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晚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喪權辱國、腐敗無能,有關它的“丑事”實在是車載斗量、無以計數。但是在這一片混亂中,依然涌現出不少出色的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這其中清末農民起義中表現出色的“忠王”李秀成就是一個典型,他幾乎以一己之力維系了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讓后者在清廷多路大軍的圍困下,屢次覓得生機。 而且即便兵敗被俘,李秀成也始終表現的大義凜然,是頗受人認可的忠義之士。 據悉,李秀成被湘軍俘虜后,曾經寫下了一份幾萬字的供詞。但曾國藩卻不敢將原本呈上,而是找人重新謄寫后才上交。直到1963年,李秀成供詞的原本被披露,被掩藏的真相才重見天日。 ![]() 李秀成 一舉抓捕心頭大患1864年6月,困擾清廷十余年的太平天國運動終于走向了末路,湘軍在經過數十天的努力后,終于找到合適的機會,炸塌了天京城墻。失去防護后,天京城很快便全線失守。 《清史稿》中清晰記載了這次行動:國藩以江寧久不下,請鴻章來會師,未發,國荃攻益急,克之。 對曾國藩來說,天京城的陷落意味著他已經拿到了平滅太平天國軍的最大功勞。當然,如果能將幾個重要人物一一擒獲的話,那自然是錦上添花,會讓他未來的官場之路愈發穩固。 ![]() 曾國藩 然而壞消息卻接二連三的出現,先是洪秀全的獨子洪天貴福在李秀成的掩護下成功逃離,接著陷入重重圍困的“忠王”李秀成又不翼而飛。 前者曾國藩并不算重視,因為洪天貴福能力有限、不足為懼;反而是忠王李秀成的消失讓他心中惴惴不安。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李秀成此人確實是極有才干,堪稱太平天國后期的中流砥柱。這位出生在廣西貧寒家庭的普通人很早就加入了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國初期的戰斗中就展現出不凡的能力。 ![]() 李秀成雕像 在接連獲勝后,李秀成年紀輕輕便成為太平天國右四軍的統帥,統領一支強悍的軍隊。本來他這樣的年輕人需要磨勘很長時間才能上位,但偏偏一場“天京事變”讓太平天國的高層幾乎被一掃而空,這就給了李秀成迅速掌握大權的可能。 而他也沒有辜負洪秀全的信任,在成為太平軍的實權將領后,他多次率領部隊阻擊湘軍,尤其是在江南江北大營的幾次戰斗中,更是給曾國藩的部隊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就連后者的胞弟都在戰斗中喪生,一度打的湘軍節節敗退,形勢危急。 好在善謀全域的曾國藩憑借強大的布局能力和朝廷源源不斷的支持,頂住了來自太平軍的猛攻,還再次圍困天京。 最終逼得李秀成投鼠忌器,在正面戰場逐漸陷于被動。 ![]() 李秀成 因此,曾國藩最怕的就是天京陷落后,讓李秀成逃之夭夭。這就相當于給后者去掉了束縛,以李秀成的號召力,隨時可以糾集出新的叛軍,太平天國運動很可能東山再起。 幸運的是,沒過幾天后曾國藩就收到了李秀成被捕的好消息。 原來他藏匿在農戶家中時被村里的保長認出,后者派人趁農戶外出的時候將李秀成擒獲,隨后緊急送到了湘軍的大營。 總算沒讓心腹之患逃離自己布設的天羅地網,曾國藩一向古井無波的臉上也浮現了笑意。他知道沒有了“忠王”,太平軍將難成氣候。 ![]() 曾國藩 李秀成供詞的消失和曾國藩預想的一樣,李秀成這樣的英雄人物被捕之后既沒有怨天怨氣地哀嘆,也沒有卑躬屈膝的投降。他平靜地接受了曾國荃的報復,在后者的酷刑之下依然保持著一臉淡然。 面對如此油鹽不進的死硬派,曾國荃也沒了辦法,最后還是只能請曾國藩出山。雖然處于敵對的陣營,但李秀成對曾國藩這樣的能臣還是非常欣賞,兩人在牢中相談許久。 沒有人知道曾國藩到底和李秀成說了什么,后世能知道的是,在此之后,李秀成便沒有再遭受任何刑罰。 而曾國藩也給他提供了筆墨紙硯,讓其交代罪過,寫下供詞。 ![]() 李秀成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秀成在短短的幾天內就洋洋灑灑的寫下了好幾萬字的供詞。這些供詞的主要內容非常明確,李秀成認真回顧了太平天國的發展進程,在結合相關的內容分析和總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即大名鼎鼎的“敗滅十要”。 一直到現在,李秀成的這份供述依然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而他對敗亡原因的分析也非常精準,和后世歷史學家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幾乎不謀而合。 比如除了對洪秀全執政中各種問題的抨擊,李秀成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兩個:一是錯誤的分兵北上;另一個則是“天京事變”導致石達開出走,以至人心惶惶,內部從此離心離德。 ![]() 洪秀全 總的來說,這份供詞對太平天國的發展進行了全方面的剖析,攻擊力度極強,倒也勉強算符合曾國藩的需求。 然而,這份看上去沒什么毛病的供詞到了曾國藩手中后,卻很快消失了。后來呈給清廷的奏折是他另外找人謄寫的,而且內容出現了刪改,文字從之前的接近五萬直接減少到了28000字。 不僅如此,之前還一派名臣風度的曾國藩忽然變了臉,著急忙慌地派人處死了李秀成。