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將軍的革命生涯同“三”特別有緣分,解放戰爭期間的三次“斗膽直陳”特別為人稱道。 粟裕的三次“斗膽直陳”,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過人膽略、遠見卓識和共產黨人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敢于擔當的寶貴品質,同時為人民軍隊和中共黨史留下了一段佳話。 ![]() 壹| 第一次“斗膽直陳”:關于外線作戰與內線作戰問題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軍委提出以山東、太行解放區的主力實行外線出擊,向南作戰,并于6月26日電令華中分局,要粟裕率華中野戰軍主力兵出淮南,與山東野戰軍配合作戰。 在接到軍委指示后,粟裕從戰場的實際出發,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認為“在蘇中先打一仗”,更為有利。 27日,粟裕以個人名義,發電軍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并在取得華中分局其他領導的支持后,于29日以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的名義再次發電,提出建議“第一階段,仍留蘇中解決當面之敵”。 ![]() 《粟裕軍事文集》244頁 軍委、教員根據戰場形勢變化,最終采納了粟裕的建議,決定:“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 ?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發起了“蘇中戰役”,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七戰七捷”,殲敵5.3萬人。海安一戰,更是創下了敵我傷亡15比1的奇跡。 貳| 第二次“斗膽直陳”:關于發起戰略進攻問題1948年1月初,為擴大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外線,中央決定粟裕率華野3個主力縱隊渡長江南下,開辟江南戰場,吸引敵軍分兵,配合劉鄧大軍的行動。 時任華野副司令員的粟裕認為隨著敵我雙方力量的消長和戰略戰術的變化,解放軍在長江以北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更有利于加速勝利的進程。 經過反復慎重的考慮,1月22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和劉鄧發出了《對今后作戰建軍之意見》的電報(即“子養電”),提出了發起戰略進攻、改變中原戰局的戰略構想,建議在中原戰場上采取忽集忽分的戰法,集中兵力打大仗。由于這一構想和建議事關戰略全局,電文最后,粟裕用“管見所及,斗膽直陳”的語句,表達了自己的慎重。 ![]() 粟裕子養電 ?粟裕的建議引起了中央的重視,教員除在電報稿上逐句圈點外,還特別指示周恩來、任弼時和正在中央參加會議的陳毅傳閱后“再送毛”。盡管中央復議的結果是堅持既定決策,把戰爭引向敵人的后方,但為后來改變決策打下了基礎。 在“子養電”發出后,1月27日,軍委電示粟裕,要他率3個縱隊渡江南進,組成“東南野戰軍”,執行寬大機動任務,以吸引敵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并要求他就渡江的時機、地點和方法等問題“熟籌見復”。 ![]() ?粟裕一方面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指示,認真研究渡江的具體方案,著手做好南進的準備,另一方面進一步研究改變中原戰局發起戰略進攻的最佳方略。 叁| 第三次“斗膽直陳”:關于3個縱隊暫不過江的問題經過兩個多月的反復思考,4月17日先向劉鄧發電征得同意后,18日粟裕再次致電軍委,建議華野的3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而是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電文最后說“以上是職個人不成熟的意見……斗膽直陳,是否正確,尚祈指示。我們對南渡準備仍積極進行,決不松懈”。 ![]() ?粟裕多次來電堅持中原決戰,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教員要陳毅、粟裕赴河北中央駐地當面匯報。 1948年4月底到5月初,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5大書記集體聽取了粟裕的匯報,當場決定采納他的建議,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一個大殲滅戰。同時,中央任命粟裕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 ![]() 城南莊 隨后,粟裕按照中央的要求,于1948年6月和9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發起了豫東戰役和濟南戰役。其中,豫東戰役不僅創造了我軍歷史上一次戰役殲敵9.4萬人的空前戰績,更迅速改變了中原戰局,為全國戰局由戰略進攻發展為戰略決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久,又勝利地發起了淮海戰役,將國民黨的主力殲滅于長江以北。為渡江南進,減少江南富庶地區的戰爭損失,加快解放全中國的進程,作出了卓越貢獻。 對粟裕的這一次“斗膽直陳”,周恩來后來評價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構成了以后淮海戰役設想的最初藍圖。”張震后來評價說:“為爾后的戰爭實踐證明,是非常正確的,使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進程大為縮短?!?/span> 結語粟裕將軍的“斗膽”來自于對黨和國家的赤膽忠心,來自于對戰爭情況的客觀分析,來自于對作戰經驗的總結歸納。 沒有對黨和國家的赤膽忠心,就沒有“斗膽”的坦然和勇氣。粟裕將軍站在全軍的立場,以革命勝利為重,以全國戰況為據,有了這份赤膽忠心,使得他能夠勇敢陳述,坦然面對,無所畏懼,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認可,取得了最終的革命勝利。 沒有對戰爭情況的客觀分析,就沒有“斗膽”的魄力。粟裕將軍敢于三次“直陳”,基于對戰況客觀的分析,對軍事知識的積累,對作戰計劃的謀劃。沒有對事物的客觀分析研究,就不能建立周密的戰略構想,就不能形成切實可行的計劃,也就沒有了“直陳”時的那份自信和魄力。 ![]() ? 編輯 沒有對作戰經驗的總結歸納,就沒有“斗膽”的自信,也不可能獲得支持。粟??芍^是戎馬一生,每次作戰都沖鋒在前,頭部、臂膀、臀部、腳踝等處先后6次負傷,這些傷痕沒有嚇住勇敢的粟裕將軍,而是為他以后的作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通過一次又一次與敵人的交鋒,使他對敵人的作戰方針了如指掌,通過一次又一次與戰友并肩作戰,使他清楚戰士的勇氣和激情。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特別是他善于對作戰經驗進行總結和歸納,使得可以透徹分析作戰的利與弊,使得作戰計劃周密可行,對于中央和主席具有說服力,最終獲得支持并為解放戰爭作出不朽功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