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號稱闖王,擁有雄兵百萬,隨即揮師北上,準備攻打北京,推翻明朝統治。 李自成很有謀略,他兵分兩路,虛實并用。大將劉芳亮率一路兵馬,大張旗鼓地由河北進攻,牽制明軍;李自成則親率主力,從山西向北,經大同、宣化,繞到北京城背后,再南下攻擊。兩路大軍遙相呼應,聲勢浩大,沿途明軍非降即潰,沒有遇到大的抵抗。 這個時候的明朝朝廷,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崇禎皇帝殺了名將袁崇煥以后,朝廷再無良將可用,清軍勢力空前強大。公元1640年至1642年,明清雙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在松山、錦州一帶展開決戰,結果明軍大敗,十幾萬大軍被消滅,最高長官洪承疇被俘投降。 松錦大戰之后,關外土地全部落入清軍之手,清軍駐扎山海關以北,即將大舉入關。明朝將領吳三桂率軍扼守山海關,依靠險峻地形,艱難地抗擊著清軍。 面對破敗的河山,崇禎皇帝憂心忡忡,常常悲嘆地對大臣們說:“朕非亡國之君,卿等非亡國之臣,為何到了這種地步?”君臣相對而泣,但人人束手無策。 ![]() 崇禎皇帝心急如焚,脾氣變得暴戾起來,時常殺戮大臣,像巡撫、總督一類的高官,也是說殺就殺,先后處死了七個總督、十一個巡撫。滿朝文武人人自危,士氣全無,人心渙散。崇禎皇帝對大臣們失去了信心,又重新重用宦官,將他們安置在重要崗位,其中,太監曹化淳得到寵信。 朝廷面對北邊清軍、西邊起義軍兩個大敵,無力對付。有人主張議和,東林黨人視氣節高于生命,堅決反對。當時北方戰火紛飛,南方相對平靜,有人主張遷都江南,東林黨人也不同意。崇禎皇帝猶豫不決,進退兩難,最后只能是坐以待斃。 公元1644年農歷3月15日,李自成大軍攻破居庸關,大舉南下,直撲北京。朝廷似乎聽到了風聲,急忙派騎兵前去偵察,但連派多人,沒有一人復還,全都被起義軍活捉了。崇禎皇帝召集大臣們詢問,群臣面面相覷,也沒有一人能夠說清楚。 17日,李自成大軍抵達北京城下,城外三大營的明軍皆不戰而降。起義軍包圍了北京城,城內頓時陷入一片驚慌。京城守軍不多,又長期缺乏軍餉,登城作戰的士兵不足,而且皆無斗志。崇禎皇帝下令,讓他信任的宦官們都去督戰守城。 ![]() 18日,李自成下令攻城,分別攻打九門。李自成親率一軍,攻打彰義門。太監杜勛投降了起義軍,李自成令他回到宮中,勸皇帝讓位。崇禎皇帝寧死不從,將杜勛斥退,打算親上城頭督戰,被眾人勸阻了。 起義軍攻城一天,守軍漸漸不支。《明史》記載說,到了天黑,太監曹化淳偷偷打開了彰義門,起義軍蜂擁入城。曹化淳時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權勢很大。不過,是不是曹化淳打開的城門,后世存在著爭議,曹化淳本人也矢口否認。 是誰打開的城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起義軍沒費多大力氣就進入了北京城。19日凌晨,崇禎皇帝聽說起義軍進了城,慌忙鳴鐘召集百官,可并無一人前來。百官有的在與起義軍血戰,多數都各自逃命去了。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身邊,只剩下了一群宦官。 崇禎皇帝逞血氣之勇,披掛上馬,手持三眼槍,帶領數十名宦官,親自出皇宮殺敵,也想沖出城去。 崇禎皇帝走到東華門,被一陣亂箭射了回來,又到朝陽門,再到安定門,都遇阻而回,根本沖不出去。起義軍兵多勢眾,很快占領了大半個北京城。崇禎皇帝無奈,只好返回皇宮,身邊宦官只剩下了數人,其他人也都四散逃命去了。 ![]() 回到皇宮以后,太監張殷哭拜在地,勸皇帝投降。崇禎皇帝大怒,將他一劍刺死。 崇禎皇帝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崇禎皇帝把太子朱慈烺和另兩個兒子叫來,簡單囑咐幾句,令他們外出逃難。太子朱慈烺趁亂逃出了北京,偽裝成道士,活到五十一歲。另外兩個兒子不知所終,大概死于亂軍之中了。 崇禎皇帝不愛女色,嬪妃不多,這個時候在他身邊的,只有周皇后和袁貴妃。崇禎皇帝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平靜地對崇禎說:“國遭大難,自當死節”,然后從容上吊自殺。 袁貴妃哭拜崇禎皇帝之后,也隨即懸梁自盡。不料,繩帶斷了,袁貴妃墮地昏迷過去。崇禎皇帝拔出劍來,朝她胡亂砍了幾劍,但都沒有擊中要害。袁貴妃后來被人救活了,清政府給予膳養,十年后病逝。袁貴妃真是命大。 崇禎皇帝又把兩個女兒叫來,長平公主時年十六歲,昭仁公主只有六歲。長女長平公主已經懂事了,她默默地流淚,一言不發;幼女昭仁公主則死死拽著父親的衣角,嚇得哇哇大哭。 崇禎皇帝淚流滿面,悲愴地說:“你們記住,下輩子一定不要生在帝王之家”。 ![]() 崇禎皇帝狠下心來,閉著眼睛,揮劍向長平公主砍去,不料砍偏了,只砍下了她的一條左臂。長平公主倒在血泊之中,疼得翻滾哀嚎。崇禎皇帝實在不忍心再砍了,回手一劍,刺死了幼女昭仁公主,頭也不回地出了皇宮。 長平公主后來也被人救活了,但終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兩年后就去世了。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公主被一位尼姑救走,教會她一身絕世武功,被人稱為獨臂神尼,這屬于虛構,不是真的。 崇禎皇帝親手殺了兩個女兒之后,踉踉蹌蹌地出了皇宮,跑到了皇宮北邊的煤山,就是現在的景山,身邊只有太監王承恩一個人跟隨。 崇禎皇帝走投無路,只好選擇自殺。他寫下遺書說:“朕因為無德,犯了天怒,降下這場大災。然而,這都是因為各位大臣誤國。朕死后無顏去見祖宗,自己去掉冠帽,用頭發蓋住臉面。朕的尸體任憑盜賊分裂,但不要傷害百姓。”崇禎皇帝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時年三十三歲。太監王承恩陪同一起吊死。 ![]() 《明史》對崇禎皇帝在國亡之時的表現,寫得十分詳細,稱之為亡國之義烈,讀后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崇禎皇帝在遺書中譴責大臣誤國,可是,在他死后,有四十多位大臣自殺殉國,有二百多名宮女和其他宮人投河自盡。京城一片哭嚎,連象房的大象都流淚哀吼。 崇禎皇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后世并不把亡國的責任完全歸咎于他,反而對他給予了很多同情。當然,崇禎皇帝對于明朝滅亡,是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 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統治,但戰亂仍在繼續,天下仍然處于混亂之中。特別是,屯聚在山海關外的清軍鐵騎,正在虎視眈眈,就要大舉入關,準備奪取中原了。請看下一集,清軍入關奪中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