續收到的防務消息連貫起來進行分析。他發現,從目前態勢看,國民黨軍仍然忽略川東南方向,沒有正規軍駐守,需要保全這個漏洞,并使之固化。 電話鈴響,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在電話中說:“劉參謀長,王陵基到重慶來述職,你下午代表我去看望他。” 王陵基曾任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卻因連年征戰拼光部隊,成為光桿司令。他現任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正在將保安團編制翻一番,進而爭取編為正規部隊。因而,他對劉宗寬很客氣。言談之中,他提醒劉宗寬:“我見酉陽、秀山、黔江、彭水一帶沒有部署正規軍,門戶洞開。倘若共軍偵知,從這個方向乘虛而入,我軍調動不及,后果不堪設想。” 劉宗寬驚出一身冷汗,心知王陵基看出了破綻,如果此人向張群提起,勢必引起警覺,調整部署。他鎮定回答道:“王主席獨具慧眼,指正防御計劃的不足,我受教了。計劃書還在進一步完善中,這個漏洞我們會補救。” 幸好,王陵基在重慶只住了三天就回成都去了,沒向張群提及防御漏洞。 從中斡旋,令胡宗南調羅廣文部增援大巴山 為進一步造成解放軍將從陜西入川的錯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向陜西省西鄉縣猛烈炮擊,使用了大口徑的榴彈炮、山炮,準確地落在縣城周圍的防御工事上。 國民黨軍第三軍軍長盛文通過猛烈的排炮聲判斷,發起攻擊的是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于是向駐在漢中的胡宗南告急。胡宗南又轉而向西南軍政長官公署求援,請求派部隊加強大巴山防守。 張群接到胡宗南的求援電,請劉宗寬去商量。劉宗寬建議,調羅廣文的部隊前往增援。 張群有些猶豫道:“羅廣文的部隊本是用于防守川東,叫他分兵去川北,將削弱川東守備力量,這樣做是否恰當?” 劉宗寬說:“倘若胡宗南守不住漢中,天險全無,共軍將長驅直入四川。我認為應該援助胡長官。” 張群首肯,同意調遣羅廣文部的兩個軍,往大巴山布防,川東守軍進一步被削弱。這一部署也很快報送解放軍。
收藏者王先生收藏的房顯志日記 來源:重慶晚報 循循善誘,慫恿沈策“進言” 不久,胡宗南的副參謀長沈策到重慶出席軍事會議,劉宗寬熱情招待。 沈策堅決主張由已經下野的蔣介石重掌軍權。 劉宗寬問:“胡長官認為陜南是否為共軍的主攻方向?” 沈策回答說:“胡長官還沒有作出定論,他老是說,共軍詭計多端,虛虛實實,還需進一步觀察,方能摸清共軍脈搏。” 劉宗寬說:“我認為,共軍的主攻方向就在陜南。” “共軍攻擊西鄉后,一下又退回對峙狀態。他們會不會從另外的方向出現呢?比如說湘西、川東方向。”沈策問道。 劉宗寬說:“他們一定是在調集重兵,積蓄力量,然后如洪水一般傾瀉到貴部頭上。川東山高水深,共軍不會從那里來。” 沈策急了,他可不愿在主要打擊方向擔風險。他不安地問:“共軍真的要拿陜南開刀?” 劉宗寬點點頭:“中原有一條隴海鐵路,運送兵員和武器舍此莫由。從歷史上看,三國時期魏國滅蜀,宋初趙匡胤滅后蜀,明末張獻忠圖川,都選自北而南,都選陸路。還有,胡長官攻占過延安,共產黨對他恨之入骨。” 抓住沈策愛出風頭、夸夸其談的特點,劉宗寬又慫恿他去軍事會議上發言。沈策一聽,正中下懷。 萬事俱備,蔣介石掉入圈套 1949年8月24日,蔣介石從臺北飛抵重慶,部署大西南保衛戰,并于8月30日上午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召開軍事會議。會上,沈策將劉宗寬提供的分析和盤托出,判斷共產黨將主攻方向放在陜南,企圖經川北入川。 聽沈策講完,蔣介石這才發言道:“今天商討大西南保衛戰,我是很樂觀的。目前局勢從整體來看已經穩定,情況即將好轉。”他表示贊同沈策觀點,并宣布:“請胡長官固守秦嶺防線,以陜南作為決戰地帶,拒共產黨于川境之外。請羅司令官增防隴南,沿白龍江、米倉山、大巴山構筑第二道防線,策應胡長官。第七編練司令部其余部隊亦向北移動,配置在南充、大竹一帶,作為機動兵力。川東方向,由宋司令官負責,保持與白崇禧部聯系。” 劉宗寬則用筆記錄下蔣介石的部署。就這樣,蔣介石所策劃的大西南保衛戰尚未開幕,解放軍已洞悉一切。 蔣介石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1949年11月14日,蔣介石第二次從臺北到重慶。這時,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已從湖南方向入川,打垮了宋希濂的部隊。 蔣介石如夢初醒,終于明白解放軍的主攻方向實際是在川東南。他命令顧祝同從重慶急派800輛卡車趕赴川北廣元,緊急調運胡宗南的第一軍協防川東。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已經奉命停止辦公,劉宗寬在一個偶然機會中得知這個極為機密的情報。他立即回家與房顯志商量,建議解放軍前鋒迅速向重慶挺進,打破蔣介石的緊急部署。 房顯志馬上把來渝策反國民黨軍隊的王同志找來,由劉宗寬從長官公署總務處要來一張空白護照,填寫上假姓名和軍職等,把他化裝成國民黨軍官,順利地將情報送到二野情報部。 11月28日上午,劉宗寬收到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錢大鈞手令:“劉代參謀長率長官公署官兵及警衛團向成都轉進。” 劉宗寬當然不跟國民黨走。事前他作了兩手準備:將少校副官王裕派往成都打前站,如果國民黨裹脅自己去成都,他到成都后再設法脫身。或者,乘混亂之際,在重慶隱藏下來。這時他故作撤退布置,命令總務處長劉瑀璜率領隊伍先行出發,他則托詞有其他事要做,完事后馬上趕去。 次日,劉宗寬帶著貼身衛士坐上吉普車,載著行李開到沙坪壩重慶大學楊清教授家里,換上便衣隱蔽,妻子崔東亞則帶著房顯志到李子壩療養院住院“療養”。 重慶解放后,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和李達參謀長等首長接見了劉宗寬,稱贊他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貢獻,并聘任他為西南軍區司令部高級參議。1950年,劉宗寬被調到南京軍事學院任教官。院長劉伯承在會上介紹時說:“劉宗寬同志對解放戰爭有重大貢獻,他在解放西南所起的作用勝過十萬雄兵,堪稱第一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