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賽道火熱,并非偶然。它在國內早已經發展了30多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居家餐食增多,加速了它的崛起。2020-2022年疫情爆發3年,成千上萬家企業經歷寒冬,資本亦不例外。 然而預制菜行業,卻在2021年發生了超過23期投融事件,狂攬超過50億的融資。 “預制菜”賽道火熱,并非偶然。它在國內早已經發展了30多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居家餐食增多,加速了它的崛起。 其實預制菜早已進入我們生活,很多人并未意識到而已。 肯德基的漢堡、油條; ![]() 海底撈的“開飯了”; 西貝的賈國龍功夫菜; …… 伴隨著“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形勢大好,再加上疫情催生,更使預制菜炙手可熱。 雙匯、正大、安井、新希望、海天、安井、國聯水產等不同領域巨頭紛紛跨界進入。 更有多地挑起“預制菜之都”名頭之爭: 廣東肇慶,“粵港灣大灣區”,要打造大灣區預制菜產業園; 廣東湛江,借助豐富的水產資源,想成為水產預制菜美食之都; 山東壽光,借助蔬菜供應鏈,打造蔬菜預制菜制度; 山東濰坊,巨頭得利斯、惠發食品的借助企業優勢,公開表示要建設“預制菜之都”。 根據同花順數據,A股預制菜板塊有超70只個股,目前預制菜是百花齊放、快速發展期;而近期中國首富鐘睒睒的入局更是為預制菜行業打了一針高速推進劑。 雖然,目前預制菜的發展迅速,但是行業標準規范性不足,整體呈現出:快、散、大的特點。 ![]() 快: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為2754 家,而截止到2022年,我國預制菜相關企業已達到 7.19 萬家,10年間增加了26倍之多。 散:我國預制菜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預制菜行業 CR10 僅為 14.23%;Top3為廈門綠進、安井食品、味知香,市占率分別為2.4%、1.9%和1.8%,與歐美國家預制菜行業 CR10超過 60%,相比差異巨大,市場集中度低。 在預制菜相關企業7.19萬家中,近60%的企業成立于2017-2022年。多數企業停留在作坊式的初創階段。行業內的規模企業數量較少,競爭格局分散,市場競爭亦相對激烈。 大:一是體量大,二是潛力大。 1.體量大: 據艾媒咨詢數據分析: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約為3459億元。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冷鏈物流布局,預制菜行業將以20%的增長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預制菜規模約為5165億元。更有部分機構預測,2026年市場規模將會突破萬億。 2.潛力大: 據Statista 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預制菜人均消費量為 8.9kg/年,約為發達國家人均預制菜消費量的1/3。作為近幾年的消費新風口,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資本入局,巨頭跨界,競爭激烈……那么針對新進入預制菜賽道的企業,怎么做,才有更多的機會呢? 細分品類,做特色產品 中國菜系多、菜品豐富,基于企業的優勢、特點,可以進行產品細分,做某一領域的第一。 專注于蝦滑預制菜;(如逮蝦記,3年從0到近10億的銷量) ![]() ![]() 專注于團餐預制菜…… 細分品類、細分場景,將產品的品質、口感、特色做到極致,都有出現獨角獸的機會。 BC端共同發力產品:均衡發展 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門店達到41641家,餐飲連鎖門店的快速發展需要標準化生產及快速復制,對于增效降本的需求高,加速適合餐飲渠道的預制菜快速發展。 但是近3年以來的疫情影響,使得許多餐飲實體店禁止堂食,甚至停業,致使許多餐飲實體店生意慘淡,連海底撈都開始賣蔬菜或者外賣,那么與酒店專用預制菜相關的企業及產品也是哀鴻遍地。 中國現階段預制菜B端占據絕大部分銷量,C端:B端≈2:8,與歐美、日本等國4:6的比例差異巨大。 受目前疫情影響,消費者居家不出或者社區周邊近距離購物趨勢影響,C端銷量急劇增加。 據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城市居民,每周購買預制菜的用戶占比達86%。 價格方面,用戶單次消費21-30元占比最多,用戶對預制菜需求量大,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預制菜企業如能在B端產品外,豐富C端產品線,渠道均衡發展。在B端產品受限情況下,C端產品發力,企業經營、盈利會有更大的機會。 做與“廚小家電”相關的產品 疫情使得居家用餐比例大幅增加,消費者高頻率下廚的情況下,一些DIY美食廚具品類增長迅猛,比如微波爐、電烤箱、電餅鐺、空氣炸鍋、多功能料理鍋等。 據聯合國世界名牌協會稱,中國微波爐城市普及率超過78%;以2020年疫情居家期間(約第四周至第七周)為例,電烤箱線上銷量增長了62%,2020年一季度同比去年增長137%。 空氣炸鍋的發展,更是帶動了廚小家電快速發展,以美的為例,2022年1季度,空氣炸鍋銷售同比增幅在150%以上;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中,空氣炸鍋食譜相關內容明顯增多。 研發與廚小家電相關的預制菜產品,會大大增加消費者食用的機會,對于預制菜企業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機會、或者風口。 做大空間產品 在大環境不穩定,災難、瘟疫、戰爭、經濟危機來臨時,與消費者基本生活最密切的產品才是最剛需的產品。 生存、生活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這些產品具有哪些特點呢? 大眾、剛需、高頻、低價。 大眾:絕大部分人都可以消費; 剛需:消費者急需、需要的產品; 高頻:今天吃了,明天還可以吃,或者1天3頓都可以吃; ![]() 舉例:手抓餅、包子、水餃、湯圓、菜角、油條……,這些產品符合上述特點。 從任意一個電商平臺搜,次日達,我們會看到許多這樣的產品。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通過規模效益,價格達到一定優惠才可以真正致勝。 產業鏈利益共享 針對規模企業而言,除了BC端產品發力外,可以考慮全鏈條的發展。 通過整合上游原物料資源(如蔬菜、谷物種植基地、水產養殖企業、家畜家禽養殖企業等)、下游的銷售平臺(如美團、拼多多、淘特、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或者投資、或者合作的模式,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讓上下游都參與進來。 一方面規模效益,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通過提早預訂采購量、全年訂單等方式,可以提高規劃性,提高效益; 第三全部參與進來后,可以降本增效,消費者受益的同時,實現產業鏈利益共享。 除了以上幾點,還有其他的機會嗎? 當然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