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很多企業開始推行合伙人商業模式,希望改變員工身份,從雇傭與被雇傭的勞資關系轉變為共同創業的合伙關系。 合伙人制瞬間成為了熱門詞匯,萬科、小米、阿里巴巴、海爾等眾多企業紛紛推出相關改革措施。 這是一個個體價值崛起的時代,變革與創新是企業的主旋律。在這場風起云涌的變革浪潮中,有一種創新機制,不可不察,不可不變,那就是合伙人管理制度。 萬科總裁郁亮說:“雇傭時代已經過去,合伙時代已經到來!”把核心員工變成合伙人后,奇跡出現了。 (1)華為,為什么能從4萬元發展到1000多億美元,成為世界500強?因為他在90年代就開始實行全員持股合伙人模式,開始與客戶在全國建立合資公司。 (2)韓都衣舍,2008年導入合伙人管理制度,連續10年在互聯網服裝品牌排名第一名,業績突破20億元。 (3)旭輝地產,2012年導入合伙人管理制度,連續6年業績保持70%增長成為地產行業超級黑馬。 (4)愛爾眼科,2014年導入合伙人管理制度,5年成為眼科連鎖醫療第一名,市值達到800億元。 (5)碧桂園,2014年導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為中國地產第一名,業績突破5000億元,這一切都是合伙人管理模式機制的魅力所在。 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在人人創業時代,優秀的人才憑什么留住?最好的辦法是成為企業合伙人。怎么合伙?一般有以下八種模式。 1 分紅 傳統的雇傭制度中,激勵體系是工資+提成+獎金+福利。而分紅模式是在傳統的薪酬體系下增加利潤分紅,津津樂道的是永輝超市。永輝確定門店業績標準,超過業績標準的增量利潤按比例分紅,比如三七或四六。每個門店,受地區人口、面積、經濟等因素影響,分紅比例有所不同。店長根據門店崗位的貢獻度對分紅部分進行二次分配,基層都有份。有位肉禽科長說,現在每個月都能多拿一兩千元分紅,多的時候兩三千元,相當于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一番。 2 虛擬股 虛擬股并不是真正的公司股份,但和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紅也是相似的,經典代表是華為的虛擬股。華為根據崗位貢獻給員工配股,員工出錢購買這些股份,錢不夠時公司擔保去借。第二年公司根據利潤核算每股分紅,只要公司賺了,員工就有分紅。 當然,這個具體的操作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搞合伙人制度,建議聘請顧問,否則很容易出問題。華為每年的業績都是暴漲,為什么?因為不暴漲,公司沒有增長,沒有利潤,大家買的虛擬股都拿不到分紅。所以,人人拼命加班,否則,即使領導不管你,同事也會用口水噴你。 3 期權實股 如果公司不上市,就是虛擬股。如果公司的目標是上市,給員工分配的股份就是期權,一旦上市,就是大把的錢。比如,給某個高管配期權股0.1%,或者300萬股,這個配股可以賣給員工,也可以送給員工。賣的話,價格一般比較低。 如果已經是上市公司,怎么辦呢?公司很多都有期權池,或者通過增值擴股的方式擴大公司股份數,或者有的老板把自己的股份拿出來分給員工,比如周鴻祎說拿出10%的股份分給合伙人。這里面的操作是非常復雜的,非常嚴謹的,一不小心就會出問題,比如富安娜的股權分配就出問題了,由合伙人變成了仇人。在這里建議尋找專業的團隊來設計。 4 項目跟投 公司某個具體的項目,為了提高項目成功概率,采用項目跟投機制,每個員工都可以投。打牌賭錢的時候,旁邊的人都可以押注。打牌下押注往往靠運氣。跟投也有運氣成分,但更多的是靠團隊,靠努力,靠實力。最著名的就是萬科的項目跟投。公司管理層和項目管理人員強制跟投,總的跟投比例不超過3%,沒有錢可以找公司幫助解決,其他的普通員工和供應商都可跟投。 這樣一來,費用減少了,效率提高了,矛盾自己解決了,推諉、扯皮全都躲起來了,牙也好了,腰也不痛了。后來碧桂園也采取這種模式,干得熱火朝天,碧桂園市值一路暴漲,高峰期超過5000億,超過萬科,都是合伙人制惹的禍。 5 內部創業 公司要成立新的公司運作新的業務,或者員工提出新的構想,成立新公司運作,這時,員工可在現有資源架構下,開始內部創業,員工出錢,公司也出錢,一般公司處于控股位置。那么,雙方的命運就綁在一起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較火爆的是芬尼克茲裂變模式,海爾的創客模式。 芬尼克茲的老板宗毅用十年創立了13家內部合伙人公司,自己非常輕松,天天出去吃喝玩樂,一樣賺大錢,現在也開始搞培訓了。芬尼克茲老板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一個掌控公司銷售命脈的總監要出去創業,打死他都留不住,于是便有了后來的裂變式合伙人機制。 6 業務獨立 和一些老板聊天時,我問老板,有沒有銷售團隊?老板說以前有,現在沒了,都是靠朋友介紹和老客戶,主要的業務員還是自己。為啥不招聘銷售團隊?老板說,以前招過,他學會了,就出去自己做了。 這就是現實,好的業務員,即使不好的業務員也想自己當老板。這個時候,傳統的銷售模式需要變革,每個業務員可以成立自己的獨立公司,負責一個或幾個區域,讓業務員成為真正的老板,還有公司做后盾,業務員干不干?一般都肯定干!這樣做,一定可以留下很多優秀的銷售人才。老板可以天天出去喝茶打球,業務一樣暴漲。很多企業老板為什么不這樣干呢?因為很多老板格局還沒有打開,或者沒有遇到好的顧問。 7 門店加盟 很多的行業都是需要線下門店的,都有連鎖系統。時代不同了,如果是直營的話,風險非常大,盈利能力會下降,虧本的更多。前幾年廣州的標卓家具破產了,標卓家具經營二十多年,也是老牌家具企業了,然而,說破就破,令人惋惜。 標卓走直營模式,發展了40多家直營店,以前賺了很多錢,但從2010年開始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最后只好宣布破產。其實,何不把直營店變成員工合伙企業呢?那一定有機會扭轉乾坤。現在很多的企業到處搞加盟,但效果不佳,為什么?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總部缺乏合伙人思維,二是經銷商缺乏合伙人思維。 8 阿米巴經營 阿米巴都很熟悉了,至少聽過很多遍吧,那個稻盛和夫搞的。其實很簡單,很多企業也是這樣做,只是沒有提煉成理論模式。企業可以不上市,可以不成立新的合伙公司,那就把公司分成獨立核算的模塊,按照虛擬公司運作,或者按內部業務交易模式運作,也是一種合伙人模式。比如生產、物流、銷售、人力資源等,都可以成為獨立核算的經營單位,在內部形成了交易鏈,每個獨立核算單位的績效收入上不封頂。為了多掙利潤,都會自動加班加點,保證質量,保證完成任務目標。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以前的傳統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無法滿足核心骨干的心理需求,作為企業的掌舵人,應該順應潮流及時的調整,這樣企業才能做大做強,長盛不衰。(部分取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