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中苓夏草,枳竹陳皮加姜棗, 虛煩不眠舌苔膩,此系膽虛痰熱擾。 《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溫膽湯 【處方】生姜12克、半夏6克(洗)、橘皮9克、竹茹6克、枳實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方解】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君;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為臣;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為佐;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xié)調(diào)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辯證】 6個主證:苔膩、脈滑、頭重、胸滿、口粘、納呆,尤以苔膩為要,可以“一錘定音”,所謂“但見苔膩一證便是,其余不必悉具。” 現(xiàn)代運用 膽囊割掉要吃溫膽湯安定情緒。 暈車,也可用溫膽湯。 【病因病機】 溫膽湯證的發(fā)病原因及機理,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情志因素:凡七情所傷,如惱怒,抑郁,思慮不決等,都能影響肝膽而使氣機不利,不能順其生長發(fā)陳之性,于是木氣郁而土氣不達(dá),土氣不達(dá)則易生痰濕;氣郁日久則化熱,痰與熱因氣郁而交阻,則內(nèi)擾肝膽為患。 2)飲食內(nèi)傷:如嗜食肥甘,過于飲酒喝茶,以致素體痰濕壅盛,日久蘊而化熱,內(nèi)犯肝膽而成疾。 3)外邪所傷:如外受濕熱,或被暑濕所傷,或大病后痰飲未消,余熱未盡,痰熱擾于肝膽而為病。 總之,痰壅氣郁,肝膽失于疏泄,久而化熱生火,以致痰、氣、火三者交郁,就形成了“溫膽湯”證。 溫膽湯治療案例: 1、唇舌感覺異常 楊某,女,59歲。得病已5年,屢治無效。自稱其右側(cè)唇與舌體感覺熱而麻,如涂辣椒末,而左側(cè)唇舌則感覺寒涼如冰。每日晨起必定先嘔吐痰涎數(shù)口,而且心悸易驚,少寐多夢,舌苔白膩,脈弦滑有力。用溫膽湯加膽星、竹瀝、黛蛤散,服六劑后諸癥全消。 2、心胸憋悶 張某,女,32歲。病從驚嚇而得,心胸憋悶,有時氣上沖胸,心中煩亂難忍,必須奔出戶外,大聲喊叫才覺舒緩。夜寐不佳,多夢,善畏,情志嘿然。舌質(zhì)紅苔白,脈沉弦。用溫膽湯加郁金、菖蒲、香附、青皮、丹皮、白芍,服二十余劑,逐漸獲愈。 3、幻覺幻視 王某,女,30歲。素常膽怯善驚,如果一人獨居,往往幻見一屋老幼媦集,并向之吃吃而笑,非常森人。經(jīng)常失眠,夜多噩夢,頭痛,心煩口苦。舌質(zhì)絳苔黃厚,脈滑數(shù)。用溫膽湯加黃連、黃芩、龍骨、牡蠣、夏枯草、梔子等,進退十余劑而安。 4、身體振顫 朱某,女,21歲。平時膽怯易驚,少寐多夢。近日來每天午后周身振顫但無寒熱,飲食尚可,經(jīng)帶也正常。只見面色黧黑,舌苔白膩,脈沉滑。此為痰氣內(nèi)郁,肝膽神魂不潛,挾有血虛動風(fēng)之象。用溫膽湯去甘草加鉤藤、當(dāng)歸、白芍、熟地、香附、郁金、膽星,四劑愈。 5、失眠 張某,女,58歲。患失眠已有一個多月,經(jīng)常感覺心中煩悶而難以入睡,或睡后亂夢紛紜,常被夢中景物所驚醒,心悸,聞聲則驚。舌質(zhì)紅苔薄,脈弦。其證每因情志郁怒而加劇。用柴芩溫膽湯加黃連粉、夜交藤、夜合花,服四劑即能安寐。 6、抽搐 周某,男,5歲。患小兒驚風(fēng),四肢不時抽搐,受驚嚇后更加嚴(yán)重。舌苔膩,脈滑。用溫膽湯去生姜、甘草,加天竺黃、天麻、鉤藤、龍膽草、全蝎,連服五劑而抽搐止。 7、狂躁 武某,男,22歲。一年前精神受到劇烈刺激而患病。神情默默或多言不止,心煩不眠,時而狂躁不安,西醫(yī)診斷為:狂躁型精神分裂癥,曾用中西藥治療而效果不顯。大便干,舌質(zhì)紅絳,脈弦滑。證屬陽火亢盛,挾痰擾心,用黃連溫膽湯加大黃、郁金、菖蒲、青黛、海蛤殼,并送服紫雪丹。連服四劑,神志轉(zhuǎn)清,言答正常。續(xù)用上方加減調(diào)治而愈。 8、眩暈 李某,男,41歲。頭暈?zāi)垦#曃镄D(zhuǎn),伴心悸,汗出,嘔吐酸苦。舌質(zhì)紅苔白,脈弦細(xì)。用歸芍溫膽湯加白薇、石斛、石決明、龍膽草、生龍牡,服六劑而眩暈止。半個月后,天旱不雨,溽熱襲人,病證又發(fā)作,上方加青黛、滑石、鮮荷葉進退而愈。 9、頭痛 溫某,女,27歲。患前額脹痛,伴頭暈,泛惡欲吐已2年,近來發(fā)作頻繁,每月2次。舌苔白膩,脈弦滑。用溫膽湯加夏枯草、菊花、黃芩、當(dāng)歸、白芍。服藥四劑,頭痛若失。 溫膽湯加減治療運用 癲癇,加海參腸和靈磁石。 神經(jīng)衰弱,加炒棗仁和夜交藤,都用30g。 高血壓,加澤瀉和白術(shù),萊菔子、生石決明。 冠心病,加全瓜蔞和葛根。 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 低熱,加青蒿和銀柴胡,青蒿必須得后下,用15g。 更年期綜合癥,加蛇床子和澤蘭。 尿毒癥,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 婦女病調(diào)經(jīng),加雞血藤和香附。 良性腫瘤,加山慈菇和浙貝。 惡性腫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鶴草,白花蛇舌草必須用30g。 舌質(zhì)紫,舌下靜脈怒張,也是加上化瘀的藥,萊菔子15g、丹參30g、3g水蛭。 具體配方如下: 1.熱痰粘稠-葶藶子、黃芩、魚腥草、膽星、天竺黃、竹瀝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細(xì)辛、法夏。 3.頑痰不化-生龍骨、生牡蠣、海蛤殼、海藻、萊菔子。 4.癲癇-海參腸、白礬、靈磁石、鉤藤、荊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癥-制軍、青礞石、草決明、桃仁、生梔子。 6·神衰失眠-炒棗仁、夜交藤、黃連、肉桂、合歡皮、知母、川芎。 7.眩暈耳鳴-澤瀉、炒白術(shù)、蟬衣、阿膠珠、白菊花、天麻。 8·高血壓-鉤藤、萊菔子、澤瀉、海藻、夏枯草、生石決明。 9·冠心病-全瓜蔞、薤白、丹參、葛根、蘇木、紅花。 10·胃腸證-木香、砂仁、公英、連翹、焦三仙、生內(nèi)金。 11.功能性發(fā)熱-青蒿、銀柴胡、生芪、桑白皮、車前草。 12·更年期綜合征-蛇床子、澤蘭、川斷、桂枝、白芍、牡蠣。 13.尿毒癥-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參、仙鶴草、生薏苡仁、澤蘭。 14·婦女病-雞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參、川楝子、益母草、當(dāng)歸。 15·癌癥-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鶴草、生苡仁、丹參、三七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