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到底是什么? 人情練達,在“欠人情”和“還人情”之間,將人情堆積整得明明白白;世事洞明,在“懂規矩”和“知分寸”之間,讓世故糾纏徹底沒有分界線。 等到分不清誰欠誰,等到別人不再和你談論原則和底線,人情世故方能至真至純。 當然,“人情世故”離不開“語言藝術”的襯托和潤滑,《雍正王朝》有這樣一段君臣對話,發生在雍正皇帝和時任兩江總督李衛之間,李衛就將“人情世故”玩得明明白白,更將“語言藝術”精準拿捏,堪稱教科書級別。 ![]() 皇三子弘時為爭奪皇位,試圖暗殺正在江浙地區考察調研的皇四子弘歷,計劃失敗后,時任兩江總督的李衛親自護送弘歷進京,然后入宮面圣。
如此肉麻的開場白,如果換成別人,或有奉承的嫌疑,但李衛出身潛邸,又系雍正皇帝的心腹寵臣,那就需要另當別論了。 這樣的關系,公事必須放在后面,關心就應當放于首位,領導也是人,領導也有感情,高處不勝寒的領導更需要真誠和關心。如果連“自己人”都沒法讓領導滿足這個需求,還有誰能做到呢? 再看喬引娣的回話:當然不能直接說“確實瘦了”,一來,皇上瘦了,你卻從來不說,分明就是不關心皇上;二來,直接回應有著敷衍的嫌疑;更重要的是,喬引娣需要和李衛做個對比,進而凸顯李衛的存在感。 當然,你還不能否認李衛的說法,皇上瘦了才能證明皇上確實殫精竭慮,那就換個說法:皇上確實憔悴了。 等到雍正皇帝招呼李衛坐下,喬引娣知道,接下來是君臣之間的對話,自己應該懂事離開,理由很好找,去給赫赫有名的兩江總督請茶;甚至都不需要找理由,只需要離開就行。 這就叫“有眼色、懂分寸”! ![]() 聽到雍正皇帝的招呼,李衛來了這樣一個操作:
不管到了什么時候,也不管領導和你的關系如何,場合不論,地點不管,永遠都不要忘了“認清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 臣對君,就得下跪;奴才對主子,就要請安;下屬對領導,就不能稱兄道弟、勾肩搭背,不管領導如何稱呼你,你都得清醒地知道一件事:我需要和這個人拉開距離,心里的距離。 李衛面前,自己最為信任的下屬面前,雍正皇帝問出了一個折磨自己許久的問題:
注意,但凡牽扯到領導的家事,切勿多言;非說不可,也要有選擇地陳述客觀事實,斷不能摻雜主觀思想。 但對于這件事而言,李衛沒有第二個選擇,只能給出如此回答:
為什么沒法說? 勸雍正饒恕弘時?你投靠弘時了! 勸雍正嚴懲弘時?你投靠弘歷了! 一個“結黨”嫌疑就能徹底堵上李衛的嘴! 正常來講,手足相殘就應當受到嚴懲,可李衛一旦這樣建議,那就是逼著老子除掉兒子,有違人性的事情,再有道理的建議都是扯淡,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可如果李衛本著心疼雍正的心思,勸說雍正放過弘時,弘歷一旦知曉,李衛還活不活?最起碼,李衛的仕途基本可以宣告終結,甚至連身家性命都難說能夠保全。 所以,李衛只能沒法說! ![]() 但請注意,李衛的這句回應到底屬于“抗旨”范疇,所以人家跪下了,先拿出一個認錯的態度,再強調自己的無奈,才能最大可能爭取領導的諒解。 雍正皇帝當然明白李衛的難處,溫言給出寬慰:
只是,接下來的這件事,就要考驗李衛的政治智慧了:
李衛,真就不知道這封信說的是誰? 如此傳言,本就開始于南方地區,時任兩江總督甚至已經掌控南方地下世界的李衛當然清楚,只是,此言所臣下所能聽,更非臣下所能言,那就只能裝糊涂,只能用一句疑問來明確告訴雍正:我從未聽過有關皇上的負面言論,否則,如此悖逆之言斷然不會傳到皇上的耳朵里,我早就將其碎尸萬段了。 表忠心? 字字不見忠心,但句句都是忠心,這才叫會說話! ![]() 等到雍正揭曉答案,告訴李衛這個人說的就是自己,李衛給出了這樣的反應:
態度,態度,態度! 別管領導想讓你干什么,更別管領導告訴你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只要記住,凡和領導為敵的人都和自己不同戴天,凡和領導作對的人都應該弄死算完。 你的態度就能決定你的忠誠程度,就能讓領導欣慰,這就夠了。 至于領導隨后的安排,那是隨后的事,隨后再說。 有了李衛的態度,雍正皇帝打算一吐為快,順便將更多的負面言論,更多的刻意抹黑一股腦都倒給了李衛,此時的雍正皇帝就好像一個小媳婦見到了娘家人,盡情述說著自己在婆家受到的委屈。 可恨的是,大理市和刑部都不愿意審理這個案子,他們上折子說,如此悖逆之言,非臣下所敢聽,非臣下所敢問,其實他們心里何嘗不是幸災樂禍呀 閨女受委屈,希望娘們人幫忙出氣;雍正受委屈,當然希望“自己人”幫忙出氣;也就是說,雍正希望看到李衛的態度。 李衛隨即給出了該有的反應:
態度非常明確,毫不拖泥帶水,我就要弄死他們! ![]() 可雍正皇帝卻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同樣和小媳婦一樣,此時的雍正皇帝就只想說說自己的委屈,倒倒自己的苦水,可娘們人如果真要動手打了自己的丈夫,她還真不愿意,或者事情還真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李衛呢,親王貝勒們不能動,但我能抱怨吧,能以抱怨的方式來替雍正鳴不平吧:
李衛的這句話高明在哪里? 他用“僭越”乃至“大不敬”的冒險方式來“言領導所不能言”,幫著領導將心中的不快一吐為快。 領導受委屈了,我還管什么斗膽不斗膽,管什么先帝不先帝,其他人統統靠后,在我眼里,領導最大。 雍正能不感動? 更重要的是,李衛還趁機給了雍正一個答案,那就是到底該如何處理弘時?
然后,雍正含淚毒殺親子;然后,李衛獨闖刑部大牢,痛打曾靜;再然后,雍正皇帝對李衛的“荒唐”行為做出了處罰:
對于李衛而言,對于如此行為而言,雍正皇帝的“罰俸一年”幾乎能和“罰酒三杯”劃等號! ![]() 啥意思? 汝之舉動,朕心甚慰,甚慰朕心! 如此李衛,怎會沒有似錦前程,怎會沒有步步高升? 諸君,你學到了嗎?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