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4月初,教育部聯合工信部、發改委等5個部委聯合發布《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里最引人矚目的一條: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因此,毫無奇怪,2022年,各大學又紛紛撤銷不合適的專業,增設新專業。 撤銷專業先說撤銷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被撤銷得最多,有27所,其次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23所高校。再往下,市場營銷專業,有22所高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和產品設計專業,有21所高校;廣告學專業,有18所高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有13所高校等。 這些撤銷專業,有的是就業不好,有的是課程設置不太合適,有的是名字誤導人。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一般,在人工智能時代,市場營銷、產品設計、廣告學的就業也不會太好。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培養方案過大、過雜,學生不容易學好,在就業市場上反而沒有競爭力。至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個最容易混淆的專業,一般人會誤認為計算機類專業,實質是個數學專業,研究跟計算機相關的數學。這個專業名稱誤導人,所學東西也比較窄,將來升學還沒有對應的研究生專業。 新增備案專業2022年,新增備案專業1641個,審批專業176個。審批專業一般是指新專業或者要增設的是國家布控專業,其他的在專業目錄里的只需備案就可以。 數字經濟專業,新增的學校有77所;人工智能專業,新增的學校有59所;智能制造工程,39所院校;智能建造,38所院校;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38所院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30所院校;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網絡與新媒體,23所院校;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金融科技,22所院校;食品營養與健康,21所院校;新能源材料與器件,21所院校;跨境電子商務,20所院校。 新增的備案專業很明顯,基本都是新工科專業,基本都是人工智能、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以及新能源方向。信息時代的特征越來越明顯。 因此,我們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跟著時代走。在蒸汽機時代,學機械;在電氣時代,學電類學科;在信息時代,我們要學信息學科。 在新的時代,必定會產生一些新的專業和行業,有些老的專業和行業會消失。不過,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老行業的就業人員轉到新行業去就業,一般不會,老行業的人大部分被時代拋棄,新行業只接納懂新技術的人才。 新增審批專業審批專業分兩種,一種是新專業,一種是原先的布控專業。 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新增的學校最多,有16所;運動訓練專業,12所;生物育種科學專業,8所;航空服務與藝術管理,8所;碳儲科學與工程,6所;信息安全專業,6所。 其中,行星科學專業新增了3所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中科大。三所頂尖大學新設此專業,大家可以想象,21世紀是個星辰大海的世紀。 另外,2022年新增了21個新專業,一共有26所學校開設。其中,生物統計學有5所學校開設。數據科學有北京交通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兩所學校開設。清華大學開設了一個地球系統科學的專業。武漢大學開設了一個國際法專業。 不過,有些新開設的專業,大家要小心,比如工會學,這個太小眾了,不知道學些什么課程?是不是定向就業?另外鄉村治理專業,對于鄉村,也許實踐比理論更重要吧?我也不懂。大家來說說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