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下的岳麓書院,它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其門簾旁的“惟楚有才”準(zhǔn)確無誤的提示湖南省屬于楚地。 湖北省的簡稱是“鄂”,鄂這個字無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很少用到的,因為它僅僅是代表一個地名一種姓氏,或者是外省區(qū)別與湖北省的方位方向?!岸酢笔菍S米郑鴮⒍踝鳛樾帐系淖迦海仓挥猩贁?shù)由其他姓氏轉(zhuǎn)化而來的,所以鄂字很特殊。“鄂”字最早是作為通假字出現(xiàn)的,與“鱷”字相通用,就是鱷魚的意思。 在我國古代的夏商時期,山西一帶的黃河流域鱷魚泛濫,當(dāng)時在那里生活的人們也就建立了一個名叫“鄂國”的小國。后期隨著西周的建國,實力較強的晉國來到山西地區(qū),原來的土著鄂國競爭不過晉國,只得被迫南遷,直到進入湖北地區(qū)的長江流域的沼澤地,當(dāng)時那里環(huán)境惡劣,人煙稀少,南遷的“鄂國”人才勉強站穩(wěn)了腳跟。 ![]() 上圖: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上的湖北省博物館向游人表演的古楚國宮庭里的大型編鐘樂舞,它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古楚國繁榮昌盛歌舞升平的景象。 沒有根基的弱小鄂國很快就消亡了,但鄂國建國處的鄂州卻因為后來的吳主孫權(quán)在此建都并將鄂州改名成“以武為昌”的武昌,但四個月后,他就遷都南京,隨后武昌之名就被原名為江夏以及鄂州的湖廣總瞥府所在地現(xiàn)在的武漢市武昌區(qū)“搶”去了“武昌”之名,而鄂國建國處的鄂州只得仍然選擇鄂州原名繼續(xù)“鄂州”的存在了。 有人認為,湖北是楚文化最耀眼燦爛的省份,為什么不用“楚”作為簡稱?“楚”作為湖北省的簡稱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但難點是在湖北省南邊鄰居的湖南省,因為湖南在“楚”里面也占了一半或者更多的“股份”,雖然湖南省有“湘”的簡稱,但“湘”江與湖北省沒有關(guān)系,如果湖北省用“楚”作為簡稱,就會將“楚”國與楚文化所以的光輝燦爛歷史功績都攬入到自己的懷中。 ![]() 上圖:中國合稱“江淮河漢”四大江河的漢江發(fā)源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向東南方向奔騰了1577公里后在武漢匯入長江,漢口之名由此誕生。 “楚”肯定是不能作為湖北省簡稱的,因為楚文化的光輝燦爛歷史是湘鄂共同創(chuàng)造的歷史文化財富。而且這里面還有個湖北省民間的猜疑:湖北省的簡稱不叫“楚”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武漢的簡稱是“漢”,是為了避免“楚漢相爭”的尷尬。“楚漢相爭”是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本作者以為這種猜疑純屬扯談。武漢市是湖北省下轄的副省級省會城市,兩者是上下級關(guān)系,怎么會有“楚漢相爭”?本作者個人認為,湖北省簡稱“鄂”是歷史傳承下來的,已經(jīng)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根基與文化淵源,“鄂”更具有湖北的地域特色,“楚”雖好,但它是湖北湖南的共有資源,湖北不能獨享,“資源共享”才是現(xiàn)代社會地方與地方人與人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