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兩千多年前,脈學已經(jīng)成為我國古代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帝內(nèi)經(jīng)》和《難經(jīng)》中,都對脈診有許多詳細的論述。東漢時期,脈診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直至現(xiàn)在,脈診已經(jīng)成為一名中醫(yī)的形象符號,也作為最能代表中醫(yī)特色的一部分而薪火相傳。 古往今來,不乏精通脈學的大師,與張仲景同時期的華佗就以“治其病,手脈之候,其驗若神”著稱于世。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學中醫(yī)的人來說,“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展轉(zhuǎn)相類,心中易了,指下難明”,有些人學了幾年、幾十年脈診仍然是一頭霧水。筆者也曾走過這樣一段迷茫之路,直至明了了“胃氣”之于人體的重要性,創(chuàng)立了“扶陽中土論”之后,對脈診才漸漸悟得其中滋味。在此,筆者將多年心得分享給廣大讀者,希望能給脈學學習者帶來一些啟發(fā)。 脈象的形成 ![]() 脈象即指脈博的形象與動態(tài)。正常的脈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節(jié)律均勻,謂之“平脈”。疾病時的脈象叫做病脈,不同的病證會出現(xiàn)不同的脈象。 那么,脈象是怎樣形成的呢?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guān),若臟腑氣血發(fā)生病變,血脈運行因之受到影響,脈象就會產(chǎn)生變化,正如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所言:“人身雖云五臟六腑,總不外乎氣血兩字。學者即將氣血兩字留心討究,可無俟他求矣。”同時,鄭欽安又在《醫(yī)法圓通·切脈金針》中寫道:“夫脈者,氣與血渾而為一也。”這就讓我們明白,人身氣血為一物,脈象的變化即是人身氣血旺衰的變化,因此,切脈切的就是人身氣血的變化情況,由此推導出病變部位和病情進退,進而指導臨床用藥。 脈以胃氣為本 ![]() 既然切脈切的是人身氣血的變化情況,那么氣血從何而來?人身氣血的生化之源在脾胃,脾胃之氣名曰胃氣,“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進而言之,切脈最重要的是切“胃氣”的強弱,筆者認為這是脈診的核心要義。 《素問·平人氣象論》指出:“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胃氣的盛衰有無是判斷疾病輕重轉(zhuǎn)歸及預后的重要標志,因此脈象有無胃氣是判斷疾病預后的重要依據(jù)。 有胃氣的脈象是不浮不沉、不急不徐、從容和緩、節(jié)律一致,有胃氣的病脈則是指不論浮、沉、遲、數(shù),皆不失沖和之象,即胃氣充足的時候,病脈的脈象也會呈和緩之象,如《景岳全書·脈神章·胃氣解》中說:“故凡診脈者,無論浮沉遲數(shù),雖值諸病疊見,而但于邪脈中,得兼軟滑徐和之象者,便是五臟中俱有胃氣,病必無害也。” 如果脈象中出現(xiàn)無胃、無神、無根之象,則病人危矣,此脈象被稱為“真臟脈”,又稱為“十大怪脈”“十大死脈”,即釜沸脈、魚翔脈、彈石脈、解索脈、屋漏脈、蝦游脈、雀啄脈、偃刀脈、轉(zhuǎn)豆脈、麻促脈,這些脈象多為臟氣將絕、胃氣枯竭之候,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現(xiàn)的無胃、無神、無根的脈象,是病邪深重,元氣衰竭,胃氣已敗,人不久矣的征象。 為何脈以胃氣為本? ![]() 《中國醫(yī)學大辭典·胃》說:“胃氣,胃中運化水谷之精氣也。”《靈樞·營衛(wèi)生會》說:“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故“胃者,五臟之本也”。 胃氣通過肺輸布全身而現(xiàn)于氣口,所以胃氣充足旺盛的時候,寸口脈才有從容柔和之象;若胃氣衰敗,周身臟腑得不到胃氣的濡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病脈,故胃氣充足則見平脈,胃氣虧虛則見病脈,胃氣絕則見死脈,因此《景岳全書·脈神章·胃氣解》中說:“蓋胃氣者,正氣也,病氣者,邪氣也,夫邪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凡邪氣勝則正氣敗,正氣至則邪氣退矣。若欲察病之進退吉兇者,但當以胃氣為主。” 通過脈診可知病之進退 ![]() 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緩,明日更弦急,知邪氣之愈進,邪愈進則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緩,知胃氣之漸至,胃氣至則病漸輕矣。即如頃刻之間,初急后緩者,胃氣之來也;初緩后急者,胃氣之去也。此察邪正進退之法也。至于死生之兆,亦惟以胃氣為主。夫胃氣中和,旺于四季,故春脈微弦而和緩,夏脈微鉤而和緩,秋脈微毛而和緩,冬脈微石而和緩,此胃氣之常,即平人之脈也。 ——《景岳全書·脈神章·胃氣解》 由此可見,凡病脈中只要見到從容柔和之象,盡管程度不一,但都主病情較輕,預后較好,反之則主病重,預后不良。 因此,真正有水平的中醫(yī)治病非常注重顧護胃氣,正如《景岳全書·雜證謨·脾胃》中所說:“凡欲察病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常顧胃氣。胃氣無損,諸可無慮。”《金匱要略》亦言:“四季脾旺不受邪。”故歷代醫(yī)家對不少病證多從脾胃立法,如“補土生金”“見肝之病,當先實脾”“治痿獨取陽明”“補腎不如補脾”“治痰不治脾胃,非其治也”等等。對胃氣虛衰者選方用藥,要避免用有損胃氣的藥物,常把“保胃氣”作為重要的治療原則。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