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客輪上的俞老軌 王伯明  (本文刊登于《蘇州雜志》2023年第四期,有增節改動。
靜謐雅致的東吳美術館,這幾天挨肩并足。觀眾欣賞著長卷《蘇杭客輪航行圖》,傾聽作者俞岱坤的介紹。大家為這幅氣勢如虹、沐春臨風的寫實巨幅國畫,為畫幅出自客輪老軌這一業余作者贊嘆不已。寶帶橋、平望碼頭、烏鎮水街、塘棲碧柳,一整個江南的古橋、纖道、臨河茶臺、白墻黛瓦,運河兩岸的農家、炊煙、蘆葦、魚網、鷺鷥……,濃縮在這幅珍貴的長卷書畫中,讓人如景隨形,久不能離開。 
蘇杭運河位于京杭運河的南端 楊柳飄逸,河水悠流。相鑲在蘇州護城河兩岸的桃花、海棠、櫻花、玉蘭,風信子、郁金香爭相怒放,沁人肺腑。 業內稱呼俞岱坤為“俞老軌”,他就住在人民橋東堍,這片掩映在綠樹花叢中的原輪船公司宿舍樓。老軌喜歡佇立在原輪船碼頭的石欄傍,或在步道踱步。他向吳門橋和覓渡橋方向來回遠眺,舊時情景,宛然在目。“一長聲——啟航;兩長聲——我船要靠泊;三長聲——有人落水……。”汽笛聲聲,猶然縈耳。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與他的鄰居和在這里歇息的人,常講起他親歷的蘇杭運河、蘇杭客輪和輪船笛聲的那些事。 “老軌”是船員日常對輪機長的稱呼。英文為Chief Engineer,簡稱CE。是船舶機械電器的最高領導。比船長低半級,比大副高半級 。 蘇南地區內河客輪上的船員比較精簡,通常設船長,即船老大。老軌,即輪機長。若干助手和水手。俞岱坤當過輪機長,盡管他的崗位換過多次,但他喜歡大家稱呼他“老軌”。當老軌,當船長,是他從小的愿望,也是他終身奮斗得來的兩個最高榮譽。 在還沒有公路、沒有車輛的年代,船就是多少年水上的交通工具。蘇杭運河,百舸爭流,是蘇杭之間黃金水道。翻開這一地區早期交通的史頁,舢板船、烏蓬船、檣帆船,小火輪,農機船、輪隊、豪華客輪,碼頭、錨地、驛站,汽笛聲聲,伴隨卷起的急流浪花,如同今天的汽車、公路、服務區,高鐵、車站一樣,是一個年代人們生產生活、物資交流、旅行交通的命脈所在。  客輪停靠蘇杭運河的主要碼頭
蘇杭運河作為大運河的重要部分,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百年前蘇杭唯一的交通大動脈,堪稱經典、天賜的黃金水道。一路水聲潺潺,波光粼粼,兩岸青草芊芊,風光旖旎。一百八十一點二公里的蘇杭運河,在搖櫓、檣帆時代,沿著寶帶橋、古纖道、古駁岸、拱宸橋等歷史古跡往返,一趟蘇杭的單程,要行整整兩天兩夜。無論在碼頭還是在艙間,農民滿臉憨厚的微笑,嬰兒雙頰上的紅霞,情侶親密無間的浪漫,時常出現在俞岱坤的腦海。無論白天還是夜間,穿梭于運河里的木船、輪隊,兩岸追逐的孩童、住房窗口深夜流出來的燈光,還在俞岱坤的眼前縈繞。 自一八九六年開通第一艘小火輪,蘇州至杭州,縮短成了一天。上世紀七、十八年代,蘇州到杭州的客輪運輸發展迅猛。蘇杭之間對開了夜間班輪。到靈隱寺拜佛的香客,去杭州做買賣的生意人,往蘇州虎丘、相城買婚紗服裝的戀人,賞蘇州園林風采的游客,都熱衷選擇乘蘇杭客輪。