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黃山迎來了梅雨季節,在進入雨季后的三區四縣均出現了暴雨、大暴雨等惡劣天氣。由于黃山市境內的降水量直線上升,導致了黃山境內的大多數河流水位線也在快速上漲,直逼警戒水位。(以下圖片源于網絡) 2020年7月7日是屯溪人民永遠不會遺忘的一天,因為在這天橫跨屯溪橫江近480多年的鎮海橋(俗稱老大橋)被洪水沖垮,磚石被沖得七零八落不知所蹤。老大橋沒了!這條新聞很快地出現在屯溪人民的朋友圈中,人們不禁感慨洪水無情,并表示在洪水吞噬老大橋的瞬間自己的心也被洪水無情沖走了。 一座橋為什么值得人們留念惋惜呢?一位省外不了解老大橋的朋友安慰我說:“一座橋而已,為什么你會這么傷心?既然是一座橋就應該具備抗洪的功能,他既然無法抗擊洪水就應該被歷史所淘汰!”在他說完這句話時,我沉默了很久,笑了笑說了一句:“你不懂。” 老大橋在我心中已經超越了物與人的關系,與其說他是一座橋梁,不如說他是一位長輩,一位存在了很久很久,見證過我們祖祖輩輩成長生活的老者。老大橋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法割舍。 屯溪是多條河流交匯的地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屯溪多橋梁,在位于屯溪的眾多橋梁中就屬鎮海橋最為便利,歷史也最為悠久。人們已經習慣老大橋的存在,已經依賴老大橋給予我們的便利,已經無法替代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老大橋跨越橫江已經快480多年了,經歷了480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們很難想象他曾經面對過多少的驚濤駭浪,多少的人為破壞。480多年的艱苦磨難并沒有打倒他,他總能排除萬難度過難關。可是今天的他太疲憊了硬拖著疲勞的身軀,硬堅持到橋上無一行人的情況下沉入水底, 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 我們應該反思,我們享受著老大橋給予我們的福利和便利,卻沒有及時考慮過他的感受!而徽州境內這樣的大橋還有多少呢?我們還有多少大橋能夠失去? 在徽州境內還有一座大橋和老大橋一樣,在當地人心中有著同等分量。他就是位于歙縣的萬年橋。和屯溪老大橋一樣,歙縣萬年橋橫跨練江距今也有447年的歷史。作為黃山市另一座受到洪水威脅的古橋,也時常在人們心中掛念。我們也應當重視萬年橋的維護和保護,讓他們再次陪伴我們下一個千年、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