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明大國,我國的各個省份通常都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湖北就是其中之一。
俞伯牙與鐘子期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幾乎是每一個國人都聽說過的,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故事的發源地其實就是湖北。不僅如此,湖北省的文物點就多達15000處,當中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就有40余處,也是明朝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的家鄉,明朝的皇陵“明顯陵”同樣也位于湖北境內。 湖北“鄂”的由來雖然湖北省簡稱鄂,但當地的生活的湖北人民,卻對自己家鄉的簡稱“鄂”有些不滿,他們想要由“鄂”改為“楚”。畢竟自古以來湖北這片土地都有著“荊楚之地”的叫法,而且湖北曾經是楚國的故地。加上湖北省有著荊州、襄陽、隨州、鐘祥、武漢,5大歷史文化名城,包括被稱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鐘也在湖北,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黃鶴樓
直到春秋時期,鄂國被晉國入侵,之后遷徙到了湖北建立起新的國家,鄂文化也因此在湖北得以延續和發展。直到被楚所滅,但當時的國君“熊渠”卻沒有讓鄂國的名頭完全消失,而是讓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去建立了后來的鄂王城,并賜熊紅稱號為鄂王。后來熊紅繼位登上楚王之位,將都城遷到鄂王城,鄂王城繁榮了近200年才逐漸衰落,直至秦始皇設立郡縣制,將鄂王城附近設為鄂縣。 鄂王城遺址 到了隋朝時期,鄂縣又晉升為鄂州,鄂州的名字到唐宋時期都一直得以保留,直到元代推行了行省制度,湖北地區被稱為“湖廣行省”,省會就是鄂州,所以也因此被稱為“鄂州行省”,湖北“鄂” 的簡稱也因此而來。 想改“鄂”為“楚”的原因其實想要將湖北的簡稱“鄂”改為“楚”的呼聲早已存在,并且他們也確實有了一些行動。2011年,“鄂商”已經更名為“楚商”,之后于2018年,將“鄂菜”改名為“楚菜”,進一步的打響了楚文化的名號,并積極的推進簡稱“鄂”改為“楚”的進程。 其實湖北的想要改“楚”為“鄂”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想要獨占楚文化,而是因為“鄂”所能代表的文化,相較之于“楚”要狹隘很多。畢竟歷史上的鄂國雖然存在,也有了后續的發展,但對湖北之地的影響遠沒有楚國大,如果能將“鄂”改為“楚”也能更好的彰顯湖北800年的楚文化。但當年楚國最為強盛的時期,邊界幾乎是覆蓋了我國整個南方,周邊的10多個省市會贊同嗎? 隸書“楚” 周邊10省市楚莊王時期,楚國西北到陜西境內,東南至安徽之地,北至河南寶豐,南至湖南。而到了戰國時期,東北、西南方版圖再次擴大,楚懷王時期,東南已經擴展到了江浙地區。可見強盛時期的楚國版圖之大,楚文化所產生的影響也很大,所以這周邊的10多個省市,比如江西、江蘇、安徽等地,在當年都有著楚國的領土。所以即使湖北由“鄂”改為“楚”,楚文化也是大家共同擁有的,并不是湖北獨享。 中國地圖 總結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地域性、和精神性,一種文化在展現其發源地或代表地區文化時,能傳達出來的,正是那片土地上傳承的精神。或許湖北想要改“鄂”為“楚”,也是不愿讓這曾經燦爛而輝煌的楚文化逐漸消失吧。當然文化同樣也具有多樣性,我們能從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中,感受到這種多元的文化在相互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列子·湯問》 《呂氏春秋》 《史記·殷本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