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熙,1906年2月12日出生,出生時家住醴陵市枧頭州失鯉浦肖家老屋,佃農。世代貧苦,從他祖父起,過的是,上無片瓦遮風避雨,下無寸地養家立世。世代目不識丁的蔡家,熬到了蔡志廉這一代,生了一個聰明好學的崽,蔡申熙。在蔡申熙出生前后,蔡家有過四次搬家,到了蔡申熙讀私塾的時候,落在醴陵東鄉花麥沖。由于蔡申熙聰明好學,先生只教一年,就教不動了,便轉入了花麥沖附近的初級國民小學,蔡申熙只用兩年時間,讀完四年的課程。 1920年。蔡申熙入醴陵縣立中學讀書,受到了李立三的影響,并在醴陵縣立中學與張國燾有過第一次面談。在此期間,與左權、宋時輪等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1924年與左權、宋時輪、張際春、鄧文儀等12人考入程潛創辦的廣東陸軍講武學校,后因廣東陸軍講武學校缺乏資金,蔡申熙等被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在陳賡的引薦下,見到了周恩來。這一時間,陳賡作為蔡申熙的入黨介紹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走向了人民革命的道路。 1925年,蔡申熙參加了兩次東征,并參加了1926年的北伐戰爭。1927年8月他為賀龍部的團長,參加了南昌起義,12月他又參加了廣州起義,在廣州起義期間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1928年,蔡申熙擔任中共江西省委軍委書記,重建了江西秘密軍事系統。1929年7月,為爭取吉安靖衛團團長羅炳輝起義,蔡申熙做了大量工作,介紹羅炳輝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起義計劃泄露,蔡申熙命令羅炳輝于11月14日提前發起吉安起義,靖衛團被改編為江西紅軍獨立第5團。 1930年10月16日,紅15軍在鄂東黃梅宣布成立,蔡申熙任軍長,全軍共2000余人,創造了紅軍歷史上建軍時間最短的紀錄。紅15軍組建后,蔡申熙進軍皖西,攻克太湖縣城,重創敵人,12月率紅15軍抵達鄂豫皖蘇區。1931年1月上旬,紅15軍與紅1軍合編為紅4軍,蔡申熙任紅4軍第10師師長。 紅4軍成立后,鄂豫邊特委決定以主力尋機包圍根據地外圍的弱勢之敵,調動增援之敵,于運動中消滅其力量,另以一部配合地方武裝,拔除敵人設在根據地內部的孤立據點,破壞敵人的“圍剿”企圖。經過研究,曾中生、徐向前、蔡申熙、許繼慎四位黃埔同學想出了圍點打援、坑道爆破和飄忽戰術等破敵之法,蔡申熙承擔了率部試陣的任務。 蔡申熙試陣的第一仗,是1931年1月26日圍攻湖北麻城北部的磨角樓。磨角樓位于湖北麻城以北40華里,北依煙屎包大山,南扼乘馬崗通往麻城的大路,駐軍為國民黨13師兩個營與民團一部,筑建了堅固的防御體系,一個營與民團守鎮子,另一個營守外圍。蔡申熙率紅10師主力向磨角樓發起攻擊,一個上午,紅10師前赴后繼,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才拿下外圍。在磨角樓鎮上,國民黨軍構建了大碉堡,街上的房子都全部打通,紅軍多次攻擊受挫。在紅軍強烈的攻勢下,國民黨軍求來援軍,許繼慎率11師與10師的一個團打援。許繼慎以逸待勞,對援兵迎頭痛擊。磨角樓守敵見援兵不至,大勢已去,也放棄了抵抗。蔡申熙,率部殲敵500余人。磨角樓一仗殲敵不過千人,但在紅四方面軍戰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使鄂豫皖紅軍有計劃“圍點打援”的戰術更前進了一步,此后這個戰術成為紅四方面軍克敵制勝的主要法寶之一。 1931年2月上旬蔡申熙率部強攻河南光山縣新集鎮,是蔡申熙試陣新戰法的第二仗。新集三面環山,城墻高兩丈有余,城池碉堡全部用長方巖石砌成,異常堅固。紅10師進攻新集一個星期,進展不大。蔡申熙改變策略,每天組織部隊佯攻,暗地里卻利用城北一家小店作掩護,挖了一條四五十米長的坑道到城墻底下,然后用炸藥炸毀新集一段城墻。紅軍戰士沖進城內,全殲守敵1000余人。這是紅軍歷史上最早進行坑道作業的戰例,一舉拔除了根據地內的心腹大患。這次坑道作戰,發生在1931年2月,不管是在井岡山的紅一方面軍,還是在紅四方面軍,或其他紅軍隊伍,在武器落后的所有紅軍隊伍里,綜合起來是第一次,這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創舉,為后來紅軍的前進道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歷史性作用。為此,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中寫道:“蔡申熙同志是紅15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對鄂豫皖紅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蔡申熙試陣新戰法的第三仗,是1931年3月的湖北孝感縣雙橋鎮大戰,這一仗也奠定了鄂豫皖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的最后勝利。 1931年3月,鄂豫皖紅4軍為擴大戰果,主動向平漢路出擊,平漢路北部交通大動脈處于癱瘓狀態。敵軍岳維峻率領第34師前往解圍。1931年3月上旬,紅4軍千里奔襲,戰斗在雙橋鎮打響。這是一場有悖常理的戰斗,國民黨岳維峻部擁有超過6個團的兵力,而紅軍加地方武裝也只有六個團,紅軍兵力處下風,按照常規只能打一場擊潰戰,結果卻打成了殲滅戰。是紅4軍第一次通過運動戰,蔡申熙等率部翻山越嶺,向敵猛插,及時爭奪制高點,包圍了敵34師。在這次戰役中,蔡申熙右臂負傷,在擔架上依然指揮戰斗,最終取得了殲敵一個師的空前大捷,同時也宣告了鄂豫皖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最后的勝利。 蔡申熙領頭的這三次試陣,帶領部隊摸索和實踐新戰法,也讓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許繼慎成為開創紅四方面軍戰略戰術的“黃埔四杰”。 為此,可以說,蔡申熙是紅四方面軍“圍點打援”“坑道作戰”“運動戰”之父,這些功績,也是蔡申熙在新中國建國后被評為36位軍事家之一的有力依據之一。 (原載:《株洲日報》2017年9月9日) ★鐵血軍魂 榮耀致敬★
|
|
來自: 冬不拉拉 > 《中國革命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