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奕今年31歲,北大老師,沒有四大也沒有tenure,既沒有解決數學界的知名猜想,也沒有獲得國際獎項,在數學圈內也沒有收獲太多的聲望。 換言之,他認為韋東奕無論在科研還是在名望上,成就都不過如此,不能憑借幾塊金牌,亦或者饅頭配著礦泉水的作風,就拿到數學界的最高獎項。 是否被“稱神”,并非完全在于成就和地位 反觀菲爾茲獎的首位華人獲得者丘成桐,22歲博士畢業,27歲證明數學重要猜想并獲得斯坦福大學正教授職務,33歲拿到菲爾茲獎。 ![]() 可見韋東奕和丘成桐年輕時的差距不止一星半點,但丘成桐先生沒有被稱為“神”,反倒是韋東奕這個后輩被封為“韋神”,不知是戲謔還是捧殺。 丘成桐曾經這樣評價韋東奕:韋神其實是一種說法,韋東奕距離被“封神”,還差很長一段路要走,相比之下,丘成桐先生更贊許北大已經拿到了斯隆獎和戴維遜獎的丁劍。 可見在清北學府內,成就和天賦遠高于韋神的并不罕見,筆者以為,大眾之所以對韋東奕稱神,不單單是沖他的成就和地位,更是表達了對他的喜愛。 ![]() 無人不知的韋神,和其他默默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做貢獻的優秀學者,他們同樣值得尊敬。 但在筆者眼中,韋東奕有著比成就和天賦更加寶貴的品質。首先是純粹,他對數學的熱愛,純粹到忘乎所以。 其次是他的謙卑,雖然在外界被奉為“韋神”,但無論是面對同行學者,還是面對北大的本科學生,他沒有真的以“神”自居。 ![]() 以他的天賦和努力,雖然想比肩曾經的丘成桐還是有很大差距,但面對北大學子,他也有資格夸耀。 但他沒有,面對夸獎,他總是靦腆地擺手,面對學生的回答和贊美,他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學生肯定,并且由衷地回應:你也很厲害。 最后,也是筆者認為最寶貴的一點,韋東奕有感恩之心,無論對母校還是對國家,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培育恩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