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想象,當一個原本正常的人,突然被指認為精神病,從此就麻煩了,他即使不是精神病也會成為精神病。這個叫什么呢?標簽化。這是我們成人世界的特點,喜歡貼一個標簽, 當人體能量失衡的時候,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糾正一個個細節的偏差,而是要幫助人體的能量回歸到正常的狀態。 怎么判斷自身有沒有能量?下面列出的這些內容可供大家作個參考: 消瘦或肥胖通常直接和中焦有關系, 第4條全家都可以互相提醒一下,至少要在23點以前睡覺,最好是21點或者22點,尤其是小孩子,21點前一定要睡覺。這些年,我發現容易使身體變差的有幾個行業:軟件工程師、炒股票的,尤其是在中國炒美國股票,還有廣告設計師。不是行業本身不好,而是在其中工作的習慣和節奏沒有安排好。這些行業因為耗神厲害,所以,要身處其中還能保持健康的話,工作的時間要減少,休息和運動的時間要增加。 我們需要生存,需要賺錢養家,但是要留意,如果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已經不能支持在這個行業長期發展,且又沒有辦法調整作息的話,不如盡早換職業。 小孩子盡量不要養成看電視的習慣,這在教育學上也非常重要,尤其1~6歲的小孩子,他們需要不受干擾地接觸活生生的真實世界,這是他們學習的一種方式,不是像我們大人想象的那樣,早一點會背唐詩或學電腦,早一點學會某些成人的概念或技能,孩子的明天就會發展得更好,肯定不是這樣的。孩子需要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實的世界,建立他們與這個世界獨有的感受和覺知。 小孩用他們的小手玩泥巴,玩3個小時,這就是和他們全身心都有關的學習。所以盡量給孩子提供真實的東西,而且要讓孩子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玩。我們大人會說:“這個是積木,積木是不能扔來扔去的,小的應該放在大的上面,應該這么擺才對。這個是火車,應該在這里走,不應該讓它像飛機飛來飛去的”。成人的這種說教,其實是不對的。 讀研究生時,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臨床心理學》大部分內容也是著眼在“病”上,就是給人一個診斷:你有抑郁癥,有焦慮癥,然后給你吃藥,回家觀察,讓人覺得自己很不正常。但是心理學真正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發展、健康的心靈和社會適應,不是光給你吃藥,說你這個不正常,那個不正常。 為什么我推薦傳統的鍛煉呢?因為現代的鍛煉,如打網球、羽毛球等,它的基礎是建立在人有相對豐富的中焦和下焦資源之上的,只是需要好好地再開通一下。但我們現代大部分人的中焦、下焦不夠,所以光做這種以“開”為主的現代運動是不夠的。最適合現代人運動的是既能讓身體流通,又能把能量帶回來,還能讓心靜下來。傳統運動的好處就在這里,其在運動過程當中還有類似靜坐的作用。 我最近碰到兩個西方女孩,一個20歲,一個23歲,下焦能量幾乎沒有了,因為她們每天都是凌晨兩三點鐘才睡覺,每隔幾天就要去酒吧喝酒,臉上全都是色斑,全身都腫。她們感覺很疲勞,想學中文也學不進去。下焦沒能量,不能運轉了,怎么會不疲勞?學習也是需要能量的。要從能量角度思考健康問題。 小孩子一般不存在性的問題,成人生病和婦女經期的時候小心房事。對于房事,西醫認為只是流失一些蛋白質,對中醫來說。是下焦能量的泄漏。對于小孩子來說,保護下焦就是早點睡覺,別玩游戲,別看太久電視。 小孩尿頻,或尿床,或手腳冷,簡單調理辦法: 1. 溫手搓熱后,輕搓孩子的后腰,每天搓一次。這是最柔和的補 養的方法,尤其對于虛弱的老人和孩子。 2. 用艾條灸命門、腎俞。艾條性溫,對于虛寒體質的孩子尤其合適。 3. 增加孩子定量戶外運動的時間。適當的運動,能打開身體各處的 細微通道,相當于擴容全身的能量儲存器。對上中下三焦的調理都有好處。 吃過抗生素后,中焦和全身的氣機運轉會被嚴重阻滯,要恢復得等一段較長的時間。所以,平時消化功能不好的孩子一定要慎用抗生素,輸液更是要小心。看病不可以求速效,要看人的體質,體質弱一點的就像跑不快的人,你硬拖著他快跑,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孩子發燒很高的時候,用中藥、西藥退燒或者刮痧都可以。