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如下:委員長:陳獨秀, 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陳獨秀、鄧中夏、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蔡和森、張國燾分別負責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較第一屆新增鄧中夏、蔡和森、高君宇三人。 鄧中夏 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五四運動重要領導人、工人運動先驅鄧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男,漢族,字仲澥,又名鄧康,湖南省宜章縣人。中共第二屆、五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六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工人運動的領袖。 ![]() 少年時代曾就學于長沙湖南高等師范文史專修科。1917年入北京大學國文門學習。1920年3月,在李大釗領導下,鄧中夏、高君宇等人發起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10月,在研究會基礎上,發起成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鄧中夏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3年參加創辦上海大學,任教務長。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后,任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參與組織領導省港大罷工。大革命失敗后,參加黨的八七會議,被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1930年回國后被任命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據地,任湘鄂西特委書記、紅2軍團(后改為紅3軍)政委、前敵委員會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2年到上海任全國赤色互濟會總會主任兼黨團書記。1933年5月被捕。1933年9月21日,他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昂首走向刑場,英勇就義。 蔡和森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 [28] —1931年8月4日),字潤寰,號澤膺,原籍湖南省湘鄉縣永豐鎮(今屬雙峰縣)。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 ![]()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局委員,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任職至1927年8月),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職),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任職至1927年7月),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職),擔任過中共中央代理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兩廣省委書記。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隨母親回到家鄉湖南雙峰。1913年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期間,同毛澤東等人一起組織進步團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10月,蔡和森從法國歸來,在中共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局委員,參與中央領導工作。并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隨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1年,蔡和森在組織廣州地下工人運動時遭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在廣州軍政監獄,終年36歲。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高君宇 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錫三,號君宇 [3] ,山西省靜樂縣峰嶺底村(今屬婁煩縣)人。1913年,高君宇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七班學習。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是李大釗的學生和助手。1920年冬加入北京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五四運動時為北京大學學生組織負責人之一。1920年與鄧中夏等共同發起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2年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同年10月30日團中央一屆第21次會上辭去執委)。中國共產黨第二屆中央委員。山西黨團組織的主要創始人。1925年3月6日在北京病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