從蘇州班輪傍晚出發,途經松陵、平望、烏鎮、新市等古鎮,客人在船上睡一覺,早晨就到達杭州的賣魚橋碼頭。上岸就能會親、訪友,談生意、做買賣了。避免了乘火車繞道上海的辛苦勞累,又省了住宿旅館的費用。俞岱坤出生在姑蘇胥門外一富家破落戶。苦命的岱坤,出生前四個月,父親因故去世。母親帶著三個月大的他,在蘇州金門長船灣的一間老屋安下了身。 那時,蘇州的輪船碼頭,主要分布在盤門的吳門橋、金門的南新橋,閶門、平門、相門等護城河沿岸。來往東山、西山、木瀆,杭州、嘉興、湖州等地的客輪,多數是從金門的南新橋碼頭啟航、返程的。俞岱坤從小在這兒成長,看到河對岸停靠、啟航的輪船,笛聲陣陣,氣勢磅礴,他立志要開這樣的輪船馳騁千里。岱坤的學藝、就業也是從南新橋的輪船公司培訓機構開始的。回憶起自己的幼年,俞老軌辛酸不支。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母親隨鄰里去杭州做買賣。為了及時讓岱坤吃上奶,他媽媽把才六個月,還在襁褓中的岱坤,放在隨行木船前端的船艙內,往返于蘇杭之間。一次,有位鄰居一腳跨進船艙時,只聽到“哇”的一聲,突然發現前艙破被子里有個嬰兒,原來,鄰居一腳踩到了破被包裹著嬰兒的襁褓,趕快縮腳收了回來。好險喔,差一點把這個幼小的生命踩死。岱坤命好,逃過一劫。 岱坤上了小學,學校與碼頭不遠。放學后,他與幾個同學喜歡到運河邊玩。他們戲水、游泳,學著輪船的鳴叫、駕駛員的駕輪動作,追隨著啟航的輪船奔跑。 不同時期的內河客輪
岱坤喜歡書畫,還有點小小的天賦。回到家里,他開始在本子上練字練畫,找來墻壁張貼畫的反面畫。畫河中船工搖著的木船,畫乘風前行的帆船,畫煙囪冒煙的輪船,畫航行著的長長輪隊。岱坤畫著心中的畫,夢著少年未來的夢。時光荏苒,已是英俊灑脫的青年俞岱坤,應哥哥推薦,被招到蘇州輪船公司。水手的培訓要從解纜、系纜,拋纜、套纜,觀察、撐篙、警示、放避撞球學起。岱坤刻苦耐勞,加班鉆研,很快成了一名可獨當一面的合格水手,并被調入蘇杭客輪當班。俞岱坤聰明細致,積極肯干,當水手兩年后,單位讓他改學輪機員專業。岱坤心往輪機上想,勁往輪機上使。別人十二個月,他不到四個月,就弄通了輪船主機、油路、泵舵等運行原理,掌握了故障排除、維護等技能,考核時成績名列前矛。在《輪機日志》紀錄等評比中,也成為航班翹楚。破衫錦衣人,生存技能懸。當初,輪船有統艙和坐艙之分,統艙通常放幾張長板凳或鋪幾張蓆子,買統艙票的多數是小商小販之類的人。航班離開碼頭,忙碌了一陣子的顧客,開始疲憊瞌睡。岱坤看到統艙里擁擠,有的找不到安身的位置,便幫助客人把行李整齊擺放到一旁,騰出空來,盡可能幫助客人找個能坐,或能暫時躺一下的位置。他告知大家不要著涼,看管好自己的物品。上岸時,對肩、擔著沉重行李貨物的顧客,岱坤總是拉扶一把,或幫顧客搭把手,保證大家平安上岸。客輪在水上航行,事務繁雜。尤其是航道狹窄、拐彎、過橋洞等時刻,輪隊、駁船船只對開,險情更多。稍有疏忽,極易發生碰撞、傷亡事故。此時,從船長、機電長到每位水手,都嚴陣以待,規避隨時可能發生的險情。俞岱坤慎重對行每一個危險時刻,在嚴峻的環境中得到歷練。寒來暑往,駒窗過隙。隨著蘇航運河上船只和種類的增多,航道上的險情增多。有的一個輪隊要拖十多艘船只,木船、農機船、客輪、駁船一路交織。