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微生物學家、英國伯明翰大學炎癥與衰老研究所的分子生物老年學教授若昂·佩德羅·德·馬加良斯(Jo?o Pedro de Magalh?es) 告訴《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人類的發育如同是某種編碼在DNA中運作計算機程序后產生的結果,衰老不是“硬件”問題,而是“軟件”設計缺陷。如果人類能夠重新編碼對衰老過程至關重要的細胞和基因,理論上來說,人類有望達到1000歲的平均壽命,最高甚至可以活到2萬歲。 ![]() 據雅虎新聞8月2日報道,馬加良斯認為,克服衰老所需要的是一種尚未發明出來的新技術,以清除衰老細胞、修復DNA并重新編程細胞以適應完全不同的衰老過程,“我的假設是,我們的DNA中有一套非常復雜的類似計算機的程序,可以促進我們的成長。但其中有一些相同的程序,在以后的發展中會變得有害。” 而改變這些程序將為改變衰老提供答案。馬加良斯說,關鍵并不在于找到某一種新藥物,盡管藥物確實延長了壽命,并幫助消除了一些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他認為,要實現這些極長壽的生命,需要通過重新編程對衰老過程至關重要的細胞和基因來消除細胞上的衰老。 到目前為止,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那些壽命似乎長于類似物種的動物,其中包括弓頭鯨(壽命為200歲以上)和裸鼴鼠(壽命可達30年,類似的嚙齒動物只能活幾年)。 “各種長壽動物,例如人類、鯨魚和大象,都必須應對相同的問題,比如癌癥,但它們使用不同的分子技巧來實現長壽,”馬加良斯說,“對于弓頭鯨來說,它們的DNA修復似乎要好得多。”他指出,P53基因及其癌癥抑制能力對于長壽非常重要,并且可能還有其他待我們鎖定研究的基因。 雖然使用新藥物延緩衰老有效,比如雷帕霉素已被證明可以延長動物的壽命高達15%,但要延長野生生物1000至20000年的壽命需要不衰老的細胞。為了弄清楚如何阻止細胞衰老過程,人類需要更像裸鼴鼠。 馬加良斯認為衰老更多的是一個軟件問題,而不是硬件問題。他相信,至少在理論上,人類可以進行徹底的干預,重寫編寫基因軟件并重新設計人類生物學,以消除癌癥并避免遺傳密碼的有害作用,可以達到“延緩甚至逆轉衰老”,“在實踐中,這很困難,但在理論上,我認為潛力巨大。” 他所說的巨大,指的是你能想象到的巨大程度。“事實上,我幾年前就做過一些計算,發現如果我們能夠治愈人類衰老,人類的平均壽命將超過1000歲,”他告訴 《科學美國人》,“除非發生意外和暴力死亡,否則最長壽命可能長達20000年。” 九派新聞記者 梁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