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一直有“五湖四海”的說法,其中“四海”的說法在各類神話典籍中頻繁出現,包括東海、西海、北海和南海。其中東海和南海是現實存在的,而所謂的西海和北海似乎已經不存于世。 根據歷史典籍分析,“西海”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如今的里海,一說則是青海湖。而“北海”也有類似的說法,兩漢典籍描述的“北海”是大名鼎鼎的貝加爾湖,而唐代則改為了鄂霍次克海。 不過,大部分人更認可貝加爾湖是“北海”,因為它曾一度處在中原王朝的疆域內。可惜,如今貝加爾湖包括整個西伯利亞已經全部歸屬于俄羅斯。 那么,這片領土是何時被俄羅斯人收入囊中的?它當時采取了怎樣的征服手段? ![]() 貝加爾湖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鄂霍次克海相對更符合“北海”的說法,但是國人心中還是更認可把這個名頭放在貝加爾湖上。因為它在歷史上曾經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貝加爾湖距離中原王朝的腹地極為遙遠,即便是對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言,它也是極其遙遠的苦寒之地。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里都少人居住,甚至一度成為罪犯的流放之地。 而貝加爾湖第一次出現在古代中國的史書中也是因為這個用途。 漢武帝時期,蘇武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卻被后者扣押。匈奴單于使出渾身解數去勸降,都無法讓蘇武屈服。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把后者流放到邊境牧羊。 ![]() 蘇武 而蘇武去的地方正是如今的貝加爾湖,它以“北海”之名出現在《漢書·蘇武傳》中: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 在此之后,大名鼎鼎的冠軍侯曾帶兵打進匈奴王庭,不僅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壯舉,還一路派人追擊到貝加爾湖。《史記》中對此有記載:“(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這里的瀚海指的就是貝加爾湖。 除了霍去病,東漢時期的竇憲也曾經大敗匈奴,完成了燕然勒功的壯舉,他也派兵追到貝加爾湖以北的區域。《后漢書》記載道:遂及單于于西海上,宣國威信,致以詔賜,單于稽首拜受。 ![]() 匈奴 匈奴滅亡之后,貝加爾湖所在的區域周轉于各個游牧民族政權,這片土地先后被鮮卑、柔然和突厥人掌控。一直到大唐建立后,中原王朝才第一次將其收入囊中。 公元650年,唐軍消滅了突厥車鼻可汗所屬的部隊,突厥諸部全部被大唐掌控。 隨后,唐高宗將這片區域設置為瀚海都護府,其轄區包含葉尼塞河上游和貝加爾湖周圍地區。 可惜的是,這片區域距離中原腹地實在是太遠了,大唐并沒有在這里安排官吏進行管理。所以后突厥復國后,這片區域很快就被奪了過去,而唐朝對此也不甚在意。 ![]() 元朝 又過了幾百年,在元朝完成天下一統后,貝加爾湖及其周邊區域才再一次回到中原王朝的掌控中。這一次,它被劃入了嶺北行省,但元朝也還是將其視為邊緣地帶。 等到明朝建立后,這部分區域一直被漠北蒙古掌控。 朱棣雖然發動了五次北伐,對北元的殘余勢力給予了沉重打擊。但他最遠就打到今天的烏蘭巴托,距離貝加爾湖還有將近1000公里。 ![]() 朱棣 可以這么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貝加爾湖所在的區域一直游離各個勢力的統治邊緣。它雖然有著充沛的水源和富饒的土壤,但因為距離核心區域太遠,大部分勢力對其興趣都不大。 不過在進入17世紀后,一個來自歐洲、對領土擴張有著極其強烈渴望的國家,改變了貝加爾湖和西伯利亞不受重視的局面。這個國家正式當時逐漸開始崛起的沙皇俄國。 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俄羅斯逐漸走向強大。 但當時歐洲各國的實力都在極速膨脹,俄羅斯很難向西擴張,于是它把目光轉向了東方,決定征服廣袤的北亞地區。 在此之前,沙皇俄國已經在1598年正式消滅了西伯利亞汗國,掃清了自己進入北亞的最大障礙。 ![]() 沙皇俄國 在這個過程中,充當沙俄擴張先鋒的哥薩克人開發了最適合北亞的擴張打法,那就是通過剝削周圍游牧民族完成原始積累,然后沿著西伯利亞四通八達的水道來修建軍事要塞,并在其周邊開墾領土。 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做到就地補給,后續還能做到自給自足,一舉解決了征伐北亞的核心難題——后勤。 公元1619年,哥薩克人沿著葉尼塞河建立了葉尼塞斯克這個據點,8年之后,他們又在上游地區建立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據點。有了這兩個據點作為根基,哥薩克人已經擁有了向貝加爾湖進軍的能力。 但他們并不是此地唯一的競爭者,在17世紀的前中期,還有一個龐然大物也在飛速發展。 ![]() 努爾哈赤 它就是位于東北亞的滿清,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女真登上歷史舞臺。20年后,皇太極稱帝,正式建立大清。此時的大清已經完成了對漠南蒙古的統一,并開始與喀爾喀等漠北蒙古部落聯系,意圖將后者收為藩部。 