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守護人#《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作者花費筆墨特意寫了一段烏進孝交租的情節,縱觀全書,烏進孝也就出現這么一回,而且從表面看,這一段與小說的整體情節并沒有什么直接聯系。 那么,作者為何特意要寫這么一出,其目的和用意又是什么? ![]() 我們先來看一下烏進孝的這份交租單:
從這份清單來看,種類繁多,有地上跑的,有水里游的,有家養的,有野生的,有各類堅果,還有各色粱谷,從而可以肯定,作者寫這一出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交代賈府生活資料的來源。 同時,在這份清單中,還有現銀二千五百兩,對于這筆錢,賈珍并不滿意。他算定應交五千兩銀子,但實際只收到一半。 之后賈珍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不和你們要,找誰去?”,一語道出這一情節的第二個目的,就是交代賈府的主要經濟來源,即莊園收入。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寧府的莊園收入減半了,為何出入如此之大?烏進孝是這么解釋的: ![]() 其一,他說“今年年成實在不好”,從三月下雨一直下到八月; 其二,他轉移話題,將寧府收入與榮府進行了一番比較,以此來證明自己經營的田莊還算好的。 烏進孝在說榮府莊園時,特別說到“那府里八處莊地,比爺這邊多著幾倍,今年也只這些東西,不過多二三千兩銀子”。 從交租清單的種類來看,烏進孝不僅管理著以種糧食為主的農莊,而且還經營著其他類型的莊園。 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弟弟掌管著榮府的田莊,而且從烏進孝的語氣可以看出,榮府的莊地面積雖然比寧府大好幾倍,但收入僅多出二三千兩銀子,其它貢品都一樣。 烏進孝的一番話別有深意,盡管他在賈珍面前表現得很卑微,但他的“解釋”絲毫沒有半點卑微,似乎還有些“霸氣”的成分。 而且有意思的是,賈珍對烏進孝很不滿,又叫他“老砍頭”,又說他“打擂臺”,到最后還是要“好生待他”。 賈珍對烏進孝有種既無奈,又惱怒的情緒,明知道他打擂臺,還沒有辦法對付他,更不敢得罪他。 話說烏進孝不過就是一個莊頭,賈珍為何對他如此客氣呢? ![]() 烏進孝這個莊頭可不簡單,他們兄弟二人并不只是掌管寧榮二府的田莊,手上還有大量的貴族田莊,這與清初所實行的農奴制莊園經濟有很大關系。 清朝不論在入關前,還是入關后,都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是所謂的“圈地運動”。占有土地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供養自身,清朝帝王把土地分給皇室宗親貴族,以及有功勛的軍事戰將。 既然有了土地,不管耕種,還是狩獵,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那么這部分人從哪里來呢?主要有四種來源: 其一,戰爭俘虜,清朝入關前進行了多次戰爭,其中掠奪人口也是很重要的戰利品。 其二,投充壯丁,清朝實行八旗制,在成為統治者之后, 有旗籍的人身價和地位都被抬高。 對于漢人平民而言,土地被掠奪后,清廷以暴力勒民入旗,從而成為田莊奴隸。 清廷還采用少征皇糧的方式誘民帶地投充,因此,許多自耕農民恐地被圈占,或者因苛派錢糧無法上繳,被逼帶田投充內府。 這些人就被稱為投充壯丁。 其三,由莊頭置買的奴仆,莊頭作為莊園的實際管理者,為了增加勞動力,也會購買奴仆。 其四,因罪遭到發配的犯人及其家屬,眾多成員,都被充為奴仆。 從上述可知,清初的莊園制經濟,實際是一種落后的奴隸主莊園經濟,而莊頭作為連接莊園與莊園主的中間人,實際的管理者,在其中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大的。 ![]() 莊園里的壯丁,不僅要受統治者、莊主的剝削,還要受直接管理者莊頭的殘酷壓迫。 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隨著壯丁的不滿與激烈反抗,雖然統治者也實施了各種法律予以打壓,如逃人法,以此來制止壯丁的逃跑,但這種農奴制莊園經濟終究要被淘汰。 到雍正、乾隆年間,也就是曹公生活的年代,一般封建租佃制已經逐步取代了莊園制經濟,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莊頭。 在清入關前,大多數莊頭是從壯丁中篩選,他們幾乎也是一無所有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莊頭憑借頭頂的光環,開始了倚勢橫行,敲詐盤剝,搜刮了大量的銀谷,從而逐漸由管莊奴仆發展為盜典莊地、兼并民田、剝削壯丁和佃農的地主,對莊地的實際支配權力越來越大。 莊頭經濟條件的變化,導致他們的地位和身份得到提升,從奴仆發展為“經營者”,這種變化決定了他們必然要分得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以爭取更大的自由經營莊地的權力。 所以,“烏進孝”這個名字非常有歷史深意,烏便是黑,進就是進貢,孝代表著一種秩序,看似一切都沒變,賈珍還是莊主,烏進孝還是莊頭,寧府也依然能收到莊園收入,但實際上變化非常大。 ![]() 賈珍作為寧府掌門人,對于府里的經濟,以及莊園經濟收入,肯定是非常了解的,他的估算五千兩銀子,實際已經扣除了烏進孝從中漁利的成本,但沒想到的是,烏進孝的胃口非常大,他直接吞掉了寧府一半的收入,甚至更多。 而榮府被莊頭吞掉的財富就更多了,直接導致賈府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胭脂米僅夠賈母食用,賈璉沒錢籌辦中秋家宴,王夫人沒錢辦賈母生日宴,等等諸如此類拮據的表現。這些都足以說明,莊園收入的減少幾乎直接導致了賈府的迅速衰敗。 既然烏進孝如此貪婪,為什么賈珍不能把他換了呢? 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賈府倒是有人去收租,但這些人與烏進孝這個地頭蛇相比,那幾乎是沒有可比性的。 烏進孝與他的弟弟都是莊頭,這已經說明他們是家族式經營,在當地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了。 遠在京都的賈府根本奈何不了他們,而且不僅是賈府治不了他們,就連皇室成員也要給他們幾分面子。 ![]() 康熙中期以后,莊頭們的法律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他們的子弟可以應試入官,賞給八品、九品頂戴。 更為重要的是,莊頭還可以將莊地出租,征收租銀,從而實現了更大的自由經營模式。 在租佃過程中,莊頭發現剝削佃農遠比壓榨貧困不馴的壯丁要容易的多,而且更有保證。因此,莊頭利用壯丁大量逃亡的條件,遠用自由經營莊地的權力,大量地招人租種,封建租佃關系也因此迅速擴展起來。 你說,賈珍怎么換?只能好生伺候著。 由此,可以總結出烏進孝進貢這一情節的第三個目的,從表面看,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章節,實則與冷子興口中的“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與秦可卿的豪華葬禮與賈敬死后的凄涼場景,等各種賈府衰敗的景象,都有著內在的根本聯系。 可以說,這一章節實在大有深意,它既體現了歷史的進程,清朝經濟方式的轉變;又展現了在生產關系的劇烈變動下,那些被淘汰的豪門貴族的衰敗,以及由此引發的人間悲劇。 |
|
來自: 花小鼠 > 《金堆玉砌-賈府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