但有點要注意,中醫不贊成使用冰袋,冰袋會把身體流動的狀態凝固、阻礙。發燒、咳嗽是人體正在把垃圾往外排,把它擋在身體里面容易得更深層次的病。 小孩尿頻,或尿床,或手腳冷,簡單調理辦法: 1. 溫手搓熱后,輕搓孩子的后腰,每天搓一次。這是最柔和的補 養的方法,尤其對于虛弱的老人和孩子。 2. 用艾條灸命門、腎俞。艾條性溫,對于虛寒體質的孩子尤其合適。 3. 增加孩子定量戶外運動的時間。適當的運動,能打開身體各處的 細微通道,相當于擴容全身的能量儲存器。對上中下三焦的調理都有好處。 我們大部分中國人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而且抗生素太容易得到,一有問題,先吃幾顆安安心是很多人的慣性思維,這就會累積成大問題。 小孩子下焦虛的原因比較復雜,比如先天不足,神氣過于敏感,父母養育方法和環境不適應,抗生素、激素濫用,電子產品過早、過多地使用等等。 有個哲學家說過:空氣是供你呼吸的,不是供你分析的。周圍的美好事物是讓你感受的,不是讓你來命名的。我們成年人習慣分析、習慣命名,小孩子過早成人化會遇到麻煩,他對自然和生命的靈動的感受力會過早、過多的讓位于格式化的思維方式,以后會比較像被創造出來的機器,而不是擁有創造力的人。 一般的做夢,可以吃剛才的安神小茶方。那種極度的害怕, 就像在恐怖片里的害怕,一種奇怪的害怕狀態,有強烈的不良信息黏附在身心上的時候,可以求助于教堂或者寺廟里的專業人士。 孩子的許多病患與精神心理因素和家庭社會環境有緊密的關系。尤其對于嬰幼兒,父母長輩的精神狀態、思想認識、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形成了兒童生活中最重要的小環境,這個小環境也是核心環境 無形的精神環境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我們跟朋友一起聊天,如果和你在一起的人是比較平靜的、快樂的、舒緩的,即使聊一些很簡單的話題,結束后能體會到平靜的滿足感,好像有東西在滋養你,讓你放松, 甚至讓你能夠把自己調整到更好的狀態。朋友如此,家人更是如此。這些無形的、存在于我們生活和環境中的東西,是需要我們家長慢慢去體會的。 尤其是0至3歲的孩子,這個階段從心理學上來說,自我還沒有顯現,是一個相對無我的狀態,他的精神狀態和節律,是跟著爸爸媽媽的精神狀態和節律,跟著整個生活環境的狀態和節律同步的。 我們現代人已經習慣時時刻刻都讓外界的刺激把我們聯系在各個端點,我們不停地看東西、聽東西、收信息,跟人聯絡,不停地在跟外界聯系,架構未來。心里很難清靜,所以家里很難安靜。 我們的思想、感受、欲望、情緒不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其實都在虛空中,等待我們和它相應,那是一個互聯網。當你莫名其妙生氣的時候,不一定是你在生氣,是你周圍的環境、人傳遞過來的,我們只是把它抓住了,以為是自己的,然后啟動自己的模式程序開始應對。 我們覺察不到,因為我們的意識在表面處理問題,它認定這就是我的不高興,然后開始搜索獨立的原因,比如說是因為這個人、這件事……我們的認知很大部分是這么來發生作用的。表面意識無法覺察到外界傳來的那部分信息,它只是把它接收下,然后認定是自己的。 “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有一種情況是你的心想要一樣東西,但是你更本質的部分——神,不需要這樣東西,這兩部分如果有沖突,也會引起散亂迷惑。我們現在人也是很多這樣的。就像大象前面吊著一根香蕉,很想吃香蕉又吃不著,就往前走,明知吃不到又不想走,但心里還想著香蕉。這就是“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如果一直在這個狀態里,就是視誤,就會看錯、迷惑。 但如果能讓自己離開這個不適當的環境,安靜一段時間,讓自己散掉的精神魂魄慢慢地收回來,回到原來那個穩定的狀態,它就會恢復。像現在大人的神經衰弱,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癥、感覺統合綜合癥、交流障礙等等,都跟這部分有關。但是現在的治療卻往往忽視了這個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希望家長注意,也希望小朋友也能大膽地說出心里的感覺。 如何能覺察到心和神的分離呢?