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公書院創建于南宋寶慶二年(1226),是江蘇省最古老的書院之一。主建筑為蝴蝶廳(外形似蝴蝶,故名)。書院西側有960多年的古銀杏一株,枝繁葉茂,傳為胡瑗手植。 南宋寶慶1226年,泰州知州陳垓在泰山左側建安定書院,比揚州安定書院早436年。書院又稱安定講堂,后因房屋年久失修,講學停止。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朝廷明令將胡瑗“從祀孔廟,稱先儒胡子”。泰州因此建起崇祀胡瑗的專祠兩座:一在城內東南隙地上,一在城內鐘樓巷。清初,這兩座專祠均已殘破。 ![]() 嘉靖十七年(1538年),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楊瞻來泰州,獲知胡瑗講學故址在泰山附近,即在書院中專祀安定先生,同年十月立《宋安定胡先生講學故址碑》及《安定祠》碑。 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督學耿定向在東講堂祀胡瑗,在西講堂祀王艮。次年,由巡鹽御史朱炳如等集資,王艮次子王襞負責,對祠屋進行了整修。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兵備副使張云鄂捐款修建書院后,改名“泰山書院”;次年,在修葺泰山岳武穆祠的同時,修葺了安定祠。 乾隆五年(1740年),知州段元文將書院改名“胡公書院”,其后又兩度重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