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電腦和手機的廣泛使用以及隱形眼鏡的長期佩戴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人眼睛開始出現問題。如果出現眼睛干澀、疲勞酸脹、疼痛、異物感、紅血絲、畏光等癥狀,可能提示罹患干眼癥。如何防治干眼癥,一起來看看吧! 干眼癥是以液性淚液產生減少、粘液分泌異常和瞼板腺功能障礙等各種原因引起的淚液膜液性成分的絕對和相對缺乏、眼表淚液分布異常、淚液蒸發增加為共同特征的綜合征。 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眼疲勞、眼干澀、異物感、燒灼感、畏光、眼紅、視力波動等,并有不同程度的眼表損傷,重度干眼癥表現為角結膜干燥、潰瘍、瘢痕、角膜血管翳等,病變持久可使角膜透明度下降、視力減退,從而影響工作和學習生活,甚至可以導致失明。在某些環境下,如在有煙霧、有刺激性氣味的空間里,癥狀明顯加重,患者常難以耐受。 隨著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改變,干眼癥已成為眼科發病率最高的眼表疾病之一,有調查顯示年齡再30~40歲人群中超過20%患有干眼癥,7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則高達36.1%。 引起干眼癥的原因有很多,青壯年患干眼癥的主要原因是熬夜失眠、其次為長期使用電腦及吸煙,另外,與空氣質量差、霧霾天頻發也有密切的關系。 針對高發的干眼癥,普及防治知識、注意用眼衛生極為重要。空調房間內空氣濕度低,會使用液蒸發過快,看手機、電腦時間長,則使眨眼頻率降低,包括在空氣污染的外界停留時、間過長,這些都是干眼癥的誘因。而減少吸煙、不要熬夜、隱形眼鏡佩戴時間不要過長,都會防止干眼癥的發生。 干眼癥的治療可分為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藥物治療:通常指物理療法,包括熱敷、清潔、眼瞼按摩等。可佩戴硅膠眼罩、濕房鏡及繃帶角膜接觸鏡等,也可行淚道栓塞。 藥物治療:常用的中成藥有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等。西醫中常用的是人工淚液,有多種劑型,應盡量選擇不含防腐劑的;遵醫囑使用,避免自行隨意使用眼藥水。 手術治療:包括永久性淚小點封閉、瞼緣縫合術、眼瞼手術、頜下腺移植手術等。 干眼癥在中醫中屬 “燥癥”范疇。《素問·宣明五論》曰:“五臟化液,肝為淚。”,肝腎陰虛,肝之陰液不足,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肺為涕,肺之宣降失職、燥傷肺陰則不能上榮于目。《諸病源候論》曰:“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為淚。”中醫認為干眼癥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當五臟失調,其正常功能受“燥”所傷,必會導致肺、肝、腎津傷液耗,不能發揮其生理功能,而發生本病。干眼癥常見為肝腎陰虛型,治當補益肝腎、滋陰養目,常用方劑就有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 【成 分】 枸杞子、菊花、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方解】 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其中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枸杞子、菊花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 凡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或眼睛干澀、或視物昏花、或迎風流淚、或羞明畏光等皆可選用。 【成 份】 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枸杞子、菊花、當歸、白芍、蒺藜、煅石決明。輔料為煉蜜。 【方解】 本方由杞菊地黃丸加當歸、白芍、蒺藜、煅石決明、煉蜜而成。其中杞菊地黃丸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當歸、白芍補血養肝;蒺藜、煅石決明平肝明目。全方配伍,共成滋腎養肝,平肝明目之劑。 【臨床應用】 凡老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老花遠視、干眼癥等見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中醫辨證屬肝腎陰虛所致者,皆可選用。 對于已經患有干眼癥的患者,除了中、西藥的各項治療外,可配合中醫按摩手法,具體步驟包括: 1、 按揉睛明穴:雙手洗凈,閉眼,用雙手拇指點按睛明穴,30次左右。 2、 按太陽穴、輪刮眼眶:拳起四指,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按住太陽穴,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刮眼眶,上側從眉頭開始,到眉梢為止,下面從內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20次。 3、 按揉四白穴:左右食指與中指并攏,放在鼻翼兩側,大拇指支撐在下腭骨凹陷處,放下中指,食指在面頰中央按揉,30次。注意按揉面不要太大。 4、 按揉風池穴:用雙手拇指放在腦后的風池穴點揉30次。 5、 按揉合谷、太溪:用拇指對合谷、太溪進行點揉,每穴1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