曾國藩此舉顯然是不符合程序的,李秀成這樣的叛軍重將應該押解進京,交給皇上和朝臣處理。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曾國藩的做法都顯得頗為心虛,仿佛是在刻意殺地人滅口。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懷疑,李秀成的供詞中肯定不止“敗滅十要”,必然有一些對曾國藩不利的內容。 ![]() 李秀成 幾筆改動、坐實功勞不過,考慮到李秀成供詞的原本已經徹底消失了,所以猜測只能是猜測,無法得到證實。而此時的曾國藩剛剛剿滅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國,些許小錯朝廷自然不會追究。 不過這個歷史謎團最終還是解開了,因為曾國藩的后人曾約農在1963年獻上了被曾家保存多年的李秀成供詞原本。 一番對比后,歷史學家終于搞清楚曾國藩當年為何要如此行事。 首先,在李秀成的供詞中有很多對太平天國覆滅真相的還原,這一點對曾國藩是很不利的。因為他在送給朝廷的奏章中偽造了很多內容用來請功。李秀成的供詞一旦被送入京中,之前“騙取”的功勞就很有可能被收回。 ![]() 李秀成 比如為了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謀求高位,曾國藩特意把洪秀全的死按在了弟弟的身上。在上報給朝廷的奏疏中,他是這樣描述的,太平天國的邪教頭子洪秀全是被自己弟弟的破城之舉逼得自殺的。 但李秀成的供詞中坦白了洪秀全去世的真相,后者早在天京城破之前就已經去世。而且并非自戕,是因病去世。 這份供詞到了朝廷,曾國荃的功勞就要黯淡很多。 其次,因為天京城久攻不下,曾國藩沒少遭到朝廷的斥責。雖然他最后也完成了對太平天國的圍剿,但是之前耗費的大量人力和物力,還是給這份功勞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洪秀全雕像 因此,曾國藩在李秀成的供詞中特意加入了這樣一句“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這句話的意思是李秀成認為洪秀全為了保住天京城,把所有兵馬都調動過來的做法是錯誤的。 有了這句話,曾國藩的湘軍久功不克就不是什么問題了,反而顯得好像因為他們的猛攻,才導致了洪秀全的一意孤行。 但如果僅僅只是為了這些內容,還不至于逼得曾國藩要殺人滅口。 畢竟此時太平天國已經覆滅了,曾國藩的大功已經到手,清廷不會因為一些細節對不上就直接翻臉。所以,真正讓曾國藩的憂慮還另有其事。 ![]() 曾國藩 看似褒獎、實藏殺招而這部分關鍵的內容就在李秀成供詞的第74頁以后,如果說前面的內容只是簡單的刪減后者是修改。74頁后的內容則是完全消失了,直接從李秀成的原本中撕掉了。 好在曾約農把這部分撕掉的內容也公布出來,它包含兩方面內容。一些是對曾國藩的追捧,比如稱贊后者是救世之臣,是大清的功勛名將,沒有他的存在,太平天國是無法被攻克的。 當然,這部分內容只是諂媚了些,看似并不值得被去除。 但它和另一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就了不得了,因為李秀成在供詞中還寫了一番勸解之語。這些內容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以至于曾國藩看到后,二話沒說就將其去除,還把李秀成直接滅口。 ![]() 李秀成畫像 這部分消失的內容其實就一個主題,那就是勸曾國藩舉起義旗,反抗清廷。李秀成認真地幫助曾國藩分析了局勢,認為此時的清廷已經不堪一擊,八旗軍隊和綠營兵完全不是湘軍的對手。 而且李秀成還表示,如果曾國藩愿意反抗大清的話,他會立馬召集太平天國的舊部,為湘軍增添超過十萬的有生力量。有了如此強大的戰力,清廷根本就不堪一擊。 然而,曾國藩對這個提議完全沒興趣。 一方面他自詡為“半個圣人”,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無論如何都不會做亂臣賊子。 ![]() 曾國藩雕像 另一方面,李秀成對湘軍也不了解,后者看似在曾國藩麾下,但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并非鐵板一塊。 所以,曾國藩認為這個提議完全沒有一絲可行性,根本不會考慮。而這件事一旦被皇帝知道,以滿人對漢人的猜忌,曾國藩一家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他果斷撕掉了這些內容,還急匆匆地違規處死了李秀成,免得對方上京后再生波折。 ![]() 李秀成 結論總的來說,曾國藩對李秀成供詞的處理是完全沒問題的。雖然銷毀原本可能會讓清廷產生懷疑,但是此時的他也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否則的話,等待曾家的結局很有可能是滿門抄斬。 李秀成或許也知道自己挑撥離間的做法大概率會被曾國藩看穿,但這就是一個試探,反正也費不了多少功夫。 萬一湘軍首領志得意滿之際出現疏漏,那這份看似誠意滿滿的供詞就會成為致命的證據。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興亡:揭示天國盛衰的歷史真相》——劉仁坤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張宏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