好在皇太極此時對于掌控蒙古諸部的領土并不在意,他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都放在與明廷的對峙上。這就給了哥薩克人充足的時間。 公元1632年,俄國人建立了雅庫茨克據點,掌握了從勒拿河進入貝加爾湖的途徑。不過“天蒼蒼野茫茫”的西伯利亞地區實在太廣袤了,以至于哥薩克人此后用了整整11年才終于抵達貝加爾湖西岸。 不過,貝加爾湖并非無主之地,俄國人的殖民之旅開始前還需要解決當地的蒙古遺民。 ![]() 哥薩克人 其實在貝加爾湖一帶的森林草原地區很早就生活著一部分蒙古人,他們一度被稱為“林木中百姓”。這些人后來遷徙到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在與當地居民混居后逐漸成為了布里亞特族。 在找到貝加爾湖之前,俄國人就已經與布里亞特人狹路相逢。 1631年,他們在葉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從此展開了長達25年的戰爭。 哥薩克人因為有著強大的武器裝備支持,在局部的遭遇戰中總是能獲得勝利。不過他們進入西伯利亞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很難形成對布里亞特人的壓制,所以雙方的戰斗一直處于膠著狀態。 為了徹底拿下貝爾加湖周邊地區,沙俄開始向西伯利亞加派人手。1644年,第二批100名哥薩克人抵達了奧薩河口,并且在這里修建了名為奧辛斯克的據點。 ![]() 哥薩克人 但是這批人到達貝加爾湖后,卻在和布里亞特人的對抗中落入了下風,不得不轉移陣地。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以上安加爾斯克為據點不斷和布里亞特人周旋。 后者在哥薩克人的打擊下,逐漸落入了下風,生產和生活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公元1647年,哥薩克人建立了庫爾圖克據點,這個堡壘讓布里亞特人的活動范圍受到極大限制,不少部落開始選擇向哥薩克人臣服,給后者繳納了不少糧食和物資。 為了加快攻略貝加爾湖的進度,沙俄又派出了60名哥薩克騎兵進入這片區域。1648年,這些人修建了巴爾古津斯基堡,進一步壓縮了布里亞特人的生存空間。 ![]() 哥薩克人 到1652年,還繼續反抗的布里亞特人已經很少了。 這一年,伴隨著大名鼎鼎的伊爾庫茨克完成修建,蒙古人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 到了這個時候,俄國已經不再把布里亞特人放在心上,他們把目光轉移到外貝加爾區域。從這里繼續往東,就是滿清的地盤。 公元1654年,舉世聞名的尼布楚城出現在外貝加爾邊疆區,它的建立標志著俄羅斯人在這里徹底站穩了腳跟。沒過多久,大勢已去的布里亞特人選擇了徹底歸附于沙皇俄國。 ![]() 尼布楚城 到了這個時候,俄國人已經在事實上掌握了貝加爾湖及周邊區域,但是他們在遠東還有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滿清。 公元1683年,這兩個當世強國在雅克薩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因為在戰爭開始之前,康熙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所以雙方的第一次對抗,清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但是沙俄在投降之后很快出爾反爾,他們趁著清軍回撤的機會,再次派兵占領了雅克薩。這一次俄國人修建了防御力極強的堡壘,不過最終還是被清軍圍困至彈盡糧絕,最終只能選擇與大清和談。 1689年,國人耳熟能詳的《尼布楚條約》正式簽訂,條約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不過,在條約簽訂的過程中,雙方對貝加爾湖地區的歸屬產生了不小的爭議,最終選擇將中段邊界留待之后再議。 ![]() 《尼布楚條約》 這一等就是將近四十年,在這個過程中,俄國人可謂是百般推諉。 一直等到中亞的準噶爾部強勢崛起并發動叛亂后,沙俄才提出和清廷繼續商討邊境的劃定。 在談判的過程中,俄國不斷利用準噶爾部來要挾清廷,而后者又臨陣更換了強硬派隆科多。以至于最后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中,清廷比預期減少了1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就包含貝加爾湖南部、烏丁斯克以及色楞格河下游等地。 當然,清廷的態度也能理解,貝加爾湖南部遠離中原腹地,此前一直屬于蒙古人的領地。能拿到手固然好,即便失去了也沒什么影響,畢竟損失的是蒙古人的利益。 ![]() 貝加爾湖 總的來說,邊境劃定的完成,預示著沙俄從法理和實際兩個層面獲得了貝加爾湖周邊區域的主權。這片龐大而肥沃的領土在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運營后,終于納入了沙俄的版圖。 回過頭來看,沙俄能夠順利從蒙古人手中奪得貝加爾湖及其周邊領土,首先肯定有裝備和武器上的優勢。 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們制定的殖民策略行之有效,通過沿河修建火力據點的方式,哥薩克人將偌大的西伯利亞連成了一個整體。 |
|
來自: 新用戶52932121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