需要觀察和體會自己的生活,當你發現自己有很多糾結,有很多不能控制的、突然就爆發的憤怒的時候,比如那頭大象很想吃那根逗引它的香蕉又吃不著的時候,比如你本來是一只快樂的小毛驢,但是你的媽媽告訴你成為老虎才是一件偉大的事情,然后你就從小頂著老虎的殼,不吃草吃肉,學著做老虎該做的事,這樣就是一種分離,不如去做一只快樂的小毛驢。 當你還查覺不到或沒有條件來查覺的時候,即使是上一百堂親子教育課、深度交流課、心靈溝通課,看再多的書都是沒有用的。精神疲憊、心神分離的時候,你看的書只是單獨的字,無法深入理解背后表達的含義,無法和你生活中的問題聯系在一起。 身體健康也是這樣,因為我們的身體既是有形的肉體,也是能量體、信息體,如果爸爸媽媽身體很糟糕,根據U形管定律,孩子的能量會流到爸爸媽媽那里,最后達到一個低水平的平衡。如果爸爸媽媽身體堆積了很多不干凈的東西,甚至已經變成了病,那爸爸媽媽的這些東西的一部分也會流到孩子那去。比如說很多嬰兒的嚴重濕疹和媽媽的體質、飲食、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的復雜有關系。 有個小寶寶,孩子的爸爸媽媽比較有文化,媽媽是全職媽媽,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她把世界各地的關于小孩子的教育資料和視頻找來看,她買了專門做蘋果泥這類嬰兒食物的很多機器,連牛奶也有好多種選擇,她找到的辦法非常多,參考了很權威的嬰兒食譜,按照資料上面建議的品種和數量給自己的寶寶定時定量的喂養,但是最后她發現孩子身體的節奏和書上寫的不一樣,按照書上的方法喂養好像沒有外婆用土辦法“餓了吃,困了睡”“多動多吃、少動少吃”“不想吃就餓一餓”的簡單原則管用。 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連通的狀態。有時候,你好像能夠體會到別人心里的感受。你能感覺到,雖然他在笑,可是他心里很不高興。很多人已經在心意相通的狀態下生活了,但是我們的理智會把這些能力忽略,或者否定、拒絕。 有的人非常敏感,很容易接收外面的一些信息。比如,別人不高興,他也會不高興。但是他自己分不清,他的自我意識會把接收到的東西不加分辨地抓住,以為是自己不高興,然后因為意識到自己不高興了,就開始找一些獨立的原因,他會往下想:也許是這個人對我態度不好,也許是我沒有受到正確對待,然后接著一路想下去。 現代社會的干擾強度比過去大很多,敏感的人就容易受到某種程度的干擾。比如,現在有某些病是因為過度上網或者是看恐怖片引發的。除了不看恐怖片,家里也不要買恐怖影片和小說,它會給你引來不良信息,包括不要選擇負面形象比如骷髏頭的紋身、T恤、或者戴某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古人會非常非常小心地選擇每一樣東西。每一樣東西,它接通的信息是不一樣的,這和無形的收音機頻道一樣的道理。 女人很幸運,比如生孩子,有近一年的時間關注腹中胎兒,很小心地生活作息。這其實是一個精神內守的狀態,類似古代的煉丹,孩子就是你的丹。 現在國內很多人會有很強的補腎觀念,不管男人、女人、小孩子好像都容易腎虛。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所謂腎虛是一個假象,只是因為他睡得太少,思維活動又太多,每天見太多的人,說太多的話,做太多的事,他的能量一直都在往外耗散,他一直在動用“銀行里的存款”,下焦怎么會不虛呢?如果把這些散在外面的能量收聚回來,你就不虛了。 不要隨便吃“補腎”的藥,補腎的藥多陰滯,還得看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轉得動它,轉得動就是補藥,轉不動是“毒藥”。 如果你放松、獨處的時間不夠,時間長了,就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或者垂體瘤、甲亢等等,其實是因為你一直在過度燃燒。甲亢等疾病只不過是身體的一種報警器,甲狀腺素升高,也是人體的一種應激反應,甲亢的人容易激動,不容易放松。 什么是下焦不虛?就是手腳不會常年冰冷,小腿不腫。倒過來講,如果你手腳冰冷,小腿腫,經常腰酸或者關節痛,尤其是膝關節痛,然后晚上要夜尿三次以上,精力不足,看一會兒書,看一會兒電腦就覺得很累,婦科或性功能有問題,那你有可能是下焦虛。 什么叫中焦虛呢?沒胃口,消化不良,或吃了就脹,或者有明顯的胃痛、腹痛,或者拉肚子、便秘。這些大家可以參考“三焦虛實自我評估表”。 人是一個生命,始終在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對于這三者,能量和信息比物質要重要。