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出一地的好蕎麥 德貴先是不愿搭理話,落后才說,俺見河灘地長草就像長俺心口窩,痛得夜夜睡不著覺呀! 河灘地位于村東兩里地。德貴村東里出了莊,趕頭牛,扛張犁,沿河堤一直往東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邁得很遲緩,遠處里還以為牛是站堤壩上不動彈。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掛一張犁,側(cè)斜身顯得更佝,犁呢是犁鏵小,犁把細,還滿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紋,像老人手上臉上的皺紋皮。牛前邊領,德貴后面跟,牛韁繩牽連他們倆,一副懶懶散散的模樣,弄不清是德貴趕牛,還是牛牽德貴。至河灘地頭,德貴說一聲“吁——”,牛停下蹄,瞪一對大牛眼瞧德貴。德貴下堤壩往河灘地里走,牛也側(cè)轉(zhuǎn)身頭低屁 股撅,挺住蹄緩下堤壩追德貴,關鍵時才分出牛還是受人支配著。 淮河水這會兒還溫溫順順躺河床里,波浪一疊壓一疊有條不紊地浪過來又浪過來。德貴、牛,還有那只淹沒水里的犁構(gòu)成一幅溫馨的田園畫。但德貴卻在這寧靜貌似溫順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濫的跡象。這跡象是幾縷混濁的泥絲,曲曲折折隱河邊的水里搖曳流過。這幾縷混濁的泥絲就是上游山水下來的前兆,就像暴風雨過來之前的一陣涼風。 這天,德貴回家燒兩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來。夢里的河灘地綠油油長滿一地的好蕎麥,長呀長呀一個勁地往上長。 (有刪改)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以一年里多次耕種都顆粒無收的事實開篇,為下文在人與大自然的激烈沖突中塑造德貴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筆。 B.面對村人與家人的不理解,德貴說“俺見河灘地長草就像長俺心口窩”,形象地表達了他對土地的那種深厚感情。 C.小說最后以德貴夢見地里長出了好蕎麥結(jié)尾,這樣的藝術處理既照應了題目,也增強了小說的溫情意味與向上的力量。 D.德貴與《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處,德貴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與老人的永不言敗,都是他們堅韌執(zhí)著性格的體現(xiàn)。8.文中畫線部分的描寫,人、牛、犁渾然一體,這種藝術效果是如何營造出來的?請簡要賞析。(6分)9.德貴與牛、犁對話,表現(xiàn)了德貴什么樣的心理?請結(jié)合小說簡要分析。(6分)?7.A.“為下文在人與大自然的激烈沖突中塑造德貴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筆”錯誤,文中的沖突談不上激烈,應該是鋪墊不是伏筆。故選A。 8. ①內(nèi)容上,“人”“牛”和“犁”的組合,構(gòu)成了一幅溫馨的農(nóng)耕田園圖畫。②形式上,句式整齊,具有音韻和諧統(tǒng)一的節(jié)奏感。③手法上,“人”“牛”和“犁”的形象相互映襯,彼此相依,渾然一體;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個完整和諧的農(nóng)耕世界,反映出中國農(nóng)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景和情相諧相生,融為一體。9. ①牛和犁沒有回答德貴的提問,顯示出其內(nèi)心的孤獨;②德貴不怕失敗,堅持耕種,顯示出他的執(zhí)著和堅定,也體現(xiàn)出農(nóng)民對土地的堅守與熱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