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有兩枚晚清民國時期的“敬惜字紙”火花,都是日商生產或監制的火柴商標,火柴在日本本土銷售或者出口到中國市場。一枚是怡和洋行生產,一枚是兵庫良燧合資會社生產。主圖左右兩圈回紋圈著兩個福字,福字中間鑲嵌一個壽字,代表福壽雙全(全和圈諧音)。主圖的上方寫有“敬惜字紙”四個字。 “敬惜字紙”也就是敬惜帶字的紙,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的一種良好美德,代表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通常的做法是把破損的字紙整理收集起來,帶到干凈的地方或者專門的惜字塔里焚燒。那時日本的火柴商為了迎合中國的用戶就在火花上加入中國文化元素,就像現在的好萊塢電影為了在中國促銷也在電影中植入中國元素一樣。 近期再把這兩枚火花找出來欣賞,源于這幾天網上特火的“流浪大師”沈巍的故事。網傳沈巍出生在上海,幼年喜歡讀書,為了讀書就撿垃圾賣錢然后去買書,還受到過同學的嘲笑,1986年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某區審計局工作。進單位的第一天看到垃圾桶里有很多廢紙,就在單位干起了收集廢紙的第二職業,后來規模越來越大被認為腦子不正常,被單位同事和領導看不過去了,終于在1993年被“趕”出了單位。1995年又和家人賭氣在外面租房居住,2002年后搬到浦東,又被鄰居投訴被人趕了出來,那時已經和家人斷了聯系就正式流落街頭了。這26年來沈巍一直認為他做的工作是垃圾分類,為垃圾減量做貢獻。直到近期有人把他的視頻傳到了網上他才火了起來。 有社會學家認為這樣的流浪不是因為貧困,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看來沈巍的遭遇有社會的責任,也有他自己的心智問題。小時候撿垃圾換錢買書毫無過錯,可能是習慣成自然,造成了他有撿垃圾的強迫心里和囤積心里。縱然進入公務員系統這種心里疾病仍然困擾著他,而且越發嚴重,完全不顧單位同事和領導的感受在單位干起了囤積廢紙的工作,給同事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在90年代初期心理學還不發達,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這是一種心里疾病,單位領導就圖省事給他辦了病退,并且這26年工資照發算是仁至義盡。如果單位領導能多一些心理學知識多給他一些關愛,讓他去上海的醫院接受心里和精神治療或許沈巍的人生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 沈巍從單位出來以后,他的家人也沒有認識到他的病態。有這種心里疾病的人是很偏執孤僻的,那時他父母還健在,也有弟弟妹妹,靠沈巍自己的力量他是無法從心里疾病中走出來的。家庭給他的關愛也不夠,最終導致他和家人斷了聯系,正式成為了一名流浪漢。 這個社會紛繁復雜,壓力巨大,每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對某些人來說不值一提的事情,換成一些病態的人他就會選擇自殺或者報復社會。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所以當你身邊的家人或者朋友有一些過于古怪的行為或者性格突然大變時,一定要強制性送他去看心理醫生。 21世紀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癌癥不是艾滋病,而是心理疾病。愿沈巍“敬惜字紙”的故事盡量少發生在我們身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