世界上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自然能量、自然信息。自然的四季交替、晝夜循環是有“開”,也有“闔”的,能量有釋放,也有回收;第二類是社會能量、社會信息。嚴格地講,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是把我們的能量帶出去,都是“開”,能量只有消耗,沒有回收。而且,所有的社會活動對我們的精神層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擾。這些能量和信息我們需要使用,但不要完全沉浸在里邊。我們身在其中,不可能完全離開,但可以小心。 天地之間的自然能量是大補,它遠遠超過人參、鹿茸。你花幾萬元買野山參吃,還不如休假一個禮拜,到自然環境中充充電,哪怕只是待在家里休息,出去散散步,也是一種補養。 我在歐洲旅行的時候,經過教堂會進去坐一坐,尤其是累了以后。為什么呢?因為教堂或者神廟,大家在里面多少都會心存敬畏,至少不敢亂想亂動,長期在里面的人,大多會更虔誠和單純,所以它的能量場、信息場更干凈。到教堂、肅靜的廟宇或者跟一個內心干凈的朋友待一個小時,或者去山里,其實都是在交換更干凈的能量、信息。如果你不能依靠自己內在的力量平靜下來,那么去找能夠讓你更簡單、平靜、安靜、干凈一些的外在的幫助,你只要待一會兒就行了,都不需要擁有它,也不需要搬回家。 如果你實在太忙了,而且有家人要照顧,一刻也離不開,那還有個好辦法——靜坐。你可以每天安安靜靜地坐一會,即使是三五分鐘,也有很大的好處。哪怕是睡著前的一分鐘,你如果能保持在一個比較平靜、放松的狀態,那么這對明天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大家有沒有感覺,當你想媽媽,整個身心都會有感覺,對不對?好像媽媽在你面前;或者你想到心愛的人,也會有感覺;當你想到讓你傷心的人,也會有感覺。這就是“思維溝通”,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這就是“無線上網”。 當你想什么東西,你就跟它連在一起,而這樣東西它所帶來的信息和能量,是跟你接通的。所以當我們肉體被困在此地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人是可以選擇的,至少在這個方面,我們完全是自由的。 孩子的天真不光是性格,天真是天地之間給予生命的本真的東西,用得好到一百歲還耳聰目明;用得不好,二十幾歲就開始出問題了。先天的東西、你的格局才是你自己的東西,這個東西很難補,吃人參也補不了。佛家、道家的某些修煉是直接去補這個先天的東西,但做到是要費功夫的。所以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還得省著點用。 當你的能量提高了,身體自己就能把問題處理掉。當你能量很低的時候,不光是身體會出問題,情緒也會有問題,你也不會有足夠的資源和精力開展你的社會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你想要獲得事業的成功是很難的,不如先把自己和家人的身心照顧妥當。 做事是需要精力的,精力是最寶貴的東西。當你有精力的時候,你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如果你在很多方面都達成不了,不是因為你沒有機會、沒有錢或者說沒有社會關系,其實是你沒有精力。當精力足夠的時候,你的神氣開闔自如,可以打動很多人,可以敲開很多門,可以完成很多你想做的事情。 淤滯,不光是物質層面的,也代表精神層面的。如果小孩有消化不良,在身體上顯現消化問題的同時,其實代表精神層面有消化不良的問題。可能是他跟大人的交流有問題,或者大人過于嚴厲、控制,導致孩子產生情緒上的排斥。很多可能性,我們自己要觀察,別讓自己太忙,留意一下你的情緒、你的念頭和所有事情的相關性。 在你狀態很好又需要錢的時候,你可以平衡兩者。但如果你已經是下焦有病了,就需要盡快停止你在舊的生命軌道上的腳步,盡快找對方向,因為即使你已經決定改變了,也不一定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生命能量恢復。 最近三年,我發現不少熬夜的年輕人身體消耗得非常快,有幾個明顯的階段:第一個階段,你會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年輕,身體還有儲備;第二個階段,能量不多了,但是看起來精神旺盛。