尤其夜間,屢發安全事故。可謂身在船上,猶履薄冰。  一個半夜時分,岱坤輪值,借著探照燈的射光,發現航道拐彎處一條超載駁船迎面快速駛來,馬上有碰撞的危險。輪船立即發出了緊急避讓信號,可來不及了,超載駁船撞上了客輪左弦,并將被其右邊的船只頂撞回來。岱坤發現,對方船只有一人落水,并有被再次撞擊的船只擠死的可能。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說時達,瞬時快,岱坤不顧個人安危,奮力舉起篙了,用篙尖對準機帆船左前弦用力一撐,把將撞擊過來的超載駁船頂開了,并隨手把身邊的一個救身圈扔向了落水者,臨危時刻岱坤的果敢處置,避免了三方船只的受損和人員的傷亡。學貴有恒,鍥而不舍。岱坤鉆研理論、精心操作,反復實踐,虛心好學,不斷豐富提升自己。經過多年歷練,岱坤的輪機長職稱申請考核一次性通過,光榮成為蘇杭客輪受人尊敬的“老軌”。 俞岱坤擔任了老軌,與同事密切配合、確保安全,任職三年時,公司又任命他為船長,他開始履行起了對全船負責、對船東負責的職能,盡管俞岱坤成了一船之長,但大伙還愿意親切地稱呼他為“老軌”,“俞老軌”。蘇州、杭州客輪碼頭及當時上船的票證
綠水清波,燈光槳影。俞老軌深為工作在古運河上的蘇杭客輪而自豪。作為啟航、泊地的原人民橋輪船碼頭,與蛇門、盤門的老城墻,吳門橋、覓渡橋的美麗壯觀相伴,是天賜的地利環境和幸運幸褔。 俞岱坤一直保持著習研繪畫的意念。輪到休息日,他登門畫師徐老的家,請教山水畫的繪畫技藝。以更多的業余時間,習作航行中的客輪,長長的拖輪,兩岸飄逸的碧柳、鮮花盛開的村莊……。岱坤漸漸進入繪畫佳境,在青綠、金碧、水墨、淺絳山水等的筆法顏色調用上極富特質。逐漸形成的粉絲為得到一張俞老師作的畫而興奮,報刊雜志也開始刊登他的作品。 蘇州制造,是蘇州人的榮耀,包括當年的客輪制造業。蘇州的發往杭州、上海等江南的客輪都數由蘇州制造的,蘇州造船業經歷了業內的高光時刻。 傍晚時分,蘇州南門運河中汽笛聲此起彼伏,客輪、駁輪,在金紅色夕陽的輝映下,浩浩蕩蕩,逶迤數里,在運河的波光里向目的地進發。在人民橋上和碼頭聚滿了送別和觀看的人群,場面蔚為壯觀。 一九七二年,蘇杭夜班實行了對號入座,并連年開設了“三代”房間式臥鋪船。“滄浪號”、“寒山號”豪華型客輪相繼投入航線。客輪設置了軟坐、軟臥,餐廳。舷廊、甲板,可供旅客觀賞古運河風光。看到客人在富有詩意的江南古運河中度過歡悅一夜,俞老軌及他的同事尤為高興。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客輪的票價,也不斷變化,從最早的一、二元,到八十年代的幾十元。客船對客人不同的消費、船上的服務等級有了不同的價位定價。無論多變,水路比岸上出行費用便宜實惠的感覺沒變。 水上運輸,有道德規則經營的一面,亦因利益競爭的時光。蘇杭運河客輪與貨輪,甲地與乙地,客輪與客輪之間,也產生了互爭航道、爭奪客源、攀比壓價等不良風氣。 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大,帶來了公路路網日益發達,形成碼頭水運的黃金時期漸近尾聲。經歷了分分合合的跌宕波折,二〇〇七年上半年,蘇杭運河的班輪停開了。保留著運輸船只和管理運河的快艇,人們來回與蘇杭之間的交通都由高速公路替代,建設的通蘇嘉甬高鐵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人們從船型改到了高速公路和高鐵,時間多快呀。 俞老軌習書
