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作。 “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或鏡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見了世界;你的心如鏡,就觀照了自我。”——林清玄 當代青年需要既向外看世界,又向內看自己。向外,才能積極進取,勇創佳績;向內,才能發現不足,看到真實。閱讀了以上材料,請你結合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題為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題干提供的是二元關系類材料,主要考查學生思辨能力,同時引導考生思考自身發展問題。 作文材料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摘選自林清玄《心無掛礙,無有恐懼》一書,引導考生思考如何對待世界和如何對待自己的問題。材料中的“窗子”和“鏡子”都只是形象的說法,也只是我們觀察世界和關照自己的一個手段,并不是寫作的重點。考生的寫作重點應該是對待世界和對待自己的方法和態度。“窗子”,說的是開闊的視野對個人發展非常重要,由此可以想到知識上的視野、心靈上的視野、國際視野、文化視野,以此引出對超越自我、走出個人狹小的天地的思考;而“鏡子”,指的是每個人都要審視自己,勇于自我完善,通過“鏡子”去探索人性的弱點,如愛聽贊美,不聽忠言,如追求形式重于實質等。 第二部分引導考生的寫作方向,當代青年需要積極地向外看世界,也需要認真的向內看自己。引導語中“向外,才能積極進取,勇創佳績”和“向內,才能發現不足,看到真實”明確了考生的寫作范圍:第一,“向外看世界”和“向內看自己”在行文中應該都要涉及,考生必須同時談到,也可以有所側重,考生也應該去探究“向內”與“向外”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向外看世界應該是積極地投入世界,在外部世界奮斗進取,創造成績,向內看自己應該是對自我的剖析,反思不足,總結教訓;第三,必須結合自身發展去思考這個問題,不應該天馬行空地只談論別人的人生。 行文構思上,可以由材料中林清玄對窗子和鏡子的比喻引入,接著對窗子和鏡子的內涵進行闡述,如“窗子是人與自然、社會、他人溝通的渠道”“鏡子是觀照自己、認識自己的工具”,指出“窗子”“鏡子”之于個人、集體、國家民族的意義,也可以從個人的角度由“窗子與鏡子”想到處世,想到寬待他人,嚴于律己,或從國家民族想到發展與反思、學習與完善,最后要聯系當代青年,要有“自我意識”,要有對自身發展進行的切實的規劃與反思。 【佳作展示】 心靈的窗鏡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然而,當代青年需要不僅向外看世界,還要向內看自己。就像林清玄所說:“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正是通過這兩種“工具”,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首先,作為當代青年,我們需要擁有一扇明亮的心靈之窗。這個世界如此廣闊多彩,只有通過打開心靈之窗,才能真正領略到它的美妙與奇跡。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了解社會、接觸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只有通過向外看世界,我們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見識,并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得成功。 然而,在追求外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內在的成長。正如林清玄所言:“你的心如鏡,就觀照了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不足,只有通過反思、自省,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找到改進自己的方法。借助內心的鏡子,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隱藏的污點和缺陷,從而及時進行調整和提升。這種內在的觀照不僅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也有助于提高個人品質和修養。 當代青年需要既向外看世界,又向內看自己。通過窗子,我們可以了解世界的變化與發展;通過鏡子,我們可以洞察自我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然而,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狀態。無論是窗子還是鏡子都只是工具,在我們心靈明亮、積極向上時才能發揮作用。 因此,作為當代青年,我們需要培養一顆明亮而善良的心。只有擁有這樣一顆心靈之窗和心靈之鏡,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并在社會中實現個人價值。同時,在追求外部成功的過程中,我們也要保持對內在成長的關注與重視。通過不斷反思、調整和提升,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成為一個積極向上、有價值的人。 總之,當代青年需要既向外看世界,又向內看自己。只有通過窗子和鏡子的使用,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明亮與自我存在的污點。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心靈的狀態。只有擁有一顆明亮、善良的心,我們才能在這個多變而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并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
|