大家有沒有觀察過蠟燭或者油燈,快燒干的時候,反而火會暫時更大。這個階段會覺得,真好, 我即使半夜才睡,而且只要睡三四個小時,精力還特別好。這其實是過度燃燒階段。下一個階段體質會迅速下降,如果不及時調整,未來的幾十年,他的體力、精力、智力、判斷力等等,都可能會在一個低水平的狀態下運行,因為所有的能力都離不開能量。 能量的低水平,同時代表思想、情緒、健康都在低水平的狀態。平時生活、做事最起碼需要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能量水平,當能量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時候,在情緒上就可能顯現出抑郁癥或是恐懼癥,就會有過度敏感和人際交往障礙,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低能量不只是身體的問題,是全方位的問題。 聽眾:老師,小孩神散屬于中焦問題還是下焦問題? 李辛:神的問題,和下焦關系最大。中醫說精和神,神的狀態也體現精的狀態。當下焦精虛的時候神會散,當神散的時候下焦就會虛。 忙亂的工作和環境以及長期疲勞會導致神散,我們有必要養成早晚打坐的習慣,上班的間隙也可以,如果沒有大段的時間,只要花五分鐘坐一下靜一靜,能起到安神和收聚神氣的作用。 西方醫學的研究發現,這個狀態是植物神經系統在發揮作用,是在修復的狀態。白天我們是開的狀態,處于交感神經過度的應激狀態。 經常打坐的人,專注力、覺察力和判斷力也會提高,不太容易被外界干擾。從小的方面來說,你去超市不會買回多余的東西;從大的方面來說,你人生中的迷惑會相對少一些。 當你需要選擇的時候,你能一下子在一堆事物中找到你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也會更容易地去找到答案,不需要老上谷歌或者是問專家,或者是反復思考。 如果你大多數都是跟從你的直覺來生活的,那你離你的內心比較近,滿足感也會多一點,生活會更簡單一點,一切都會形成良性循環。 聽眾:我一天到晚忙很多事,打坐的時間比較少。早上孩子上學去了,睡個回籠覺沒睡著。在床上靜靜躺一躺,這樣是不是相當于打坐呢? 李辛:躺一躺很好,這就是休息一下,收收神。打坐跟躺一躺不一樣的地方是,躺一躺很容易就睡著了。如果睡前我們身心還是在思考或者是在情緒中,那么你還是在那個狀態下睡著了,就像我們沒有關機就把電腦合上了,其實還是在耗能狀態。實際上,打坐是把我們一天發生的事情自然地逐一關掉。 我們的身體,從能量來說,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就是我們講的三焦。除了三焦,還有什么呢?神。 當我們很疲勞,要面對太多的問題,或者內心有很大情緒、不平靜的時候,我們會被阻隔在一個狹小的狀態,我們的神和天地就阻隔了,跟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斷開了。 2005年我在上海工作。上海的出租車后座上都裝了一個廣告屏幕。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只要一上出租車,雖然人已經很疲勞,精神是散的,但還是會按面前的屏幕,瀏覽那些沒有用的信息。當人神散的時候,就更容易被外界引動,難以往回收。最近幾年,我發現很多人已經很累了,但都會把手機當作一個放松的玩具,不停地看,不停地點。這些都是在開。我們每天有很多能量就這么不知不覺散掉了,要留意往回收,多回回神。 我們成人習慣追求最后的結果,比如背了多少字、幾首詩。而對于孩子來說,重點不是這個東西,重點是在這15分鐘中,跟什么人在一起,以什么方式度過,好玩不好玩,開心不開心,有沒有自主完成的感受。 假設孩子不愿意學習,可能需要從這些方面考慮。如果他反感、抗拒得很厲害,從長遠來說,可能先把目標降低一點,讓他先跟著走,做到不使他完全拒絕就行了。然后,慢慢摸索一個能讓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可以這么說,沒有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只有孩子不喜歡的學習方式。 聽眾:現在對孩子來說,電腦比什么都重要。他們整個人、整個精神都被吸引過去,就像中了邪一樣的,可以不吃不喝,甚至有的孩子死于這種狀態。