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曾被看作手藝人 在描述歐洲中世紀外科截肢手術的繪畫作品《正在實施截肢手術的長官》中,外科醫生手執鋼鋸,沉靜而冷酷地給患者截肢,患者腿部血流如注,面部覆蓋著白布,看起來奄奄一息。醫生們艷麗、稍顯浮華的裝束酷似理發師,是這兩個職業師出同門的生動寫照。在中世紀,“長袍外科醫生”“理發店外科醫生”的地位遠不能和內科醫生相比。 在中世紀早期,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分并不明顯,之間還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公元 1258 年威尼斯醫生行會的章程中,內外科醫生都可進入行會,沒有任何差別。在這一時期的文獻中,內外科醫生都有擔任教師的資格。但隨著社會變化,醫生內部逐漸出現了等級,特別是大學建立之后,醫學教師開始注重思辨內容的研究,加速了內外科醫生的分裂。 為了加強醫學學科的地位,大學醫學教師致力于研究疾病本質和病因,并建立理論體系。“內科醫生被吸收到上層階級中,外科醫生、理發師和藥劑師則處于較低等級”,彼時的巴黎醫生分為三級:第一級是內科醫生,治病方法幾乎千篇一律,通常采用瀉下與灌腸;第二級是穿長袍的外科醫生,一般采用燒灼法來治療創傷,或用藥物涂敷膿腫,或對膀胱結石患者施以結石截除術;第三級是理發師來兼做的“小外科”,除了為顧客理發,他們還根據需要為患者施行放血、吸角術(類似拔火罐)、包扎小傷口等。由于外科程序是可見的,而醫藥作用是隱蔽的,內科醫生往往處于更有利的位置:如果他們在治療病人時出了差錯,通常不會很明顯;如果外科醫生犯錯了,比如在手或胳膊上留下傷口,很容易引人注意,也無法把原因歸結到別處。 ![]() 《正在實施截肢手術的長官》 外科醫學的顯著特點是用切割等手段處理人體外部不適,醫生需進行手術,接合骨折,處理意外傷害、皮膚病及婦科疾病,在麻醉技術發明之前(甚至之后),外科要求速度、力氣和技術,因此被認為是手工勞動,難登大雅之堂。在巴黎大學,外科醫生甚至被視為手藝人,被排斥在外。再加上中世紀的外科醫生大多不懂拉丁文,而當時大學授課多以拉丁文進行,更是限制了他們接受系統理論知識學習的機會。這些因素決定了他們不能像內科醫生一樣在大學接受理論教育,而是通過“學徒模式”,在師父的監督下練習“手藝”,因此,人們通常認為他們是與理發師一樣的匠人。直到 1540年,外科醫生一直與理發師同屬于“倫敦理發師-外科醫生協會”。 種種因素造成了以思辨醫學為主的內科教育和以實踐為基礎的外科教育之間逐漸分離。后來,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在稱呼上也有了區別。英國對內科醫生、外科醫生的稱呼就起源于中世 紀 ,分 別 為“ 博 士(Dr)”“ 先 生(Mr)”。接受大學高等教育后,內科醫生可擁有“醫學博士學位”,而外科醫生要經過 7 年的理發師-外科醫生學徒生涯才能出師,并沒有學位。因此,只有內科醫生可被稱為“博士”,而其他沒有學位的醫生,比如外科醫生,不能用這一稱呼。 由于差別巨大,以至于14世紀巴黎醫學院 的醫學生需起誓不做外科手術。1350 年,巴黎大學醫學院禁止教師和學生參加外科手術實踐,否則會被逐出大學。博洛利亞大學 14 世紀的法令中規定:“迄今為止,在外科醫生名單上的任 何人都不能用內科方法治療病人。”如不遵從或被舉報將面臨罰款,舉報者也有獎勵。 這種現象持續了很長時間。后來,隨著醫學進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體解剖學為外科學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隨著外科手術越來越復雜和精細,傳統的師徒相傳或家族傳承已無法滿足需求,醫學院校也增設了外科學內容。逐漸的,外科學也成為醫學的一門專業學科,正規化、體系化的外科醫學教育幫外科醫生提升了地位。麻醉術發展后,手術變得更容易接受、更安全,患者對外科手術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外科醫生的地位也相應提高了。 作者:葛杰榮,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
|
來自: Xiac2cmv1bxedf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