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考試 課堂 培訓 實操 特價
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第3版)+ 解剖列車(第3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康復醫學網商城 73.88 

腘繩肌位于大腿后側,起于坐骨結節,嵌在脛骨頂端;腘繩肌由3條肌肉組成,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長頭起自坐骨結節后部,短頭起自股骨粗線側唇,長頭的遠端與短頭一起形成肌腱附著于腓骨頭的后外側。作用:膝關節唯一的外旋肌,屈曲膝關節,后伸髖關節。作用:屈曲膝關節,后伸髖關節,在膝關節屈曲位時內旋膝關節。起自坐骨結節后部外側,止于脛骨后內側角、腘肌筋膜、或者作為腘斜韌帶附著于內側半月板。作用:屈曲、內旋膝關節,后伸髖關節,在膝關節屈曲位時將半月板向后拉。腘繩肌是主要的屈膝肌和次要的伸髖肌。它可以穩定和保護膝關節。腘繩肌還是重要的穩定肌,控制股骨與軀干及骨盆的相對位置以保持軀干直立。腘繩肌緊張則會導致骨盆后傾,腰椎曲度消失等姿勢。
 1、半腱肌、半膜肌損傷表現為從臀溝向下擴散至大腿和膝關節后內側甚至小腿內側的疼痛,疼痛較為劇烈。2、股二頭肌損傷表現為膝蓋后部偏外側痛,可向上至大腿后側達臀溝,向下至小腿。患者步行時感到疼痛,甚至因增加了髖部的不穩定性而跛行。3、長期久坐導致臀大肌虛弱,腘繩肌更多伸髖而受傷,表現為坐位時臀后、大腿上半部和膝蓋后方疼痛。甚至需上肢幫忙才能站起,甚至跛行。4、當腘繩肌收緊時,它的拮抗肌股四頭肌會被過度拉伸,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勞損,造成膝關節不穩,引發膝關節疼痛。5、腘繩肌緊張縮短會導致骨盆后傾,腰曲變小,進而影響胸椎曲度,引發駝背。6、腘繩肌收緊產生的連鎖反應會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例如其收緊往往被認為是下背部長期疼痛的根源,甚至在離腘繩肌很遠的部位,例如慢性頭痛有時候根源也是腘繩肌。7、腘繩肌損傷造成的疼痛沿著大腿后部坐骨神經分布區域向下延伸,易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或“膝骨關節炎”。 1、坐骨結節承受人體坐位時的大部分支撐重量,因而對長期坐位工作或進行短跑、跳遠、武術、瑜伽等運動時,負擔量過大,使其容易損傷。2、腘繩肌是股四頭肌的拮抗肌,但其收縮力只大約等于它的一半,在共同收縮的過程中極易造成弱者損傷。3、腘繩肌的外形細長,腱部分較長,因而收縮時與其他肌肉相比,力量較小,極易造成被動的牽拉,加大因牽扯致傷的機會。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操作要領:患者俯臥,治療師將指尖、掌根或前臂置于剛好高于膝關節的腘繩肌內側,用力壓入組織,沿肌肉滑動到坐骨結節上的附著點。從中心開始,重復此操作,在外側重復相同的操作。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操作要領:將拇指置于腘繩肌在坐骨結節上的附著點,向上按壓組織,直至放松。此外,將拇指從一側到另一側來回移動,直至感覺組織軟化和放松。 動作要領:將泡沫軸放在大腿下方,另一條腿搭于上方,雙手支撐,腹部收緊。雙手用力帶動身體移動,使泡沫軸在膝關節到臀部的范圍內來回滾動。動作要領:仰臥位,一條腿伸直,腳掌貼于墻面。另一條腿彎曲膝蓋,將彈力帶放置在腳掌前側,逐漸抬離地面90°,借助彈力帶緩慢進行屈膝蹬腿運動,左右腿各練習5分鐘。動作要領:取俯臥位,彈力帶固定在兩側腳踝上,屈膝提起腳踝,彈力帶提供阻力。
同樣都是膝關節周圍重要的肌肉,腘繩肌常常會被股四頭肌的光芒所掩蓋。對于久坐族來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改變不良坐姿,減少對大腿后側的過度壓迫,每隔一段時間起來活動一下身體,這樣腘繩肌才不容易出來搗亂噢~ [美]勞拉?愛倫,[美]戴維?龐茲;趙文莉,呂中茜主譯.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第3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8: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