這是現在父母最擔心的一件事。 主持人:我們家長提供孩子這個環境,讓他去接觸,那么他們可能就會沾染上。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是不是需要有意地建立某種程度的隔離。 聽眾:如果早期父母也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形成這樣的狀態了。后來等父母意識到想去挽救已經很困難了,這個時候有什么好的方法? 李辛:對于成年人來說,在人生迷茫期容易有這種情況。我接觸了很多有網癮或者其他癮的成年人,他們的生命力沒有找到合適的聯結和投射點。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可能因為得到的關注不夠,他從父母、從環境得到的能量不夠,孩子與家人、老師、同學還沒有形成深入內心的聯結。就像一棵小樹,如果它得不到周圍充足的水分滋養,它的根須只好伸展出去自己找水。任何水甚至是有毒的水都會吸引根須伸展過去吮吸。 怎么讓孩子戒除網癮?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的精神飽滿度,這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能量。 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人工作到像手機那樣,只剩下一格電。這時可能連聽東西、看東西都不太清楚了,而且心里很煩躁,不能再接納新東西,可能還會強迫自己做一些事情。這是現代人常見的慣性透支行為。如果你是以這樣的狀態跟孩子在一起,那只是你的身體跟孩子在一起,心沒有跟孩子在一起。按照傳統的觀點,你的神和氣在非常低的狀態,雖然跟孩子在一起,但你的神氣沒有照耀到孩子 我們成年人可以忍受或者是已經習慣了別人和我談笑但是心不在我這里,我們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是意識主導的。但是對于孩子,他其實是心靈主導的,當他周圍的人如果心都不在他這里,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小伙伴也好,雖然天天都在一起,但可能他的內心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那么他就會出現一種內心的匱乏感。這種匱乏感會表現在各種方面,比如小孩子體質不良,容易感冒;還有小孩子怕黑,不愿意一個人睡覺,不愿意離開媽媽,非常依賴,或者會害怕周圍環境等等。這些現代醫學的癥狀、中醫學的癥狀,或者心理學的癥狀都不是原因,是能量缺失的結果,它的原因非常需要得到重視。 所以,我們的家長首先需要先檢查一下自己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是不是只剩下一格電?是不是上班的時候已經把能量消耗光了,回到家已經沒有能量再關心孩子了? 孩子生下來有一個特定的體質,中醫來看,是因為他有獨特的神質和能量特質。這有點像新買的電腦,出廠時的程序和配置,早已安排好了。 如果他沒有自我認知并發展,也不讓別人來幫助他認知和發展的話,他就是一臺機器一套程序用一輩子了,沒機會升級換代,所以他會有什么樣的性格,哪個階段會得什么病,可以預知。 中醫是根據體質和神質來判斷一個人未來的健康走向和疾病預后,中醫治療也是建立在這么一個背景上,并不是看到一個癥狀就見招拆招,治療是有不同的層次的。纏人的癥狀緩解之后,真正的治療還需要考慮問題背后神質、體質上的不協調。 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不光是肉體層面在重建,她的能量層面也在重建,這就是陽氣漸旺、神意漸舒、形質漸豐的過程。形質建設的過程,同時也是在強化她的精神、心理結構和強度、廣度,不會一件小事就堵在心里。 而現在常常有很多人那么辛苦或盲目地去做某件事情,而且往往在尚未清晰之前就預先設定某個目標,認為必須完成某一步,才可能實現下一步。這是線性的思維,是現代媒體和大眾認為正確和被鼓勵的模式,但真正的生活是立體的,有無限的可能性,需要我們在靜定一些之后,才能有所選擇。 最好不要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開著一輛比誰都快的跑車,但是開錯了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