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善良為什么往往不被善待? 《芳華》中說: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一個人做的好事越多,越不能做錯哪怕一件事。 一個人罪大惡極壞事干盡,卻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當行善成為美德,喜歡造神的大眾就不能容忍一丁點兒的瑕疵。 譬如神不能具有人性。 唐僧就是神的典范,還沒成神呢,就已處處是神的言行了,除了沒有法力。 他的法力得把三個不像神的徒弟帶到西天修成正果才能恢復。 劉峰就該是唐僧,人人都想得他的好處,當然不許他在行善去西天的路上停下腳步,女兒國主越美越休想。 當為惡成為秉性,哪怕一丁點兒的善意都會被視為黑暗中的曙光。 譬如浪子回頭金不換。 有人說不能寬恕陳世峰,因為自始至終他和他父母都沒有向江歌的母親道歉。 我不明白這個邏輯,難道他道歉了就可以寬恕他殺人的罪行? 那法律要來干么用? 我實在懷疑佛家講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是成佛的開始,不是已經成為神佛。 回到開始。 我們為什么不善待善良? 因為善良往往是軟弱可欺、有便宜可占的代名詞,既是唐僧肉,誰都可以吃啊。 這是不是證明了人性其實本惡呢? 唐僧善良得一塌糊涂,叫我們說,善良有時恐怕就是糊涂。 吃了那么多次虧,你見他吸取教訓了沒? 一路上那么多妖魔鬼怪不就是人性中大大小小的惡么。 偏有八十一惡(厄),也磨損不了唐僧心中的至善。 佛曰,善是惡磋磨出來的。 沒有黑暗,彰顯不出光明的可貴。 沒有惡意,彰顯不出善良的稀罕。 我們做不到劉峰式的善良,也不能做陳世峰式的惡人。 因為,我心向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