從水手到老軌。俞老軌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蘇航客輪。因年齡因素,他辦了退休手續,所住的小區,鮮花怒放,綠樹掩映。忙碌的大半輩子的老軌開始練習書畫,散步打拳。有時在碼頭看看漂亮的電動游船和船尾留下的流水浪花,聽聽護城河游船窗戶里飄出的評彈開篇,講述他親歷的蘇杭里發生的有關運河及客輪的往事。他臉上總露出欣慰的笑容,內心是無比喜悅。 今天的蘇杭運河,仍然貨船滿載,笛聲陣陣,發揮著水上貨運的重要功能。二〇一九年至二〇二四年,蘇州開展了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作。轄區八十一點四六公里的河段,河床得以疏竣,駁岸得以砌筑,錨地得以擴容,險地得以整治。重要地段安裝了紅綠燈、探頭,增加了水上警力和快艇裝備。現在的蘇州輪船碼頭改成了水上文旅公司、香雪海飯店和護城河步行道的歇息點。從俞岱坤幼時被帶上木船差一點踩死,到現在在碼頭講述過去的事情,已整整八十多年了。這是一個船老大親歷的這段蘇杭運河運行史,是蘇杭客輪的發展史,是蘇杭運河上一名水手的成長史。蘇州,這二千六百年來的一路行來,在經歷萬千河流之后,何嘗又不是從一葉偏居江南的舟輯,成長為現在一艘行穩致遠駛向全球的巍巍巨輪呢? 那蘇杭大運河的貨輪,現在終日里仍在川流不息,吹響的船笛聲,正是在鼓舞著我們這座城和這座城里的人,繼續前行。 因為每一步前行都有意義,每一個轉彎都有驚喜。這,大抵就是蘇州的船,從過去到現在,直至將來,給予我們的最大的意義。 曾乘坐過蘇杭客輪的人,一整個江南的白墻黛瓦、青石板巷,已濃縮在這悠然的航班之中。運河兩岸的駁岸、纖道、古橋、炊煙、人家,變成的公路、汽車、樓宇、彩虹橋、綠化風景帶……以往的景象,只能無比珍貴地藏在記憶深處。 如今的蘇州客輪碼頭周邊景色 王伯明 攝
運河清波,吐氣若蘭,讓航跡水痕再顯時代芳華。近年,《恢復京杭運河水上旅游航線的建議》,不斷見諸蘇杭多種媒體。富裕起來了的民族,期望在游輪上再來“一覺醒來到蘇杭”觀光,或坐船看平望、看烏鎮慢游……那一天的到來。“嘟……嘟……”老軌老人腦海還縈繞著船舷兩側蕩漾起的波濤浪花,重現當時他所在的蘇杭客輪出航、返航的情景。一長聲——啟航,水手開始解纜、撐篙,船只開始啟動; 陸建新 攝 王伯明,蘇州人,碩士研究生,大校軍銜。有基層和高級機關,軍隊和地方工作經歷。利用業余時間發表文章100余篇,10余篇評為全國、全軍優秀作品,多篇被收錄國家級文獻文庫。出版《云舒云卷》、《湖光山色間》長篇小說2部,《漫觀天外》文集1部,《女村官》、《白蘭花開》中篇小說2部。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學會會員。 謝您在右下角點贊、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